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非暴力沟通》

标签:
谈话和聆听表达感受提出期望 |
分类: 书香伴我成长 |
沟通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而有效的沟通对提升和促进我们的工作水平、生活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何谓沟通呢?沟者,构筑管道也;通者,顺畅也。上周在读书会的引领下读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书籍《非暴力沟通》前四章内容。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一、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让爱融入生活。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首次明确提出非暴力沟通的概念,非暴力沟通是在引领我们反思自己的沟通模式,由向外看指责对方,到向内看改变自己的沟通习惯。它强调沟通时真诚、聆听、理解、共鸣,强调体会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的需要。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语言、思维和生活方式,它能促进我们与自己、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联系,最终实现顺畅的沟通。
非暴力沟通模式由四个要素构成:表达观察结果、表达感受、说出哪些需求导致那样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期待。 能够在工作与生活中多注意让自己使用观察的语言,而不是凭着自己的感观去做出评论,显得十分重要。在现实的生活中,往往是我们都会忽略自己所说话语是否只是单纯地表述观察,似乎我们更习惯于去做出一个又一个的评论。
举例来说,一位父亲可能对他正在写作业的女儿说:“晨晨看到你写字,眼睛离书本太近,我不太高兴,因为我担心你的眼睛会疲劳。”
接着,他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调整正确的写字姿势?”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这样,这位父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 它们关切地倾听。我们首先通过体会孩子此刻的、感受和需要,与孩子建立联系,然后聆听孩子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孩子。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论、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评论有时会加杂自己的情绪或个人看法,造成错判。由此,能够很好区分观察和评论是前提。评论,即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而不是对客观现象的陈述。
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经常在交流、沟通中加入评论。如果孩子听到你的不恰当的评论时,孩子内心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心灵的通道会关闭。在与学生内心世界有着那么多隔膜的情况下,很难想像我们的工作能做得准确、深入、有效。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同,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有效沟通。
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学习非暴力沟通,因为我们的一个评论都可能影响孩子。 在与学生交流时,我们也要让自己的言语尽量描述自己的客观观察 。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孩子乐于互助 。
二、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这是对语言在沟通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形象的概括。现实中,我们发现有一些人,组织能力强,凝聚力强,亲和性好,在人际交往中沟通顺畅,能够用语言迅速地打开一扇又扇窗;而也有另外一些人,不善于表达,讲的话特别生硬,不知不觉中在自己面前竖起一面又一面墙,后来逐渐被别人疏远。语言是审判我们,还是让我们自由,就看我们语言的运用能力。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的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它的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在生活和工作中,努力改变沟通的习惯,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实际上这并非易事,但是,只要我们又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向往和憧憬,并努力坚持去实践,终究会有预想的收获。
三、沟通从倾听开始,尊重从倾听开始。
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一个具有倾听意识的老师一定会听到孩子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真正的倾听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非暴力沟通是在引领我们反思自己的沟通模式,由向外看指责对方,到向内看改变自己的沟通习惯。它强调沟通时真诚、聆听、理解、共鸣,强调体会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的需要。
要学会区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学会用非常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与他人沟通中,许多时候,我们正是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总认为他人应该可以懂得自己的感受, 卡德龙说“语言是最危险的武器:刀剑剌的伤口要比语言刺的伤口容易治愈。,”长此以往,彼此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随着时间久远,都会有如“最熟悉的陌生人”那般尴尬局面。
把握好“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说出观察、说出感受、说出导致如此感受的原因、提出期望,一开始使用时会有点不太习惯,但真正尝试着去使用时,会发现自己全新的非暴力沟通方式,带给自己与他人的,是一种更客观、更令人舒适的方式,带来的氛围,也是越来越和谐。
一本好书,冲击着读者的心灵;一本好书,可以让颓废的心灵得到鼓励;让忧伤的心灵得到抚慰;让迷惘的心灵得到指引。《非暴力沟通》无疑可以成为我们言谈的指南,生活的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