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善坚定做智慧班主任——读简·尼尔森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2019-06-14 05:28:51)
分类: 书香伴我成长

初次接触“正面管教”是17年的10月份,由“灵宝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核心成员珊瑚推荐,大家共同阅读了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第一次阅读就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如:积极的暂停、改正错误的是四个R、惯例表、班会课等。本次阅读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班主任工作室”六月份必读书目。本书共13章,详细介绍了将正面管教理念用于学校的方法和教室管理工具。它把重点放在创建一个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动力去追求学业和社会的成功,使教室成为一个培育人、愉悦和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的场所。 

 

 

 和善坚定做智慧班主任——读简·尼尔森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一、“冰山”下的秘密——理解位于冰山水下的部分:

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和善坚定的尊重孩子,会激发孩子们热爱学习的勇气和激情。当老师处理孩子们的行为,而没有处理激发这种行为的丧失信心问题,我们将藏在表面之下的这部分称为行为背后的信心。当老师们在处理行为时,会让孩子更加丧失信心,进而增加不良行为。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冰山理论”,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在阅读《正面管教》的时候,《人类的行为与冰山的类比》这个章节谈到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管教方式处理的只是冰山位于水面上的部分,也就是学生的行为,而忽视了行为背后的信念,也就是冰山下面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语叫“求存行为”(也就是不良行为,而不良行为是建立在如何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错误信念基础上的)老师们容易被孩子的“求存行为”所蒙蔽,而忽视了行为背后的信念,所以在处理行为的时候会常常采用惩罚和奖励的方式来解决没问题。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头疼治头、脚痛治脚。这样的“治疗”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书中列举了,惩罚造成的三个R,即:反叛,“他们不能强迫我,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报复,“我要扳平并反击,即使这会危害我的未来。”;退缩,“我一定是个坏人”、“我下次绝不让他们抓到。”通过阅读和思考,我看到了用惩罚和奖励激发孩子的行为,其长期的效果是使孩子失去信心,喜欢奖励的孩子很快就会依赖于奖励的刺激,而不会因为内心的回报而想成为一个有贡献的社会一员。

帮肋孩子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必须培养三个信念:1,我能行;2,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3,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的影响。四项技能:1,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2,我能与他人相互尊重地共事;3,我理解我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4我能够通过日常的练习,发展我的智慧和判断能力。

  当我们能够去探寻冰山下面的“秘密”,理解孩子的行为始终是在根据他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感知和个人的逻辑所做的下意识的决定。我们的处理方式是不是就可以换一个角度呢?书中53页的《人们为什么那样做》为我们列举了四种错误目的行为中的几种表现。通过行为目的表,我们可以看到孩子错误的行为背后想要表达的是什么?需要的回应是什么?它背后的信念是什么?我能破解的密码又是什么?

适用于“报复”的鼓励话语:

你真的感到很伤心,我很难过。

为什么我们不休息一下?冷静下来,然后再回来试一次呢?

看上去你今天过得很糟糕,想跟我说说吗?

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但不是这种方式。

适用于“自暴自弃”的鼓励话语:

还记得你第1次尝试()吗?还记得你用了多长时间,才很擅长做那件事吗?

先做这一小步怎么样?

我们一起来做这件事。

通过尝试新的事情,并一次又一次的去做,你的头脑会变得更聪明。

犯错误没关系,那是我们学习的方式。

适用于所有错误目的的鼓励话语:

我能看出来这对你真的很重要。

我能看出来,你为这件事情多么努力以及投入了多少时间。

我感到      因为              并且我希望          

当我们学会用鼓励和赋予孩子力量的话语来替代那些令人沮丧的话语,引导孩子去克服困难,帮助他们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并教会孩子们专注于解决自己错误的方案,行为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信念便会得到转化。

  积极品质的“公示”、拥抱、转移行为、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语言……温和而坚定的管教方式正透过阅读,不断地浸润在每个人的“冰山之下”。

 

二、错误是学习的绝佳机会

和善而坚定的教师会让孩子们知道错误是学习的机会。要教给孩子们,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一种方法是让班里的每个孩子,说说自己犯过的一个错误,以及从中学到的什么。

面对学生的错误,有太多的老师用简单的方法,而不考虑学生的感受。 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如果自己不让学生感受充满恐惧和羞辱,学生永远不会做得更好。   孩子们和大人同样具有同等尊严尊重的价值,如何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学习的机会。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对所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
  做为家长以前面对孩子作业不认真、和小朋友发生矛盾、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时,就会紧张、焦虑,然后就会批评他,吼他等等。学习了正面管教中矫正错误的三个R”就尝试运用:
    “哇,爸爸刚才犯了一个错误,刚才又吼你了、又嚷你了,而不是运用我感受的方式,来表达我对你的问题。”
    “所以我又吼 、又嚷的这种态度让你很伤心,爸爸向你道歉。”
    “你可以原谅我吗?”
    正如书中所说,当大人诚恳地道歉时,孩子们几乎总是会说,“没关系,爸爸。”孩子可能在一分钟以前,还对大人的不尊重行为感到生气和憎恶,而一旦大人说一句对不起,孩子就彻底原谅了。
   成长就是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从自身做起。我们要做勇于接受不完美的榜样,以便孩子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例如,晚餐时间让每个人说说,自己当天犯一个错误,以及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是一个很有益的方法。孩子每天都需要看到犯错的价值所在,并且在一种友善的环境中,从错误中学习。
    错误是学习的绝佳机会,做为老师当班里出现问题时,不要恼怒,指责,要把问题看成是自己和自己的学生成长的机会,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来培养社会责任感,这些方法尤其会帮助学生培养共情。 

 

三、在纠正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

情感联结,就是学生相信学校里的老师关心他的学习,并将他们做为个体来关爱,在学校里有“归属”。那些愿意教给学生们情感联结技能的老师,常常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容易,更有趣了。帮助学生们体验到关爱、归宿感和自我价值感,激励学生们实现自己在学业和其他方面的最大潜能。是一位老师所能做的最有效的事情

纠正孩子的错误之前,首先要跟孩子建立情感连接,让他在学校中有归属感,相信老师是爱着他的,这样,老师的纠正才不会变成在“找麻烦”。在班级活动中,应该怎样与学生建立情感连接呢?

首先,倾听并认真对待孩子们。班上有个孩子,每天都特别喜欢跟我分享他的事情,比如他得到了一份新的玩具,比如数学老师表扬他了等等。通常情况下都会跟他聊一聊,谈一谈他的感受,但有时候可能比较忙,就会比较敷衍地回答:“好的老师知道了,你先回座位好吗?”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敷衍让那个小男生觉得有些失落,下次他告诉我的时候,要积极的回应他才行。

其次,进行一次野外旅行。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些集体出游的活动,孩子们带上零食互相分享,一路上互相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每次出行回来都非常开心,感觉彼此的关系有拉近了一步。

再次,尊重孩子的课外兴趣。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喜欢画画,喜欢到什么程度呢?经常会一不小心就偷偷地画起来,凡是他经手的课本,练习册,本子,上面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花、小鸟、卡通等的图案,每当他走神在本子上画起来的时候,我都会走过去说:“哇,你画得真好看呀,等下课了再教教老师怎么画好不好呀?”然后他就会收回注意力,认真听课,等下课了再跟我讨论各种卡通图案该怎么画。不过我的画画水平至今仍没有什么提升。

从阻碍情感联结的沟通,变为促进情感联结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用“我”式句。如:

        我感到很开心,并且我希望      

        时,我感到很生气,并且我希望       

 当你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而不是分析别人时,沟通就会得到改善。当我们沟通出现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学会用“我”式句进行参照。

除了以上介绍的三种比较普遍适用的方法,还有增强幽默感,追求改善而不是追求完美等等,但是所有的技巧都是死的,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来运用技巧才能有所作用。在触及头脑之前先触碰你的心灵;在纠正错误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

 

 改善而不是完美。当教师鼓励改善,而不是完美时,学生们会知道老师关心他们。教也许永远不完美,但每一次失败都能提供一次想出解决方案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由于自己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所以要改变;由于自己的德行不足以影响孩子,所以要改变;由于自身素质不能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所以要改变;由于自己的人生链条还有许多薄弱环节,所以要改变。

 

 和善坚定做智慧班主任——读简·尼尔森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