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单元主题内容的分析

(2020-08-15 09:28:40)
分类: 化学专业成长

 当我们从“大单元”的视角去思考学生的学习时,学习就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积累,而是围绕着核心概念或者核心素养组织在一起的知识团、知识群形成的相互贯通的整体结构。

7月31日中国教研网组织的第五期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初中化学教研专场中,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陈颖老师围绕《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主题课例,解读了这个“超大单元”学习主题的设计原理,帮助参与活动的教师厘清了单元主题内容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陈老师首先回顾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149月开始启动。开始先做专题复习课,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后来持续的开展课例研究,研发深度学习的案例,进一步基于更丰富的案例,提炼出基于理论框架和模型的教学实践的策略。比如说如何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如何确定相应的目标,以及怎样设计活动和持续性评价方案等等。 在不断的实践中,观念进一步的内化对深度学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就像学生的深度学习一样,其实老师在做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的去经历这样的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深度学习的内涵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浅层的观念理解。而当我们经历了这样的实践,那么这种关于深度学习内涵的理解,可能会我们会发自内心的去认同,去和其他老师进行分享。

一、对深度学习的理解:

“深度”的内涵:过程:积极主动,开放、挑战  

                      目标:必备知识、能力、品格以及价值观

深度学习的内涵,从过程上理解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定是积极的、主动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去理解老师所传授给他的这些内容或者是观点,而是要经历开放性的有挑战性的活动或任务的这是我们对深度学习的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深刻的理解

深度学习的达成的目标来说,和我们目前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是非常契合的,就是通过学生的深度学习,我们希望实现的是他的素养发展这个素养通常包含这些层面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融合,那么必须使学生经历这种开放性、挑战性综合复杂问题解决过程,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品格以及价值观。

所以呢,我们老师也有深刻的体会,以往我们教学更擅长知识技能,也会有一些适当的能力发展的这样的活动但是当参与到这个项目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到我们的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每一个课时的教学,不能仅仅承担知识落实能力发展这样的任务,真的还要融入品格的养成价值观的树立这样的目标而这种目标不是靠我们说教才能达成的,而是真正的靠我们去设计相应的这个贴近学生真实世界未来要面对的公民生活,这样的综合性活动挑战性任务,他才能够逐步的去养成和内化的

二、单元学习的理解:

 那么第2个方面就是我们老师们对深度学习教学实践模式,单元学习单元教学的理解 这个单元教学不是我们开始理解的,或者说我们比较擅长的去思考的教学内容的单元或者是教材的单元它一定是学生学习的单元,是学生基于我们课程的核心知识核心内容的相对独立的一个素养发展的单元。因此特别强调的主体真的是学生,目标就要进一步的去考虑学生的素养表现,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落实,或者是比较空泛的品格价值观的这种培养

 当我们去做深度学习的这种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时候,其实有很关键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个单元内容所承载的学生素养发展的价值功能   

 我们对课程以及教材的一些核心内容和新知识,大家是比较熟悉的。但这个核心内容它所承载的学生素养发展的价值价值功能到底是什么?需要老师不断的深入思考,要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的路径方法我们把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了,那么其实我们基于课程核心内容或者核心知识的素养目标能够确定了,那么我们目标导向设计我们的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我们的持续性评价及方向就明确了。

 

那么如何挖掘单元之内容或者说核心知识所承载的素养发展功能呢?我们要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的任务就是我们要全方位的对我们所要教授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那么内容分析的目的我们刚才已经提到就是挖掘核心知识的教学功能和价值,明确学生的素养发展目标,那么路径可以是什么?我想我们会有一些载体会有一些方法,那么这个载体我们可能就是从课程层面,我们一定要去分析课标教材这样一些文本材料。那么从教学层面,从学科层面,我们要去分析一些已有的学科的或者是学科教学的专业文献。那具体的途径呢,我们可能个人可以做一些文献调研,学生调研,同时呢,我们还可以和同事合作来进行一些关于基于课程核心内容或者嗯学科核心知识的这种学生素养发展价值和功能等方面的专题研讨,或者我们也可以去和同事呢,来进行这样的问题探讨。

1课标分析

那具体的,比如我们在进行课标分析的时候,那我们要关注什么?即便我们拿到的是某一个主题或者说某一个板块的课程内容,但是我们放在课标里边,要整体的关注我们初中化学整个的课程目标以及他的课程的内容架构。在内容架构中,我们再进一步的这个板块或主题下去看它的内容标准、活动建议,也就是我们要关注我们是在整个的初中化学课程中来教这个单元。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整个一个一个单元的连接起来之后,那么其实就是我们初中化学整个课程的目标达成。

2教材分析

那么如果我们拿到教材,我们要关注什么?一方面我们要关注教材中它的内容组织和呈现,一般来说教材里面的内容组织、呈现,它会和我们学科知识发展的逻辑结构、逻辑脉络是一致的,但是同时也会兼顾学生的一个学段的认识发展脉络。如教材中的《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例进行分析,大家进行体会。另一方面我们要关注什么呢?关注教材中的栏目和活动,尤其是一些交流研讨啊,活动探究啊,这样的一些活动性的栏目,这种活动性的栏目呢,其实也是给我们去挖掘知识的核心功能会有一个很好的途径,或者说分析的一个对象。我们的这些知识放在课程中,放在学生的学习中,它承担的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这些素养不单单是这个知识技能,那他要有品格的,要有能力的,那么这些是活动才能够体现出来的,才能够落实的目标,因此教材中其实它是有它的一些重要的活动栏目的,但是我们可能在教学中仍然是把活动栏目中的内容转化成了知识,在教学中呢给学生讲授让他落实。从而呢,就没有把这个知识啊,对于学生真正的能力发展,或者是品格培养的这样的功能挖掘出来了,

3专业文献的分析

还有,我们要进行一些学科教学以及学科本体方面的专业文献的分析。这个分析我们的目的是进一步的去深入理解和挖掘什么呢?挖掘学科知识,它的内部结构以及这个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一些关联,那么这里边我们举例物质结构的知识,他自己本身是有结构的同时,它和物质性质,物质应用以及化学变化的知识又是密切关联的。那么这些观点是什么?其实呢,需要我们从学科逻辑的角度呢,进一步的去理解,我们还要关注学科知识的应用层面,它的这样的一个发展,包括学术前沿,那么它在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这样的我们可能更能够从啊这个知识的实际应用,这个领域里边再去挖掘知识它的核心的应用价值,进而呢,我们去考虑学生他在真正的真实问题解决的时候,要发展他的哪些能力。

 

那么还有一方面从学科本体我们要了解或者说去挖掘知识的这演变,也就是科学史。一些概念的演变或者是一些事实性知识它的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思辨的过程、学科思维在里边。学科视角形成的一些过程,包括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它也是我们学生认识一些学科视角、学科思想基于思辨一个发展的脉络,那么这样的一些素材,其实呢,很能够如果我们挖掘得比较深入的话,它可以很好的转化成学生的学科思维发展的这样的素材,进而呢,我们去让学生呢经历这样的概念转变以及科学认识形成。认识形成的这种过程。

那么下面我们就以《物质构成奥秘》为例,来和老师们探讨具体我们做内容分析的时候可以怎么样来做

那首先我们来看《课标》物质构成奥秘是课标中的一级内容主题,它的下一级包括4个二级主题,这4个二级主题从这个标签上可能能够进一步体会它本身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有一些它是蕴含学科的核心观念的。比如,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它就是物质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这里面就有物质的微粒性等概念;要认识化学元素,其实他也有一些基本观念化学是一些基本的元素组成的;至于物质组成的表示,它更多的是一些这个元素符号啊,就是化学用语相关的知识。

因此,我们从这里边我们再进一步的去看这些观念,尤其是前面三个主题啊,他的观念,里边又包含了哪些概念来支撑?

那我们首先看物质的多样性。物质多样性的内容标准中,我们会发现就有了一些概念物质多样性的概念体系主要是物质类别相关的一个概念组从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化合物里边再分氧化物盐,非金属单质等。它是基于类别来认识物质多样性,所以这里面其实暗含了一个很重要的学科研究方法和学科研究的思路就是分类的思想

因为物质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的研究对象,丰富多样的物质和千变万化的这种性质以及变化。为了更好的认识物质,发现他们内在规律一定是要用分类的方法来进行 这里面它是物质分类的思想蕴含在其中,靠什么概念来支撑呢?就是物质类别这个概念所支撑。

那我们进一步再去想这些。这个概念是不是这个主题下最核心的概念,他有没有其的统领性的或者说在基础层级的概念来支撑?

我们会发现,其实进入到物质类别的时候,比如单质、化合物我们怎么去区分,怎么去给它分类?我们会发现要靠元素的概念来支撑;所以说包括我们再到酸、碱、盐,我们会发现我们可能要进一步深入到物质的构成,比如分子或者原子这样的概念来支撑;那还有再比如像第1条啊,认识物质的三态及转化,其实我们想这个初中化学题这样一个内容标准,小学科学是不是也可以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态?那初中和小学有什么进阶,显然它是需要进阶的,如果我们学了初中化学认识,物质三态还是基于宏观现象,只知道转化成液态液态能转化成固态或者反过来相互转化,是基于宏观现象,显然我们说是没有达到初衷的,这样水平的,当我们有。构成的这些元素分子原子这样的概念支撑的时候,我们想一想学生再去看物质的这个宏观的三态转化的时候,他是不是就可以从微观本质的角度去对三态变化,宏观现象去进行一些分析解释。

 

所以我们会发现,每一个二级主题内容,它下面会有它的概念性的知识,尤其《物质构成奥秘》本身就是一个这种概念性知识和知识属性。所以,它的核心知识有这些概念性的知识。

 

显性的知识这些基本概念它是有层级的,它是有哪个是最底层的支撑概念?哪个可能是在上的一些概念,它是有结构的,让我们再往下看,微粒构成物质,这里边很明确的,就是物质的微粒性,那么靠哪些概念支撑,很显然分子元素认识化学元素,单设了一个二级标题,为什么因为本身元素这个概念,老师们可以回顾他最初的在这个概念形成史上的这个建立的过程,

其实从我们国家最早的这个哲学思想里面就有啊,就像我们最早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像国外的这个四元素说三元素说等等其实都暗含了一个最朴素的哲学思想,就是物质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那最初人们实际上是基于一些宏观的现象、一些假设和思辨的这样的过程建立起来这样一个元素概念,那么一直到了19世纪道尔顿德谟克利特的时候那时候才建立了元素的科学概念。

这个概念,建立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元素它不仅仅是宏观层面的概念,从它的定义上去想什么?而是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这个概念对学生非常重要,我们从学科本体上去看,他其实呢,就按它是物质构成组成里边承担物质组成这样一个视角的,最具有支撑性的概念。同时,它既连接宏观世界,我们一般说物质的这个组成都是从宏观层面可能要去看他最基本的组成材料是什么,同时它连接微观世界,因为它是一类原始的总称。

所以当我们再去看元素的时候,它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他还不像分层怎么样,纯粹的就是微观角度微粒的这样一个概念,它是宏观层面,但已连接微观角度,微观世界的一个核心概念。所以在我们物质构成奥秘中,把它单列为一个二级主题,而且这个元素的概念里边承担的其实就是元素化学的大观念,那么到了高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会发现,高中在学化学物质的时候,他真的就是以元素为核心,来一组一组物质组去学习物质的,比如说含钠元素的物质元素的物质含硫物质等等,所以元素其实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概念。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单元主题内容的分析


元素其实呢,它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概念,那么最后物质组成表示,刚才我们已经说到里边也有一些概念,它更多是什么呢?和化学符号用于相关和一些定量计算技能相关的概念,那么这些概念呢,它在它在最基础的核心概念。

 那我们再来总结物质构成奥秘这4个二级主题,下面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其实是元素、分子、原子。有了这一组概念的支撑,学生就能够从更本质更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分类;有了这一组概念,能更好的去进行符号表达;以及进一步发展起来,它的关于元素符号的书写、化学式的书写以及计算化合价。那么它才能够更规范,更科学的去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