http://s4/middle/663ba440ge3f46758b1c3&690&690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飞机已经在德黑兰上空盘旋准备降落。机上的女乘客们无论白皮肤还是黄皮肤,包括卡塔尔航空公司的空姐,都开始忙碌起来,摸出早就随身准备好的头巾,从头顶往下包,到下巴处系紧。我们的于小姐也醒悟过来,依样画葫芦,包好了照照镜子,觉得自己像个山东小媳妇。再回头一看,大家伙正冲着她诡秘地笑呢。
这里是伊朗。头巾之于女人,同护照之于外国旅客一样重要。
http://s12/middle/663ba440g9fed5888ddeb&690&690
德黑兰
根据伊斯兰教规,女性除了在家里面对自己的直系男性亲属外,在其它任何场合不能向男士展示除头部和双手外的任何裸露部位,而头部必须要扎以头巾。因此在伊朗的大街小巷,碰不到一个不扎头巾的妇女,连外国女子也概莫能外。如果在公共场合没有戴头巾,马上会有宗教警察上来干涉。曾经有外国妇女没有头巾,结果被宗教警察涂了一脸黑墨汁。最正统的伊斯兰妇女服饰,应该是一袭黑色长袍裹住全身,里面至少还有内袍和长袖衬衣,三道防线遮挡所有的女性曲线,同时用黑色的头巾把头发遮得严严实实。在伊朗各大城市的大街上,随处可见三五个黑色身影从你身边悄然走过。
但是,再严实的头巾也遮挡不住美丽。在我所到过的国家中,美女最多最靓的就是伊朗。
http://s10/middle/663ba440g9fed5a8fa7a9&690&690
德黑兰美女
伊朗女子的美,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她们的身材和容貌更像西方,高挑匀称,棱角分明;她们的神情笑貌又像东方,有些含蓄,有些羞怯。很多年轻的伊朗女子完全摒弃了一袭黑衣,穿起牛仔裤,披上风衣,头巾的颜色也丰富多彩,头巾下还有漂亮的刘海飘荡,既展现了个人的风采,又没有违背伊斯兰的教规。现在偶有中国网友看到伊朗美女的照片大呼小叫,这不免让我们的老祖宗耻笑。唐宋两代,国力强盛,皇族贵胄和文人雅士无不以拥有“胡姬”为荣,甚至看胡姬跳舞,也是社会顶级阶层才有的享受,所谓“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今天的许多中国人把伊朗人当作阿拉伯人,其实伊朗人属于波斯族,最早是当地的土著埃兰人,公元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从中亚迁来,与埃兰土著融合、同化,形成了波斯人的主体。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伊朗曾经被许多异族国家统治过,包括亚历山大、阿拉伯、蒙古、突厥等等。不知道今天伊朗女性的美貌多姿,是不是不同民族几千年交融互通的结果?如果说战争使女人美丽,听上去总是有些残酷。
http://s9/middle/663ba440g9fed9fad8978&690&690
伊朗美女
http://s10/middle/663ba440g76648ffcbc29&690&690
伊朗美女
没到伊朗之前,总以为伊朗女性社会地位很低。想想伊斯兰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那女人的地位和权益估计也只有男人的四分之一了。伊朗的女性居然不能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在有些地区妇女通奸会被处以死刑,处死的手法还极其残忍。西方社会也不时有一些针对伊朗性别歧视的批评,200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还授予了一位在“争取妇女和儿童权益方面做出努力”的伊朗女性艾芭迪。
但到了伊朗,在我们浮光掠影的几天中,感受到伊朗妇女的地位至少在表面上并不低下。和男子一样在公司上班,一样在街上自由购物。博物馆里时常有一大群女孩子在女老师的带领下涌入,显然受着系统规范的良好教育。在一个悠闲的茶馆,一家子伊朗人在周末围炉喝茶,其乐融融,妻子与丈夫平坐,亲戚们不论男女座次围在一边,女子丝毫没有低眉顺目的感觉。伊朗男子有时候开玩笑也说“这得回去请示老婆大人”。我们的随同翻译是个英俊的伊朗男子,那几天总是心神不定,手机频响,后来他向我们承认说夫人正在跟他闹离婚,搞得他心烦意乱。事实上,伊朗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一夫一妻制,偶有妻子不能生育等原因才会再娶。由于宗教管辖,全国也没什么声色场所可去,倒是伊朗男人对中国人的“红旗不倒、彩旗飘飘”颇觉不可思议。
http://s4/middle/663ba440g9fed5cb7c9a3&690&690
家庭午茶会
一个社会,男女之间平等与否,有时候很难作简单的概括,就像中国有那么多“妻管严”,上海有那么多“买汰烧”,同时又有那么多家庭暴力,还有那么多召工当中堂而皇之的“男性优先”。谁又说得清楚中国妇女的地位呢?看到德黑兰的公交车上,男子全部坐在前车厢,女子全部坐在后车厢,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我还真觉得如果有歧视也是双方的,我们男子在公共场合结识女性的机会都被无情剥夺了。
http://s15/middle/663ba440g9feda009ab7e&690&690
在博物馆参观的伊朗女学生
伊朗的女子有时候比男子更外向,更开朗。我在霍梅尼陵墓外发呆的时候,突然被一群伊朗女学生爽朗的叫声唤醒。她们主动过来打招呼,寻问客人来自哪个国家。她们非常愿意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和外国人交谈。从她们好奇的眼神中,看得出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但当我提出合影的要求时,她们又一下子变得腼腆起来。我曾经碰到一个伊朗女子,在与中国男士合影时非要拖上我们的于小姐,只有取景框里有其他女性陪伴,她才觉得合适,觉得心安。在博物馆,十五六岁的女孩子们看到我们外国人都会好奇地打量,窃窃私语,轻声窃笑,当我们回看她们时,又马上转过脸去,难为情地笑成一团。这一幕常常让我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并不陌生。
http://s16/middle/663ba440g9fed5b9315bf&690&690
长大后应该也不差
很多伊朗女性的谨严穿戴和对夫权的维护,不仅出自宗教约束,也同样出自家庭教养和自我规范。其心中得到的安宁和快乐,与传统中国妇女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的满足感应该是一样的吧。
美总是需要细心呵护。在战事频仍的千年历史中,头巾和长袍也是波斯女子保护自己的重要手段之一。没有戴过头巾的人可以试试,长时间戴着那玩意儿实在是一种功力。我们可爱的于小姐曾经忍无可忍,在火车车厢里趁四下没有外人摘下头巾透气,长长的秀发飘逸而出。结果伊朗的男服务员进来送晚饭,吓得她赶紧抓起头巾说对不起,倒是那服务员忙不迭安慰她:“没关系,没关系。”然后脸红红地退了出去。这场景,在中国只有没穿衣服才碰得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想看看不戴头巾的伊朗女子是什么样子,从来不曾如愿。即便再闷热的场合,伊朗女子最多解开头巾扣子,双手扯住两边下摆扇动几下,绝对不会把它掀开。
http://s1/middle/663ba440g9fed59c962a0&690&690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我突然想到,头巾其实也不完全是约束,它同样也作为一种饰物,妆点着伊朗女性的美。你看,用头巾一扎,任何女子的脸都呈现出漂亮的鹅蛋形,把她们凹凸有致的五官衬托得更加鲜明。同时,头巾下只露几缕刘海,更让人对她们的美心生遐想。是不是这样呢?女人总是最有发言权。
“小于,你是不是觉得伊朗女子因为头巾而变得更漂亮?”
“啊?你说什么?”小于费力地侧过身来。
我差点忘了!自从来到伊朗,戴上头巾,我们于小姐的耳朵,几乎就成了那个谁的摆设。
http://s4/middle/663ba440g9fed5c68a993&690&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