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维展开的思维——读摩尔和帕克合著的《批判性思维》

标签:
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的考量认知偏见 |
分类: 书香伴我成长 |
一个人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就是以批判性思维作为“内功根基”的。哈佛大学的标志是三本书——两本朝上打开,一本朝下盖着。这个标志告诉师生:书本传播了知识和真理,同时书本中也有谬误,因此哈佛的师生都要不唯书、不唯上。这所学校所追求的就是师生的批判性思维。近几天读了摩尔和帕克合著的《批判性思维》,对批判性思维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是为了考量我们自己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在于做出明智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用理性的标准来评估我们的思维,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批判思维,评估他人的思维。
得出结论的时候,也就是形成信念的时候,结论和信念密切相关,信念是命题,也就是说,信念可以表达为陈述句。让我们用陈述句来表达信念或观点或判断时都在陈述或者断言。断言分为客观断言和主观断言。
论题指的就是问题,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在提出一个论题。论证有前提和结论构成,前提是为另一个断言,提供理由的陈述,被前提支持的断言就是论证的结论。论证的结论是在表明对论题所持的立场,而论证的前提则是要给出持特定立场的理由。简单的说,论证有前提和结论所构成,其中前提为结论提供理由,结论是被前提所支持的断言。
假如我们是完全理性的,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将会绝对记忆逻辑和客观证据,然而信念的形成过程总会参杂一些难以觉察的人类固有的心理因素,心理学家把这些时常难以预见的心理因素称作认知偏见。认知偏见扭曲了我们对现实理解,干扰着我们清晰精确、客观思考的能力。常见的认知偏差包括:信念偏差、可得性启发法、错误共识效应、从众效应、消极偏见、损失规避、圈内偏见、基本归因错误、服从权威。如:
所有的猫都是动物,
狗是动物,
因此,猫是狗。
这句话是错误的,毕竟所有的狗都是动物,而猫也是动物,然而你真的一眼就看出以上那段话是错误的吗?如果你花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其中的逻辑错误,这是因为这段话的结论在主观上是正确的,而你更习惯于通过经验和主观标准做判断。这就是信念偏差。
有些认知偏见,会掺杂着启发,也就是我们下意识锁定某些情况来预测事件的可能性。比如刚看完很多地震、虐童的新闻后,你会整天想这些事儿,也正因如此,你很可能高估了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演绎证明和非演绎支持。
推理由前提和结论组成,推理的前提可以不至一个,同一个命题可以是一个推理的前提,又是另一个推理的结论。如果演绎推理是可靠的,就可以证明其结论为真;可靠的推理是前期为真的有效推理,有效的推理不会出现,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的可能。
非演绎推理不是证明结论,而是为结论提供支持。支持程度有高低之分,据程度,决定以前提示的结论为真的可能性的高低。
我们的日常思维总伴随着权衡利弊,如我该养只狗吗?我该不该参加同学的聚会?上述这些例子,我们把它称为衡平推理,衡平推理通常既包含演绎的成分,也包含非演绎的成分,是我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衡平推理及涉及演绎的要素,也涉及非演绎的成分,如果是进行量的比较,其衡量涉及演绎推理,如果是对结果预测,则涉及非易演绎推理。最佳解释推理是一种非演绎推理,其目的在于在相互竞争的各种解释中,找到对现象的最佳解释。最近的标准是解释力、预测力、一致性和简单性。
作为逻辑学、生物学、心理学之父,亚里士多德几乎对所有领域都作出了深远的贡献。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的贡献中,有关说服的理论值得一提,他的说服理论包括了著名的三种说服模式:即道德情感逻辑,不幸的是,逻辑是最难取效的使用方法。
三、清晰的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是清晰的思考。引起断言及论证的混淆有诸多原因,但主要的有:模糊、歧义和抽象。论文写作是批判思维能力的运用和体现,要训练和掌握论文写作的技能。
缺乏可信度的断言是指它与我们的观察经验和背景信息相冲突,或者其来源缺乏可信度。一个断言的初心度越低,它看起来就越不同寻常,一个断言与我们的背景信息越不相符,我们就越应该表示怀疑。利益相关方比利益无关方更值得质疑。对于信息来源的质疑,一般有两类,一定是质疑信息来源的知识或专业技能,一定是质疑信息来源的诚实性,客观性和正确性。判断某人所掌握的知识合理途径是,考量这个人的教育、经验、成就、声誉和职位。
广告不时会骚扰我们,试图向我们兜售商品、服务、信念和态度。由于广告商借助于天才和资源,所以我们做出购买决定前要不断自问:广告中所谈到的产品是否真的会改善我们的生活。广告商关心的是向你兜售商品,他们不是为了改善你的生活,而是为了改善他们自己的生活。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宣言中,第一条的标题是“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第五条的标题是“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凸显出世界各国对“批判性思维”的高度重视。批判性思维的主旨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当我们考量某个主意好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在进行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提高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会让人变得更聪慧,这两者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