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拘一格降人才?

(2010-08-30 08:22:22)
标签:

高考

破格录取

复旦

教育

古有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代有钱钟书以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如今有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
高考招生制度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网友纷纷指责陕西省招办过分苛责,死守制度。有8名复旦教授的联名,也有社会舆论的压力,陕西省陕西招办为何还是如此强硬,拒绝破格录取?据新闻报道,陕西省招办怕此次开了口子,以后“关系户”的问题会接踵而来,即使分数不达录取线,却可以通过校方和教授的坚持,进入名牌大学。
可以说陕西省招办此次的行为完全符合制度,坚持招生原则,并向那些企图利用关系进入名牌大学的个人明确了态度,堪称为是一个杜绝招生黑幕的经典教材。但是,法律不外乎人情,何况是一个招生制度?杜绝招生黑幕的最好办法不是拒绝破格录取,而是公开透明,灵活地运用招生制度,为更多的人才提供进入品牌大学的学习机会。当然,即使不被复旦大学录取,也不能完全代表就失去了进一步提升的机会,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发亮。但是,这同样也不能成为拒绝破格录取的原因。
中国的学校教育本身就存在培养全才的毛病,致使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孩子得不到很好的施展空间。如果高考的招生制度还是如此的死板,那将极大的打击那些专才的信心,类似于钱钟书这样的人才,放在现在这个时候,说不定就会被埋没,这对社会,对学生本身来说,都将是一次毁灭性的灾难。不管是自主招生,还是对一些特长生招生政策,都是为了弥补高考制度中存在的漏洞,目的都是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更多有某方面特长的孩子能够接受大学的教育。
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要我们坚持公平公正,透明公开的破格招生制度,不仅不会产生“关系户”的问题,对广大学生家长来说,也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竞争途径,不仅不会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质疑,反倒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古有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放在现在这个时代,应该改为“我劝招办要公开,破格录取更实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