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爱——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

分类: 书香伴我成长 |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著名教育学者。《教育的情调》中文版是由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和李树英合著的。书中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常见现象,分析背后的教育学意义,融合理论与实践,提升读者教育智慧。
生长不同于成长。本书有“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教育的敏感和机智”“了解孩子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孩子好奇的体验”“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学面面观”“纪律的教育学意义”等16个话题。范梅南要求教育者带着敏感、机智和爱走进孩子的世界,从生活体验出发,对丰富多样的教育情境、意义保持敏锐的触觉,从而把握和形成教育智慧,更好地与孩子相处。
怎样理解教育的情调?
情调是基于一定的思想意识而表现出来的感情格调。
教育情调更多体现在,个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机智和教育学上的敏感。教育学上的敏感性也可以说是一种反思的能力,以及对过去经历认真思考的能力。一个常常思考的人比一个相对较少思考的人,更能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展示他的机智。
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教育情调的表现在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教育工作者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充满爱、理解、包容、尊重、保护、用心、智慧、机智等,让孩子的教育生活变得富有温度而浪漫,徜徉于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散发着人文的气息,让孩子充分体会教育的美好。
孩子好奇的体验
有意义的学习通常始于好奇心。真正的好奇不是问好多好多的问题。在探究事物名称的体验中,孩子们探究并形成了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进一步接触世界,并视之成为他们自己的世界。
面对孩子们的提问,成年人应尽可能的帮助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
什么才是能够回答孩子问题的好故事呢?一个好的故事不会机械地让孩子认识现代科学发现的自然规律,孩子们提问时想要的并不一定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如“树叶为什么会变颜色?”回答这个问题有许多的方式:“它是大自然运作的一种方式,说明树需要休息了。”“在冬天到来之前,树叶使世界变得美丽了。”“你看,在变了颜色的落叶中散步,闻着落叶的味道,是多么美好的事呀!”对于一个具体的孩子而言,一个合适的答案就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一个能够提供答案的好故事会使孩子一直保持提问的兴趣,一位富有机智的教育者,会让孩子一直一直保持奇怪的兴趣。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
作为家长或老师是如何看孩子的?有没有一种独特的教育视角,是指有别于其他人看孩子的方式呢?
例如,一个孩子在跳绳或画画,我们看到的会是同样的身形、同样的动作。
但是我们从来就不会单纯的看任何事。我们如何去看和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和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方式。我们如何看一个孩子和我们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和这个孩子的关系。
老师对孩子的生活有一种教育学上的兴趣。他站在教育学的角度,情不自禁的把这个孩子看成一个独特的个体,一个正在自我塑造和成长的人。
当老师们都在抱怨孩子们不听话、学习也不够努力时,应该回过头想想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不能对自己看孩子的方式进行反思的人,是不能充分的观察孩子的。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才能和潜在的力量,都有优点和缺点,正如张文质老师所说:“你一定要记住,你爱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他的表现。无论他表现好还是不好,他都是你的孩子。”
老师也是孩子的观察者,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会完全不受其人生观的影响而“单纯地”看孩子,一个不能对自己看孩子的方式进行反思的人,是不能充分的观察孩子的。
老师必须以教育学的眼光看孩子,这就是说作为一个保护、培养孩子的观察者,老师要意识到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存在。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
每次相遇的时候,与世界的其他关联都被轻轻切断,留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诚恳的接触。当我们以双手或笑脸回应对方的时候,我们共同创造和分享着这段时空。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别人注意,“被别人注意”是指为人所知。
一位真正的老师知道该如何去“看”孩子,注意一个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种情绪的流露,注意一种期待的心情。老师不仅仅“看到”了他的孩子们,也让孩子们完全体验到了被“看到”的感觉。被“看到”不仅仅是被认出来。对一个孩子而言,那意味着被老师“看到”的感觉,意味着被承认是一个存在着的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成长中的人。常常被老师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到”的孩子是幸运的。
真正地“看“不仅仅是用眼睛看。当带着责任感“看”一个孩子的时候,用的是全部身心去“看”他。用我的手势、用我侧着的头、用我的身心去“看“孩子们如何开始这一天的时候,孩子们也就体会到了被老师看到的感觉。所以每一天开始或结束时,真正的去“看”一个孩子,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给他或她以重视。
因受疫情影响,在居家网课同时陪伴孩子一起请上网课。孩子早上从8点开始早读中午三节课每节课他在上课,我坐到旁边读书发明男的教育的情调,布鲁姆的爱的艺术。
不时的用眼光关注孩子的听讲状态并时而给他鼓励听讲状态满满有了转变,今昨天积极回答问题两次,在老师的鼓励下,今天状态又有了好转。孩子是需要鼓励的,关键是家长老师的引导。
陪伴孩子一起网课觉得时间能利用起来,过得不那么快乐,每上美每一小时都干了不少的事儿,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学面面观。
教育的机智不仅仅是一门技巧,它是一种即兴的、临场的反应能力。
关于如何机智的行动,没有现成的理论知识,没有具体的技巧,也没有固定的规则,然而通过在具体的课堂情景中积极的理解学生的体验,老师就有可能培养和萌发出教育上的机智
教育学生的敏感性和多谋善断,也可以说是一种反思能力,以及对过去经历认真思考的能力,教育的敏感性和机制,有赖于感知和轻轻年轻人的能力。
一句不合适的话,或一次欠考虑的评论,无意中会给原本融洽的师生关系带来破坏,随后这种关系上的变化会大大动摇老师在教学能力和学科知识上的自信。
如何才能发展与运用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首先,我们要理解知识在本质上是与身体密切相联的。“眼睛是心灵的镜子”,从眼神中,内心世界并反映或表达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这样或那样的眼神触摸到对方的内心世界:挚爱或憎恨,信任或忧虑,温暖或冷淡,欣赏或轻视,严厉或宽厚,自信或不安,关注或默然,希望或失望,坦率或欺骗。人们从内部反映他们自己。
眼神表露出了知识是否融于老师个人的思维、感情和行动中的。眼神可以表达出教育关系中心灵的能量,为了培养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我们需要看懂眼神并根据对眼神的理解去行动。
嘴巴对一个人来说不仅仅可以表达文字,如果你想知道对方的感受,那么看他或他的嘴巴要比仅仅亲他或他说来的更真实。
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它告诉老师如何带着敏感、机智和爱,进入孩子的世界,敞开孩子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进而“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动”,形成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景的独特性、个人生活的独特性。
生长不同于成长。只有站在教育人性的高度看教育智慧,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大智慧,拥有这样的大智慧,我们的教育才会有真正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