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前些时间和一高尔夫技术教练聊起陀螺转在高尔夫挥杆中的应用,这是我找到解释得较好的文章,转来跟大家分享:
陀螺在旋转的时候,不但围绕本身的轴线转动,而且还围绕一个垂直轴作锥形运动。也就是说,陀螺一面围绕本身的轴线作“自转”,一面围绕垂直轴作“公转”。陀螺围绕自身轴线作“自转”运动速度的快慢,决定着陀螺摆动角的大小。转得越慢,摆动角越大,稳定性越差;转得越快,摆动角越小,因而稳定性也就越好。这和人们骑自行车的道理差不多。其中不同的是,一个是作直线运动,一个是作圆锥形的曲线运动。陀螺高速自转时,在重力偶作用下,不沿力偶方向翻倒,而绕道支点的垂直轴作圆锥运动的现象,就是陀螺原理。
完整的挥杆动作使球杆头获得尽可能大的方向稳定的加速度,是陀螺旋转动态平衡模式中定轴性的具体表现,是陀螺绕其自身轴线高速转动,称为自转。在旋转半径不变的情况下,即以旋转的方式挥杆,手臂和球杆的长度和角度是稳定,也就是旋转的半径是稳定不变的,球杆头通过躯干和手臂的共同旋转获得最大加速度的同时能稳定的经过击球点,完成精准击球。
完整的挥杆动作中身体的重心会在左右脚之间完成自然流畅的转移,是陀螺旋转动态平衡模式中进动性的具体表现,是陀螺绕着垂直于地面的轴线缓慢的公转,称为进动。以旋转的方式挥杆过程中,以右手选手挥杆为例,在躯干和手臂同时旋转上杆过程中,身体的重心轴会随之向右脚转移,在躯干和手臂回转下杆和送杆过程中,身体的重心轴会随之从右脚向左脚转移,实现挥杆动作过程中身体各关节和肌肉达到完美的动态平衡;
完整的挥杆动作中身体的重心在左右脚自然流畅转移同时,还会在左右脚的前后进行自然的转换,这是陀螺旋转动态平衡模式中章动性的具体表现,是陀螺轴相对于垂直轴线做摆动,两轴线间的夹角δ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做周期性的变化,此种摆动称为章动。以右手选手挥杆为例,在旋转上杆过程中,身体重心轴在向右侧脚转移的同时,也会由足弓处向右脚的脚跟和左脚的前脚掌转移,在上杆顶点时,身体重心大部分位于右脚脚跟区域,其余小部分位于左脚前脚掌区域(平时在观看职业选手挥杆至上杆顶点时,其左脚脚后跟会自然的提升离开地面,便是重心转移的具体表现),在旋转下杆和送杆过程中,身体重心轴在向左侧脚转移的同时,也会由右脚脚跟和左脚前脚掌区域向左脚脚跟和右脚前脚掌区域转移,挥杆动作结束时身体重心大部分位于左脚脚跟区域,小部分位于右脚脚尖(平时在观看职业选手挥杆至收杆结束时,其左脚脚尖会自然的上翘离开地面,右脚脚尖支撑地面,便是重心转移的具体表现),实现挥杆动作过程中身体各关节和肌肉达到完美的动态平衡;
在完整的挥杆动作中,为实现精准高效的击球,整个动作模式需要达到完美的动态平衡,应充分运用陀螺原理,采用旋转方式挥动球杆,使得挥杆的速度、角度和重心的转移实现完美组合,稳定可控。

前一篇:心理与健身
后一篇:闭上眼睛转转眼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