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顶思考帽思维的力量——读叶修的《深度思维》

标签:
深度思维换位思维 |
分类: 书香伴我成长 |
精英的最大共通点,并非优异的才能,而是深刻的底层思维。最近,读了思维方法专家叶修的新书《深度思维》。领悟到深度思维则是一套完善的体系,能快速切换思考问题的视角;探索问题的根本原因及长远发展;有效应对信息流繁杂、事务琐碎的挑战;站在更高层面,以系统、宏观的视角认知和解决问题。
通常,我们以为思维是自发的,这本是人的本能,但科学严谨的思维绝不是仅仅凭靠这种先天能力就能自生的。大脑是最好的武器,莫过于深度思维方法。一提到深度思维,首先想到那是有头脑的人才拥有的智慧。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决定个体强大的关键因素在不断变化,原始时代是体力,后来是知识,现在则逐渐转化为思维能力。
一、什么是深度思维:
思维最不严谨的含义包括我们头脑里有过的任何想法,任何随心的遐想、零碎的回忆或一掠而过的感触。但我们一生当中总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超过我们所愿意承认、哪怕只是自我默认的许多时间——是消磨在这样的闲散琐碎的随感或期盼之中。如做白日梦、建空中楼阁。
什么是深度思维?
深度思维:
拥有较长的思维逻辑链能够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
能够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灵活切换看待问题的视角;
能够处理较大的信息,量在杂乱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维能力;
能够在宏观视角上分析问题,认知事物所处的生态特性,事物的长期趋势等。
思维逻辑链如何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刻。思维是一根链条,越长的链条代表了越深刻的思维,深刻的思维让你能够挖掘事物的根本原因,推断事物的深远发展结果,思维逻辑链是一强大的兵器。如果普通思维在思考问题时,思考事的是1-2层,那么深度思维就是指思考三层乃至更多层。可以说你的思维链条延展的越长,你的思维能力就越深刻。
问题是思维的钥匙。技巧的工作是思维逻辑的训练,需要全面周密的思考、审慎地判断;而思维的品质则是怀疑的勇气、探索的韧性、科学的方法。书中介绍了“5Why”思考法和“5So”思考法:
1、5Why思考法:是指对一个问题,连续多次追问为什么知道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5Why思考法的应用要点:确定数字的原则是不断追问下去,直到问题变得没有意义为止。无论你怎样继续追问,为什么提的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那么你就可以停下来了。
提问要往友谊的方向问;我们一定要保证提问,对当时场景来说是有意义的。要疑问,不要质问;是为了寻找关键信息而非寻找责怪的对象。回答问题的注意事项要往我们可以控制的事项上面回答,避免不可控制的内容。
向前追溯原因及对应就是5Why思考法,那么向后追寻结果呢,那就是5So思考法
2、5So思考法:是指对一个现象连续追问其产生的结果,以探求他的未来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推论的方法可分为两种,绝对推论与概率推论。当一个漫长的逻辑链条中,有很多概率推论时会发生逻辑损耗,其推论的威力和准确度会逐渐降低。
只有内功的支持,招式才真正好用。对于5So思考法这个招式来说,常识与专业知识就是对应的内功。你想在哪个领域里使用5So思考法,你就需要有该领域的常识和专业知识,常识和专业知识越多,内功就越深,招式使用的威力就越大。
所以思维很重要,知识也很重要。知识是思维的养料,没有知识的思维容易变成空谈,而没有思维的知识则会变得呆板而缺乏爆发力、创造力。思维逻辑链条思维的基础是知识点,知识点的串联变成了思维的逻辑链条,逻辑链条的延伸则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思维的深度。
二、六顶思考帽——换位思维:
如果不懂别人是怎么想的,你的努力或许会白费,你需要建立共同认知,克服自我中心,才能自如切换视角,进行换位思考,将深度思维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不懂别人怎么想,怎么努力也白费。生活中有太多的类似案例,包括父母和子女间的代沟,朋友间的矛盾,领导与下属间的沟通不畅,甲方与乙方间的合同纠纷等。
1、进入别人的视角。换位思维的核心,是从别人的视角出发,来看待思考问题。多一个视角,就多一种思维。怎样才能做到从别人的视角出发呢?
2、共同经历塑造共同认知。如果想要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想法,就必须要和他有共同的认知系统。为了有共同的认知系统,你得有与他人类似的经历和体验。第一,对于曾经有过类似经历体验的,可以再次调出那些经历体验。第二,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也可以临时体验一下。第三,如果无法体验,就寻找有相应经历的人来帮助自己思考。
大部分事情是有天然的共同认知的,但换位思考依然很难,因为我们无法克服自我中心,习惯于死死地,守住自己的单一视角。如何破除自我中心的习惯,形成“无我”、“非我”的新习惯成了培养换位思考的关键。第一,经常问自己,:“如果我是她,我会怎么样?”第二,建立抽离感。第三,观察他人喜好,请在最短的时间内观察并猜测身边某个人喜欢什么。
3、六顶思考帽,换位思维让一个人变成一个智囊团。思维的结果常常取决于看待问题的视角,站在他人的视角上就得到了换位思维。想象你面前站着6个人,这6个人都具有极端的思维特质:
白色思考帽,他是个典型的资料狂,数据狂,热爱储存数据,它让你变得客观尊重事实。黄色思考帽他是个典型的乐观派,看什么事情都觉得充满希望,还喜欢折腾,爱好创新,他让你不要错失机会。黑色思考帽,他是个典型的保守派,不让你猛撞冒进。红色思考帽,他是个典型的感性思维者,让你拥有直觉。蓝色思考帽,他掌管全局,做事情条理清晰,让你纵观全局,不出现盲点。
三、可视化思维、流程思维:
1、可视化思维,看得见的思维才是好思维。由于大脑内存小的弱点,我们需要图像来辅助,才能达到深度思维的效果,图像的加入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可视化,思考更加直观,宏观与快速。可视化施工具有精彩的矩阵分析工具。如:
艾森豪威尔矩阵: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当然需要优先去做,大部分的时间应该做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
安索夫矩阵:安索夫认为企业发展时要考虑以下两个维度的因素,你要生产什么产品,以及你要进入什么市场,由此分化出4种发展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延伸,多元经营。
同时还提到了两分钟原则,5分钟原则。两分钟原则,如果一件事情可以在两分钟内做完,那就立刻去做,而不要搁置起来。另一个是5分钟原则,当你感到很难开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对自己说,我只做5分钟就好了。在这样的暗示下,你就比较容易着手去做了。将重要度分为三个方面,损益程度,影响广度,扩散度。
我们可以按照重要、容易原则来进行日常事务的时间安排。如果对于重要和容易两个维度感觉模糊,无法定夺,则赋予受益程度,影响广度,扩散度来衡量重要度,度技术难度,来衡量容易度,在特别经济的情况下甚至还可以打分用打分制,对每个细分目标进行打分,然后汇总来进行量化评价和定夺。
2、流程思维。伟大的成就不是因为有某种秘籍,而是来源于对流程的掌控和优化。秘籍型思维的本质,是把复杂的东西过于简单化,企图用一个相对简单的秘籍去代替复杂的成功规律。这里人会把全部的希望都压在一个东西上,而放弃了对其他事物的观察和学习,最终无可避免的走向失败,这就是秘籍型思维的危险。
全流程优化,在平凡中创造奇迹的方法。一件复杂的事情往往有多个流程步骤组成,把每一个流程步骤都进行优化,得到最好,就是全流程优化。全流程优化在计算成本时适用的是加法,在计算成果时是用的是乘法。如果说全流程优化是讲平凡人是如何变成伟大的,那么全流程损耗,就是讲聪明人是如何走向平庸的。
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思维的特性,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无论是对领导布置的项目进行深度逻辑分析,对用户的需求痛点进行多角度换位思考,还是在职业发展规划或进行投资决策时做出巧妙的战略选择,深度思维方法都能使你有所裨益。 简单而言,一个优秀的思维者,必须能够切身观察,恰当联想,并付诸于有意义的实践,必须习惯系统思考,主动探索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