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伯阿玛高德国巴伐利亚黑死病耶穌受难剧复活节旅游 |
分类: 旅游行踪 |
今年4月22日星期五是耶穌受难节,三天后4月24日星期天是复活节。我想起在德国每十年公演一季的“耶穌受难剧”。最近一次演出是2010年,葛瑞和我特地从洛杉磯坐十多个小时飞机,去德国慕尼黑附近的奥伯阿玛高小镇,与将近4800个从世界各地来的游客同场一齐观看。全剧5个半小时,中间有3小时晚餐时间。大约1500个村民组成的演员,其中包括550个小孩,全用德语演出,大部分的人像我们一样,听不懂德语,却不远千里而来。去年5月15日到10月3日100场演出,将近五十万人前来观赏。到底这个耶穌受难剧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因素吸引这么多人耐心地观赏听不懂的长剧呢?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
17世纪上半叶,三十年战争(1618-1648)席卷德国。战争扩大黑死病瘟疫的传播,无数的人受感染而死亡。1632年秋冬,一位在外地工作回家过节的村民,把黑死病带回来,死亡的阴影开始笼罩著奥伯阿玛高小镇。村民接二连三病亡,悲剧一个接一个发生。1633年,敬虔的村民向上帝许诺:只要黑死病瘟疫不再使更多人丧生,他们将每隔十年合力演出一场“耶穌受难剧”,不断把耶稣受难、钉十字架和复活的过程传达给后世,让耶穌基督复活的精神在人们心里复活。
据村子年表记载,此后再也没有一个村民死于那场致命的瘟疫。1634年的圣灵降临节,奥伯阿玛高的村民首次实践他们的诺言。一部伟大的戏剧就这样诞生。376年来,这个才五千多村民的小镇,已经41次实践诺言,而且成为德国巴伐利亚地区十年一次的大事!
誓言写著:1730年村子年表记载,1632年9月至1633年10月,有八十多村民死于黑死病瘟疫,村民许诺:他们将每隔十年演出“耶穌受难剧”,从此再也没有一个村民死于瘟疫。
奥伯阿玛高小镇,坐落在德国第一高峰楚格峰和著名的童话城堡新天鹅堡之间。“耶穌受难剧”的剧场,观众座位上方有屋顶,舞台则是露天,以天空和群山为背景,有4720个座位,是世界最大的露天剧场。2010年的演出,导演特别把时间改成从下午两点半开始,加上中间3小时休息用餐时间,受难剧的高潮部分就移到黄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夜色带来的戏剧效果。近70米宽的舞台的边界由树木构成。另外,表现旧约圣经故事情景的那12幅“活的图画”,色彩也比往年丰富很多。
所有参加演出的人,必须是在奥伯阿玛高居住20年以上的村民,或他们的小孩。1500个村民组成的演员,其中包括550个小孩。主要演员有两组替换,大约有100个有对白的角色。每十年的演出都以全新面目出现,新的服装、新的演员和新的编排。演出前最后一年,村子里有一半的人整年都要参加排练,风雨无阻,甚至在风雪中认真排练。演员必须是从事时间有伸缩性的职业,以便全力以赴投入演出。去年演耶穌的两位演员之一是心理学家,此外还有牙医,水管工人,各行各业的人。而且当中很多村民为了饰演受难剧中的犹太人,会有一年以上的时间不剪头发和胡子,好让自己看起来更像耶稣时代的人,结果使理发店生意大减。
在奥伯阿玛高,随处可见住宅墙上色彩鲜艳的湿壁画,这种湿壁画是上巴伐利亚地区特有的。最早由奥伯阿玛高的Franz
Seraph Zwinck
(1748~1792)开始,主要采用非水溶性的颜料,在刚抹上的湿灰浆上作画,即使历经风吹雨打,也不容易退色。奥伯阿玛高的湿壁画,主题有圣经故事及格林童话等。
我有机会与饰演耶稣的演员 Federik Mayet 合照,他还签名留念。他在早上时担任德语部分介绍。听英语解说的观众比较多,介绍结束以后,我看到很多人在德语区与他拍照,赶紧过去,抓住机会拍照,请看下面的相片。
我们坐第二排正中间,舞台前的乐团,就在我们座位前面。下午的演出部分,在耶稣最后晚餐前,突然下起冰雹,一个个大如乒乓球。我们坐在最前面,正好是屋顶的边缘。葛瑞用身体护着保护我,自己的头被一个冰雹打到。冰雹还是一直下,前面几排的人匆忙往两边撤退。后面观众不停的对着前面几排仓惶躲避的人拍照。我们因为听了早上的解说,不能带相机,所以没留下这狼狈的镜头。美国人很有幽默感,忙问领队:这些特殊经验要不要另外加钱?冰雹停后,清理舞台,然后继续演出。
耶稣受难剧剧院正面
耶稣受难剧剧院侧面,有很多侧门,方便4800个观众进出。
耶稣受难剧剧院正门前的活水磐石喷泉,上面有耶稣骑驴要进耶路撒冷的雕像。
剧场前面的巨型海报
剧场观众座位上方有屋顶,舞台则是露天,以天空和群山为背景,有4720个座位,是世界最大的露天剧场。
演出当天早上有简介,英语解说的 Otto Hubber
是退休的高中老师,他与导演合作修改剧本,并在剧中担任串场的叙述者。
与饰演耶稣的演员 Federik Mayet
合照,他还签名留念。他担任德语部分介绍。听英语解说的观众比较多。
舞台前的乐团,就在我们座位前面。我们坐第二排正中间。下午的演出部分,在耶稣最后晚餐前,突然下起冰雹,一个个大如乒乓球。我们坐在最前面,正好是屋顶的边缘。葛瑞用身体护着保护我,自己的头被一个冰雹打到。冰雹还是一直下,前面几排的人匆忙往两边撤退。后面观众不停的对着前面几排仓惶躲避的人拍照。我们因为听了早上的解说,不能带相机,所以没留下这狼狈的镜头。美国人很有幽默感,忙问领队:这些特殊经验要不要另外加钱?冰雹停后,清理舞台,然后继续演出。
晚上的节目,舞台上方有了能伸缩的屋顶,是2010年新装的。
晚上我们带了相机,开演前先照。坐第一排的女生她的头也被冰雹打到。
散场的情形。因为设计好,很多门,很快就走光了。
清澈的阿玛河穿梭在巴伐利亚的山间,早上天气晴朗,谁知傍晚就下冰雹。
我们住的旅馆
旅馆墙上有湿壁画,浇水的女孩穿着巴伐利亚传统的服装。
旅馆的窗子及墙上的湿壁画,玻璃上映照着路旁的树影,非常美丽。
旅馆的餐厅,服务员穿着巴伐利亚传统的服装。演出当天的晚餐在前一晚就每桌预订好,很有效率。我们住的近,就走路回来吃晚餐。
村中的礼品店
路旁展示的木雕礼品
墙上的湿壁画
教堂外面的湿壁画
我的门票,2010年7月22日,票价一张 125 欧元,大约 1184
人民币。A号门,第2排,30号座位。第一场下午两点半进场,第二场,晚上8点进场。由于下午的冰雹耽误一点时间,晚上到将近十一点才结束。
节目表是德文与英文,各有8个版面。
这是剧本的封面,德文与英文各132页,加上中间的相片,共290页,每个观众各一本。早上解说时提醒可以带小手电筒,对照英文台词。葛瑞有用手电筒,我就是看表演,一句德语也听不懂。
2010年画册封面的耶稣,就是与我一齐拍照的那位,他才30岁,真是人生特殊的经历。
2010年画册背面的照片,耶稣最后的晚餐及12个门徒。桌面上是7根蜡烛的金灯台。
这是2000年的剧照,每十年的演出都以全新面目出现,新的服装、新的演员和新的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