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露无声湿心弦
(2010-08-03 21:17: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小仙影评 |
看《林徽因》这本书已经有几年了,记得当时还写了一篇读后感,今儿无意在空间里看到一篇分享日志《人生若只如初见》,再一次让我想起林徽因与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情感。读到日志中多处描写金在耄耋之年对林深深的思念之情,那一声声无言的轻叹拨动着我心底柔弱的心弦,鼻尖尽有些许酸楚,泪一直含在眼眶,不知是被这份深情而动,还是别的什么,自己也说不清。
年少时被太多书本中纯粹的爱情故事所盅惑,并不懂什么是爱;而今已三十多岁的人,却不再相信所谓的真爱,以为爱终是人们内心一个美好的夙愿罢了。
微闭双眸,脑海呈现书中插图林徵因从十四五岁的青涩年少到已为人母的成熟,尤喜欢她优雅地坐在树林下的长椅下,光洁剔透的皮肤上,一双深邃的大眼睛,微微含笑的嘴角透着大家闺秀的高贵与淡雅。如果说外表是一个人魅力前提,那么她的魅力是由外延伸到内的尽情绽放。书上提道只须与她聊上几句的人,立马就会被其吸引。无法想像她是如何让人一下就爱上她,是她语言的思想,是整体人的焕发气质……?试想,外表美的女人很多,可是真正让人从内心喜欢甚至爱慕的人又有几人?
林的才华更是多方面的,不论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既能与朋友在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或当时国内新诗的创作;又能与夫君一起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爬梁上柱,测量平面,做分析比较。林一生可以说是幸福而安谧的,唯一的遗憾是她身体一直不好,偶尔身体略有起色时,她的会客厅里总会有朋友汇聚一堂,一如现在家庭沙龙,一起海阔开空,一起畅所欲言,窗外,春来花自开,秋去叶飘零……
“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动静皆宜的她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子?徐志摩对她一见钟情,梁思成对她的默默坚守,金岳霖更是至死不渝。文中提到金岳霖在她香消玉殒多年后,还宴请朋友,当朋友问为何而请,他说:今天是她的生日。有人请她为林的诗集写上序时,他想了很久,面容上掠过复杂神色,最终却轻轻地摇摇头,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当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说完,他闭上眼睛,垂下头,沉默了。倘若这一刻,被早已经在九泉之下的林看到,将是如何幸福而感动。爱,因为这份坚守与爱惜,变得更加圣洁而凄美……
不管金心底有多少的遗憾,又有多少的话藏在心中,以为,他在静默中已无数次从心里与她说起。佛说: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才能涅磐重生。就像金,爱得如些执著,爱得如此无私,纵然相隔天涯,心底爱意也会踏着心魂涅磐重生。今天似乎特别容易感伤,看到这位八十多岁老人如此深厚情丝,虽然窗外的热浪一层层袭来,而我却宛如被深夜的冷露滴在心涧,些许心疼,些许是婉惜……
记得一位哲人的话“我们不是看到事实,而是对我们看到的东西进行解释并称之为事实”。曾经以为这个世界上的爱并不伟大,最深的爱也是经不起时间磨砺而冲淡;曾经以为金岳霖之所以用一生去思念林,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走到一起。此时,我突然明白,我错了,不是没有爱,而自己接触范围有限,根本无法认清爱的本来面目,更多的时候只是根据自己的情绪来对所谓的真理进行认识。
时至今日,爱早已经被弄得面貌全非,爱的泛滥已经让人无法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至死不渝的爱。那么,我所看到以条件为前提、以彼此付出深浅来恒量、并无法经历风雨的爱不配称之爱,以为,真正的爱若高山上的一珠雪莲,并不能触手可得,需要恒心与力量,需要执著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