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的故事2•政府之手
(2011-11-28 09:38:31)
标签:
“金蝉脱壳”调控豪宅政府房产那些事 |
分类: 楼市杂谈 |
房价走高,供求两旺,相关行业欣欣向荣,各级政府更是甘之如饴。不过,在地产价格走高六年之后,2005年,出于社会和政治的压力,中央政府出手调控,要求各地政府必须稳定房价。其后,每当房价大幅飙升后,中央的调控令都会如约而至,而房价也会就势回落,其后再度大涨。房价就在“飙升-调控-回落-再飙”的节奏中很快倍增了。
常见的手法,大约有偷梁换柱、扬汤止沸和金蝉脱壳几种。我们逐一道来。
容易理解,在房市高潮期,因为中心区和高价单位成交比例增加的缘故,会使所在地区均价上扬。为了达到控制房价稳定的目的,政府的第一招就想到了将数据掺水:即在统计中加入大量低价的动迁房和经济适用房,以达到降低房价的效果。高价楼成交密集的月份,就安排低价房集中成交登记,如此均价不就稳定下来了?但这两类住房转让,仅限特定人群。价格再低,也和市场化的商品房交易无关。将其一古脑并入房价统计中,明显有悖常理。此第一计,偷梁换柱。
调控任务层层落实,调控期内所辖区域价格不得提升。动迁房和经济适用房降价再好用,总量也有限。再说,一些城市的中心区,寸土寸金,并无太多沙子可掺!因此第二种调控方式就诞生了:预售排期控制。即调控期内,推迟高价盘预售证审批,同时加速低价楼盘上市销售。这样,高价楼成交减少,低价楼成交增加,均价自然减缓上扬!不过此计其实甚为短视:高价楼盘上市减少,在售豪宅就更加紧缺。因此这其实就是扬汤止沸之计,不过表面上拖延价楼价慢升数月而已。
预售排期控制可以推迟高价盘上市,但是没法控制在售豪宅成交走高。豪宅面积大,单价高,成交略一走高,均价就容易抬升。控制房价必须还要控制在售豪宅。因此有了第三招“金蝉脱壳”:精装豪宅按毛坯卖,装修部分则另签合同不入房价。如此,每个平方房价可立下数千人民币。
三管齐下,房价飙升的数字,终于被政府按住。
但是显然,政府煞费苦心按住的,只是一个数字。推迟豪宅上市,只会进一步恶化供求,进一步推高房价。而偷梁换柱和金蝉脱壳,其实就是做表面文章,甚至有糊弄造假的嫌疑!
在中国,政府垄断了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环节。房市供不应求价格走高,常理是应该增加供应。此法时间长,见效慢,吃力不讨好,但却是缓解房价上涨最有效的方式。但若政府相关人等,一味鸡贼、曲迎上司,那被民众视之如寇,也徒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