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理解”——读威金斯和迈克泰格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

标签:
有意义的推断概念理解的重要性理解的指导者 |
分类: 书香伴我成长 |
一、理解“理解”
1、理解作为有意义的推断。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对理解做了清晰的总结,认为“理解是学习者探求事实意义的结果”:
掌握一个事物、事件或场景的意义,就是要观察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观察它的运作方式和功能、产生的结果和原因以及如何应用。而那些我们称作无意义的事情,是因为我们没有领悟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方法——结果的关系是所有理解的核心。
化学学习中,“理解”无疑是第一位的.理解是化学学习的关键,学生可通过对反应现象与实质、变化与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来发展他们的化学能力。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帮助学生和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做到:①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或实验条件和现象。②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会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的原因。③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其他化学知识的联系、区别。④掌握所学的化学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且会依据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解释作出正确的推断。
理解的目标是利用已有内容生成或揭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利用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去挖掘事实和方法背后的含义并谨慎地加以应用。理解面临着对思维的挑战,理解是通过有效利用、分析、综合,来恰当地处理事实和技巧的能力。即能解释出“为什么”。
2、理解的可迁移性:`
我们在教育中怎样强调概念理解的重要性都不过分。也就是说,概念的含义具有通用价值,因为尽管有所不同,但它的含义在各种不同情况下都是可以应用的········当我们陷入懵懂未知止境时,它们是我们可以参考的已知·······没有概念的生成过程,就不能获得任何知识的迁移,更不能对新体验产生更好的理解——杜威的《我们如何思维》p153
理解是关于知识迁移的。为了知道应用哪一个事实,就要了解更多的事实。这个过程需要理解,即需要洞察本质、目的、方法。对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能力是我们在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面前创造性、灵活地、流畅地应用所学能力。
中招的指挥棒,河南中招试题的评价指出,标准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并结合实际问题,创设情景,灵活多样地考查,以引导并促进学生富有实效的学习。“难”的不是知识,“难”的是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难”的是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知识的综合。用“灵活”代替“难”!“难”体现在题目的情景新、考查方式新、综合方式新。增大了试题的灵活性,用现在的“灵活”代替了以前的“难”,学生必须在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解答有关问题。“新”字主要体现在题目的情境新、考查方式新、综合方式新三个方面。
发展个人的知识迁移能力是良好教育的关键。因为教师只能帮助学生学到整个学习领域中相对很小范围的观点、范例、事实和技巧,所以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将内在的有限知识迁移到许多其他环境、情况和问题中去。
二、理解学生学习上的纠结与困难。
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着。教师是设计师,是精致的设计课程和学习体验活动,以满足特定的教学需求。我们在编写教学案,首先要按照课标的要求,确定教学的重点,帮助我们明确教与学的优先次序,其次,还要依据学情,考虑多数人和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兴趣差异等确定教学的难点。最好的设计,形式服从于功能。必须清楚的阐明,学生应该理解什么以及能做什么,“什么可以用来证明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
理解是学生通过探索、表现、和反思来弄清楚所学内容和课程的含义,试图建构知识的结果。杜威的研究表明:知识只需“获取”,但理解必须“领悟”。教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难就难在教材所呈现给师生的学习内容,其背后有许多“弦外之音”,需要师生借助综合性的思考来加以理解。教师自己如果对此没有深入的研究、洞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想把教学工作做好是很不容易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成功,必须始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理解他们在学生上的纠结与困难。
那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有助于学生能明智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知识。很多对成人来说非常简单的、显而易见的事实,对于儿童来说可能就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一点也不简单。我们强调做教师要有学生立场,就是希望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视角上来看将要学习的事物,分析它对于学生来说是“事实”还是需要“理解”,然后确定教学的流程和方法。
追求理解的课程设计必须帮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接受“灌输”的内容,还要主动“揭示”隐藏在事实背后的内容,并思考它们的意义。知识不能通过教师传授获得,它只能通过巧妙设计和有效指导由学习者自我构建而来。优秀的教师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就在于他能不断地帮助学生们“发现”成人所了解的知识,引导学生去理解它们,而不仅仅是“传授”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