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标准、校长专业标准》心得(一)
(2015-08-14 12:15:43)
标签:
办学理念学校学校管理教师 |
分类: 管理心得 |
8月9日,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刘永胜,在市文化活动中心,围绕解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标准、校长专业标准和学校章程制定这一主题,为我市广大教师做了精彩报告。
上午刘永胜教授从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坚持文化育人、提升课程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等六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小学校长专业管理标准。通过学习聆听有以下收获:
一、《专业标准》提出了校长的5个基本理念。1、“德育为先”理念,这是校长的道德使命,也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2、“育人为本”理念,这是校长的办学宗旨,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引领发展”
二、对校长提出的了专业职责的6项内容和具体的60条要求。
(一)规划学校发展
《专业标准》要求校长注重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诊断学校发展现状,把握国内外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学习借鉴优秀校长办学的成功经验,组织社区、家长、教师、学生多方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确立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
1.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相当于课程标准。有了办学理念才能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地,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办学理念来源途径有两点:校长的自我反思,如:“帮助教师成长,促进孩子成才”,借鉴教育专家的名言,如:“生活即教育”。不要将办学理念当成校门口的装饰花纹,要审视办学理念能否体现校风、学风、校训即“三风一训”。
2.要有自己的特色定位。特色定位可以从学校的地域特色、学校优势、学校的历史等方面发掘,局部单项特色活动可以提升到整体教育特色,如:“古诗文诵读—诗意教育”。特色教育要与办学理念、校训结合。
3.要制定规划,办学理念要给师生解读,办学理念要有理论依据,要有顶层设计立体建构。
(二)、营造育人文化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重视学校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要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专业标准》要求校长广泛涉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的知识。
1.学校文化的界定。精神文化:办学理念、“三风一训”、氛围;制度文化:章程,制度(要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措施、方法,即师生如何做);行为文化:管理理念、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即生活的态、样。物质文化:学校的颜色、建筑的颜色、
2.学校环境文化的原则:内容必须是自己的。动态,每月每两周换。简约化,
(三)、领导课程教学
建立听课与评课制度。《专业标准》对建立听课与评课制度提出要求,指出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数量。
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课时,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应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建立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不片面追求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
1.指导编制学校课程计划
2.确定自己的课程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3.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每学期有主题,各科聚焦;有效的教研制度;问题教研;针对问题评课,平等协商;行政听课。
(四)、引领教师成长
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将学校作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主阵地。
建立健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制度,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维护和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建立优教优酬的激励制度。
1.善待教师,服务教师。
学习型教师:读《中国教育报》班主任专刊、管理专刊、教改前沿、读书周刊;
研究型教师:带着课题做研究
反思型教师:录一节课;问题采集本;学生征询本;反思归因5点:新课程理念、课标解读、教学技能、责任心、习惯与性格。
2.少一点埋怨,多一点帮助
3.关注每一位教师。每月在脑子里过一遍
(五)、优化内部管理
坚持依法治校,崇尚以德立校,倡导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不得向学生推销商品谋利。《专业标准》指出校长应建立健全学校人事、财务、资产管理等规章制度,提高学校管理规范化水平,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同时,《专业标准》还要求校长熟悉校园网络、安全保卫与卫生健康等管理实务,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置学校突发事件。
(六)调试外部环境
建立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及教师家访制。《专业标准》指出,校长应建立健全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建立教师家访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指导和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科学育人方法。积极发挥学校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并组织学校师生参与服务社会(社区)的有益活动。此外,建立并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接受改进学校工作的合理建议。
通过学习《专业标准》的实施建议,我将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将《专业标准》和“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