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研员角色的职能及其变迁
![[转载]我国教研员角色的职能及其变迁 [转载]我国教研员角色的职能及其变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编者按:教研员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支肩负特殊使命、具有特殊职能的队伍。教研员作为“教师之师”,在促进中小学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本期专题精选7篇文章,探讨了我国教研员角色的变迁、教研员知识结构、工作压力等问题,以飨读者。
我国教研员角色是伴随教研室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立初期,借鉴苏联经验创立教研制度,设立教研室,选拔优秀中小学教师担任教研员,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和推广教学经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需求以及教育环境的变化,我国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并先后多次修订教研制度,教研员角色也不断丰富。应该说,不同历史时期的教研员角色难以截然划分,在此我们以教研制度演进和教研员承担任务的更新为分析脉络,探究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研员角色的变迁历程。
![[转载]我国教研员角色的职能及其变迁 [转载]我国教研员角色的职能及其变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教研员角色主要为教学研究者、教师培训者及考试研究与组织者
1978年以后,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1978年7月,教育部重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接着,各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也相继成立,并制订了工作条例。这标志着教育科学研究开始进入科学化发展阶段,预示着研究成为教研工作的中心。
这一时期教研员的工作重点有三个:其一,研究教学活动,组织开展教学改革,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参与编写教材、教学参考用书、各类复习资料等。其二,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着力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以尽快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其三,恢复高考制度后,中小学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考试、命制试题和组织各种统一考试,也成为教研员的重要任务。
![[转载]我国教研员角色的职能及其变迁 [转载]我国教研员角色的职能及其变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教研员角色主要为教学改革指导者、教学质量监督者及教育决策服务者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行素质教育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并从1988年开始研制新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1990年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为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明确了该时期教研员工作的主要任务。
这一时期教研员的工作重点有三个:其一,依据中小学教学需要,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指导教师执行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其二,组织教学检查、监督和质量评估活动,成为“国家课程、教学计划与学校具体课程实践之间的中介角色,并构成了监控中小学课程实施的业务管理主体”。其三,深入中小学教学实践,征集、汇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转载]我国教研员角色的职能及其变迁 [转载]我国教研员角色的职能及其变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三、2001年至今,教研员角色主要为课程政策研究者、校本课程领导者及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者
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新的课程目标,重新构建各学段课程设置,制订新的学科课程标准,倡导研究性学习,鼓励开发校本课程,实行发展性课程评价。2003年,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这一时期教研员主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工作。其一,“教研员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国家的课程政策,发展适合本地的、有利于学校实施国家课程方案的相关政策。”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是教研员进行教学研究、指导教师课程实践、促使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其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学科课程标准的制订、“一纲多本”的教材选取以及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新型课程的出现,凸显了课程实施的校本性。因此,指导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富有成效的课程实施,成为该时期教研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要求教师在课程理念更新、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升专业化程度。在此背景下,教研员的角色功能开始转向广泛组织开展各类校本培训、研修活动,指导教学改革创新,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赵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