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师大教育技术学大三学生的采访稿

(2014-11-28 12:41:53)
标签:

教育

创客教育

技术课程

分类: 信息技术教育

    前几天接受了马宁老师学生的采访,通过QQ视频。很少接受采访,感觉挺不自在,好在可以当作和学生聊天,很愉快的,一小时就过去了。回头看看他们发过来的采访稿挺有意思,可以从中看出这些未来的技术教师在担心什么,而他们的担心,正是有关部门需要努力去改变的。

    另外,目前看来教育技术学的学生除了去考研和考博,大部分的免费师范生要去从事技术教学工作。那么,教育技术学方面的老师是否在这方面有足够的研究呢?整合已经日渐式微,白板也改变不了太多现实,翻转课堂还有点云里雾里,真心希望有更多的教育信息化专家抽空来看看技术课程的发展。

 

以下为采访稿的内容


    谢老师您好,首先非常高兴您能热情接受我们的采访。我是北师大2012级教育技术学的大三的学生,我叫**,这个学期在老师的课当中了解到您在信息技术课中做了很多引领性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非常的反响。我们对您的工作也非常感兴趣。这次采访我们也是希望就您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所开展工作呢进行经验分享和学习,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

问题:
1.我们了解到您之前是学中文的,也从事了一段时间的中文教学工作,后来就转行到我们信息技术工作中了,网上有人说您是“以前写诗的程序员”,所以,我们对您当初的这个转变很好奇,因为我们知道可能在更多教师眼里,语文的学科地位明显高于信息技术课。您当时是因为什么而转行的呢?那个时候心里具体是怎么想的?


2.您在信息技术课改革和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也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能简单梳理一下您自从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来都做了哪些研究吗?您最感兴趣的是哪个?

 

3.我们知道您曾经多次来北师大讲学,我个人也非常荣幸地有聆听过,所以对您感觉非常亲切。记得您当时展示过您的学生在互动媒体技术方面的一个成果,个人感触很大,觉得非常了不起。学生在上您这门课之前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他们之前需要有一定条件的编程等等的条件标准吗?

那您在温州中学具体是如何开展《互动媒体技术》这门课的?是只有您一个人开还是您带动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们一起开?课程是依据什么制定的?


4.您在信息技术课中引入《互动媒体技术》后课堂一下子充满了活力,不但学生感兴趣爱学了,老师们也会乐在其中并且觉得很有价值,我们这群未来的信息技术课的准教师也希望今后能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我们很关心如果我们像您一样要引入《互动媒体技术》进入我们自己的课堂,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储备?从现在起需要特别留意准备些什么吗?

而且,对范围更广的学校而言,信息技术课的老师们要开展这样的工作还有很多方面的困难、障碍,比如高考压力下学校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经费有限等等难题,这些老师们应该如何克服这些难题呢?

 

5.我们注意到您在创客创客方面也有很多关注,并在温州中学创建了DF创客空间。我们也看到在这个空间诞生了很多喜人的成果,甚至有的申请了专利权。我们注意到2010年10月“新车间”在上海的落户,标志着创客正式进入中国。我们知道这个概念以后都是眼睛一亮,觉得很好,但是创客从进入国门至今,依然只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温州局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咱们国家的西部就更少啦。您对创客这些年在中国的发展怎么看?


我们想知道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有没有渠道去深入体验参与创客呢?我们又如何成长为一名创客性教育者?
您觉得创客是否有必要向全国的教育开展?
在经济条件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既能享受到创客带来的教育成果又不会造成新一轮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6.您在“第一届中小学STEAM教育创新论坛”中做了很多工作,STEAM教育对未来信息技术课的发展而言可谓是一个福音。我们想问一下,除了以Scratch语言为载体的这种语言模式承载STEAM的课程运作外我们还有其他优秀的语言或模式的运作吗?您对这个STEAM还有哪些方面的预期和展望?


7.STEAM需要整合很多方面的学科内容,这对信息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懂得硬件又要懂得软件,甚至还要懂艺术,这样的高要求显然与现实中大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出入,从个人层面来说充电也有一定的障碍,您认为人才培养的不对接和职业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怎么得到良性循环的发展?

 

8.从大范围来看,目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地位尴尬,这也是中国教育的现实。我们中的很多同学对于这一职业的未来发展缺乏信心。您能对未来信息技术课程的前景进行简单分析吗?您对我们这群将来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准教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我们也衷心祝愿老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有更多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提供学习经验。 谢谢老师的教导,今天的访谈就到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