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问题学生 让每一位孩子快乐成长—— 如何及时发现特殊学生
(2017-10-11 09:01:14)
标签:
问题学生的类型学而不厌 |
分类: 管理心得 |
有问题的学生决定着班级的安定与发展、检验着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很多名师都是从班级管理“问题学学生”、的转化、课堂技能中成长起来的。目前,我校学生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但保持安全工作的敏感性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根本,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把一些不良的习惯、苗头,教育在萌芽状态,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有问题学生的类型
有问题的学生不等于问题生。学生差不多都有问题,他们还是孩子在不断成长,成长就是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有问题的学生和问题生的差别是:前者问题较轻,通过一般的管理手段可以解决;后者问题较为严重,需要个案治疗。
李希贵曾说,教育问题学生之所以不够奏效,主要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耐心把真正的问题搞清楚。下面是我读王晓春老师《问题学生治疗手册》过程中问题学生类型中的一些摘抄,希望大家有所借鉴:
行为习惯型问题生的特点是“赖”,站没站样
拖拖踏踏
要大尺度衡量,不要小尺度评估。不要轻易把学生今天的表现,和昨天比,而要把他本周的表现和上一周比;选择一两个重点问题首先纠正,所谓重点问题是首先纠正对班级破坏性最大的,一个是他们改起来容易见效的(周日来校、以大欺小等)
厌学型问题生的特点是“懒”,不能吃苦;一上课就蔫,一下课就来精神;不可以用抄作业、背书来惩罚,原因有学习态度、知识背景和智力问题,基础太差可以补补课
心理型问题生的特点是“怪”,行为违反常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不符合一般学生的逻辑,令人费解。心理型问题学生也很容易和品德型问题生相混淆,比如破坏纪律、打架、偷拿东西,当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从他们的表情可以分辨:品德型问题生的表情很沮丧,他知道自己做了错误的事情,自己很自私;心理型问题生的表情很坦然,他一脸茫然。
品德型问题生的特点是“坏”,他们的行为与淘气、恶作剧不一样,透出一股邪气,比如与社会闲杂人员来往、多次劫钱、抽烟喝酒等
好学生型问题生的特点是“骇”,双重人格、虚荣心过强、抗挫力极差。一旦爆发,出现的问题都比较大,如成绩直线下降、神经衰弱、不顾一切的早恋、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教育方法的关键是发现苗头、及时关注
教育行为习惯型问题生时,教师应该像个耐心的长辈;教育厌学型问题生时,教师应该像个科研人员、学习问题专家;教育心理型问题生时,教师应该像个心理医生;教育品德型问题生时,教师应该像个足智多谋的战士;教育“好学生”型问题生时,教师应该像个高明的侦探。
二、勤于学习、不断反思:
了解有问题学生的类型,只是针对性教育困难学生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学习多种教育方法。要多观察,多思考,多研究,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首先向书本学习,让读书思考成为习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工作中很多困惑和纠结,到书籍中都会找到答案,教育教学中的疑惑和烦恼,书籍会给我们解决的途径和突破的灵感。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说“因为不读书,所有工作过得很忙碌”,这句话道出了阅读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关系。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直接用在问题生教育上的时间反而应该更少,而每天和问题生对着干的老师,几乎可以肯定是专业水平比较低的、精力倒挂的。推荐几本书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王晓春老师《问题学生治疗手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其次向身边的同事学习,让欣赏同事成为习惯。我们周围有不少善于学习、经验丰富的优秀班主任如庞主任、刘主任、孟晓晖等老师,借鉴他们的方法为我所用。教师的人生就是持续学习的人生。向儿童学习、向教材学习、向同事学习、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构成了教师的人生。
再次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网络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天梯。要求教师注册、学习“乐教乐学”“Cctalk”,大家要利用好,与全国的名师、专家进行学习交流。“一个人可以跑的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还可以自愿加入一些“名师工作室”团队,相互学习,抱团成长。如“杨君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