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法自然—读王蒙的《老子十八讲》感悟

(2016-01-18 05:47:36)
标签:

“道”

“无为”

杂谈

分类: 书香伴我成长

道法自然—读王蒙的《老子十八讲》感悟

《老子十八讲》是本月读的第二本书,该书是王蒙先生在北京电视台
"中华文明大讲堂"的讲座基础上展开写作而成。是对代表中国古代文明最高成果之一的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作者意图通过对传统经典个性化"我注六经"式的探究和阐释,传达出古代哲人博大而精深的智慧,在分析、穿透今天社会世象和生活状态时,提升今人的思想与人生境界。

一、老子对道、德的理解。

1、老子把天地万物之生的总原理称为,而且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没有意志的,是自然如此的。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的原因就在于道。《老子》第一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老子对的一个总的理解。

在老子看来,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恍恍惚惚的东西。道,无形无状,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为万物之始,是一个终极实在,是万物的根源。并且在本质上道是不可界定和不可言说的,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它,我们也很难将其特性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老子对的称谓也有很多,包括等。道是一种无限的、无终止的状态,是一切事物产生的源泉。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永远不停息的,流转与变迁的过程中。还可以视作阴阳、刚柔等两相对峙的力量、事物、原理之相互转化。

这两个概念上,老子认为无是对于具体事务的有而言的,所以无并不是零或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老子对于道的外表的形容。

2、道为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不是指具体的事物而言的,而为具体事物生的原理。

在老子看来,德是道寓于具体事物的表现,也就是说德是物体从道那里得到,而可以成为事物的原理。道生之,德畜之,这句是老子对于道与德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在老子看来,物体的具体表现是,而物体之所以可以成为物体本身,是道德两者作用的结果,也是自然作用的结果。

二、老子宇宙事物的变化的看法。

老子认为,事物的变化规律可以用具有普遍永久的意思,所以也可以称为常道。而从常道内除的,可以称为常德。而称道为,就又可以称常无”;称道为,又可以称为常有。老子认为知常为明,知道明白的人,依常来规范日常的行为,不轻易为自己谋私利,就可以称为公了。知常指的是依之而行,则又可以称之为袭明,或习常。而如果我们不知道宇宙间事物变化的规律,而违背规律,任意而为,是不利于事物的正常发展。

而事物的变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当一个事物的发展如果达到了极点,则必然会向事物的相反方向发展。老子称为。所以老子才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样的论述。

三、“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真正的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乱为、妄为。

老子强调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柔弱胜刚强。老子的这一原则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即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老子主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积累,要用加法,步步肯定;而把握或悟,则要用减法,步步否定。老子认为,真正的智慧,必须从否定入手,层层除去表面的偏见、执着、错误,穿透到玄奥的深层去。也就是说,面对现象,要视之为表相;得到真理,要视之为相对真理;再进而层层追寻真理之内在本质。

同样的, “宠辱无惊”在《汉语词典》收录的“宠辱无惊”的解释就是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这不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宠”指“受宠”,“辱”指“受辱”,无论受宠或受辱都不在乎,指的就是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宠辱无惊。比如,当来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你的能力很强,工作很出色,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被委以重任。这个时候算是得“宠”了吧。通常,在这个时候,心里难免会滋生出一些“骄”气,甚至还会表现在行动上,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你不该更不能对别人颐指气使。生活的,难免有起伏,有波折,有得“宠”的时候,你知道就没有受“辱”的时候吗?也许换一任领导,某件事让他看不顺眼了,炒你鱿鱼了,这也不是一点没可能的事。“朝为座上客,夕为阶下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日富明日穷,今日穷明日富……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当中的,所以得“宠”的时候,不可得意忘形,当受“辱”之时,亦不可失落,更不能万念俱灰,韩信当初都能忍受胯下之辱呢!保持平和的心态,一切都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

其实在我们实施教育的时候,在我们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同样也要做到“宠辱无惊”。你在教育学生方面取得成绩了,你的班级各方面都比别的班出色,那么,你可以说就处于一个“宠”的状态中。在这样的状态中,切不可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反之,则不可自暴自弃,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客观冷静地看待这一切,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更为清晰地看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更好地成长

王蒙说“一个人能做到宠辱无惊:他很镇定,他有定力,他有静力,我自岿然不动。不管你对我今天都说好啊好啊,我还是这样,说他不行了,不行就不行了,我还是我。要是做到这一点是太理想了,但是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我想,我们即使做不到理想中的“宠辱无惊”,那么,最基本的还是要做到的。

 

老子与中华文化会帮助我们,启示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