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对美好的向往,对残缺的接纳——重读《红与黑》

(2014-09-08 19:21:20)
标签:

情感

不同人生

文化

分类: 小仙读书

必须承认,我是不喜欢于连的,可是重新看这本书后,我开始理解他。理解这个生存在底层的小人物各类阴暗的心理。试想,一个十九岁大男孩,究竟是什么让他如此的有城府?究竟能有什么魅力,让市长的夫人、贵族小姐誓死相随?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个白皙俊朗的小白脸,却像一个英雄般站在审判台上,赤裸裸暴露出自己阴暗的野心,像要蓄意很久的倾盆大雨,惊醒睡得浑浑沌沌的世界。

 

于连出生在维立埃这座小城,在等级鲜明的十九世纪,贯穿在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之间的通道之一,便是教会,于连在神父的庇护下,得以步入查理十世统治下的王公贵族之间。

踏入上流社会的前一天,于连的父亲与德.雷纳市长为多一百法郎,斗智斗勇,终于“卖”得一个好价钱。

 

当于连走近这个华丽的家,他像一只被套牢在麻袋的小动物,从布袋钻到陌生的环境时,眼里充满着恐惧、怀疑还有孤单。

 

恐惧让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怀疑让他善于揣摩对方的心思,孤单让他渴望得到一个贵族主妇的爱。

 

步步为营的他,终于在这个家庭赢得了肯定,关键是得到了德.雷纳夫人的爱。他本不屑于爱她,他讨好她,完全是一种穷人的自尊心,可是这位夫人没有一丝贵妇人的娇矜,相反是一个单纯而善良的母亲,是一个温柔多情的小女人。他本想用她的爱来夯实在这个家庭的地位定,却在她的深情爱恋里深陷。可是,他的野心,不可能只停留在贵夫人臂弯下,他要像拿破仑一样,做一名将军,驰骋疆场。在他的心里早已经铺展一幅蓝图,那才是他最终的归属。

 

爱情,对女人,永远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德.雷纳夫人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妇人,变成一个精明冷静的欺骗者。一些东西睡去,一些东西醒来,爱情让她变得勇敢,倾心自己一切力量,也想帮助心爱的人。这让于连得到平生最深沉的爱。可是这仅仅是一位普通贵族女子,真正的权势还要靠于连自己的努力。

 

对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文弱书生来说,有什么办法才能够让贵族们刮目相看?

 

他顶着“成功”这个沉重的帽子,载着满脑子的梦想,拖着踉跄的脚步,去修道院进修,跨进了巴黎贵族阶层。

 

像小白脸一样的家伙,在征服德.雷纳夫人之后,又投入到另一个更高地位贵族小姐那里。他居心叵测地爱情,让他每一步小心翼翼,身体的卑微让他像一只刺猬,为了获得尊严,一个没有地位男人的尊严,他把爱情变成了一场没有烟火的战争。

 

爱情底层永远是洁净的,因为所有的污垢早已经被爱冲洗得干干净净。于连不断看书,甚至向人取经,用各种方式来彰显自己渊博的知识、新颖的思想。以此战胜像伯爵、公爵这样有地位有背景的情敌,可在与玛蒂尔德小姐伺机成婚时,却被曾经的恋人德.雷纳夫人一封投诉信破坏。于连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他拿起抢对准昔日的恋人。

 

就他在抢杀德.雷纳夫人那一刻,他发现眼前那个倒的夫人,那个曾经温柔的看着他,激励他的德.雷纳夫人才是自己心底最爱。

 

有那么一瞬间,我也蒙了,他的爱怎么转变如此之快?那些日日夜夜想获得玛蒂尔德小姐芳心,难道是假的?

 

回首于连从小到大的生存环境,再想到他与玛蒂尔德小姐之间的“斗争”,终是明白于连没有错,当他看着心爱的人倒下后,他才真正明白自己爱的是谁。于连选择了德.雷纳夫人,就如他最终选择了死亡一样,是真实的归属感。德.雷纳夫人对他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这爱里没有地位、金钱,是平等的;而玛蒂尔德与他的爱,更多是较量,那是违背内心一种野心。这位女贵族,女汉子一直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她完全是想战胜对方、俘虏对方,一旦猎物掌握在手中,便开始因地位的悬殊而逃避。于连何尝不是如此?为了拥有地位,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早已经不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他只知道,他必须要战胜这个高高在上的女人。如其说是两个人爱情,不如说是两个的斗争。

 

说白了,玛蒂尔德的爱情不过是他报复上流社会来证明自己的一条捷径。面具下的于连是很多年轻人一个缩影,无论凭借个人的力量成功时,借助外界力量,可以是一桩婚姻,也可以是一个情夫。他活得太累,站在高高的审判台上,唯一一次倾吐自己真实的内心,这里没有他倒背如流的《圣经》,这里只有一个青年最真实的心声:“真理在哪儿呢?我看见一座哥特式教堂,令人肃然起敬,我的灵魂需要他,可我找到只是个蓬头垢面、自命不凡的家伙……”

 

这个没有任何依附的社会低层小人物,虚伪,赢得了一步步晋升。真实、袒露,让他最终走向死亡的巢穴。

 

从这本书想到我前段时间才看的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我突然理解了弗洛伦蒂诺,理解他对费尔明娜的爱情。理解他与无数个女性的身体需要。对爱的定义,有时候完全取决一个人内心需要。有时候是童年一个阴影,有时候是内心一种梦想,有时候甚至会是一个梦里的背影。这些足够蒙蔽自己的眼睛和心灵。也许一辈子也不会醒来。

 

我终究明白,不怪于连,他恰恰代表现实中的一部分人。而虚伪的爱和变态的爱,也是爱里分割的一部分。这些都不是人自己可以左右的。那么,我能看不上于连的虚伪、弗洛伦蒂诺的乱情吗?不过是司汤达和马尔克斯没有欺骗读者,他戳穿了人性本质的一面。接受他们,也是接受现实。

 

多年后,再看《红与黑》,让我读懂两点:对美好的向往,对残缺的接纳;卸下面具的真实,才最为可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