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标签:
转载 |
前不久,虹口教育局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工作推进会议,对2016年的学区化集团化工作进行部署。在本次会议上,首批学区化、集团化学校被命名和授牌。相关媒体对我们的这项工作予以了充分的报道,下面这则是《新闻晨报》的一个整版报道。
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虹口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打通校际发展通道
晨报记者 杨虹
在虹口区,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均衡区域教育资源,不只有名校带动弱校或是校际抱团取暖等方式。打通校际壁垒,实现共同成长同样可以通过校际托管来实现。实现托管的直管校通常是区内办学实力较为突出的强校,而受托校往往是新校、弱校。但不同于普通的“强带弱”,托管能让合作双方有更直接、更深入的教师流动、课程互动、理念共享。本期,就让我们走进虹口区,去学习和领略带着“虹口特色”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
突破故事1·教师视角
出镜者:华东师大一附中教育集团
关键词:资源引进
引入民办学校优质资源 曾经弱校变身“高性价比学校”
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与华东师大一附属初中是华东师大一附中教育集团的重要成员。原华东师大一附属初中创办于1997年,2005年秋季,学校转制并更名为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2014年,以华东师大一附属初中建制为基础,虹口区复办了公办性质的华师大一附初中,并与原金沙中学合并,成立了今天的“华初”。但因华初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学校办学相对较为薄弱。而新华初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学校的办学质量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被市教委认定为上海市首批特色民办校。为了推动区域初中教育水平整体提升,2014年新华初正式托管了华初,新华初优秀的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进入华初,华初从薄弱学校渐渐转型为家长眼中的“高性价比学校”。
包括行政、后勤以及一线教师,新华初共有11名优秀教职工来到华初。高征国是首批来到华初的一线教师之一,他目前担任预初及初一的语文教师,并同时兼任初一的班主任。跟随着老师们一同来到华初的还有新华初多年探索的“精品”校本教材、特色课程以及教学方法。“在新华初,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文化底蕴,学生们有着读一百首古诗、吟诵一百首古词的传统,来到华初后,我们也将传统带到了华初。”每日清晨,华初学生的朗朗诵读声,飘荡在校园里,经典诵读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华初的孩子可以说是在一所学校学习了两所学校的特色课程,不少家长说,多亏了联合办学,公办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民办学校的精品课程了。”
“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新华初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叫做‘提优补差’,这套方法在新华初获得很好的成效,面对华初学生层次差异较大的情况,我们也将‘提优补差’教学法带到了这里”同样在华初支教的新华初教师张静说。“提优补差”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日后的教学中为他们补充拓展性的知识点,而基础薄弱的,利用课余、放学时间为他们补齐知识短板“提优补差”让华初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逐渐在区级乃至市级比赛、活动中崭露头角,这也同时激励着中下游的学生,“只要努力,即便与某些‘名校’学子同台竞技,他们也可以展现自己精彩!”
而对于教师的成长,高征国与张静都表示,以前在新华初教师的教研是个体的,小团队的,来到华初后,两校教师组成了一个大团体,在每次的磨课、评课中,老师们互提建议,真诚互助,对双方的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提升。
突破故事2·学生视角
出镜者:“三新”教育联盟
关键词:校际共享
得益一校资源多校共享 线上图书馆圆“小书虫”阅读梦
“三新”教育联盟成立于2014年9月是虹口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先行者”。教育联盟以广灵路小学领衔,成员学校有六中心小学、广中路小学、柳营路小学、多伦同心小学、四川北路一小、四川北路二小、中州路小学、崇明路小学、一中心小学等学校。“三新”教育联盟实现了成员校之间在管理理念、硬件资源、课程资源、干部教师成长路径、教科研成果、质量管控工具、研判方法和教育信息等方面的共享。
广灵路小学在官网上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在线图书馆”,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在阅读平台上阅读到不同主题类型的书籍。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谈义博是一个小书虫,他恨不得每天徜徉在书海当中。教育联盟组建后,小义博的美梦,借助于联盟的资源共享真的实现了。“有一天,我们学校负责快乐活动的老师给了我们班每人一份写有登录账号和密码的小纸条,老师说,广灵路小学邀请六中心小学的学生参加他们的在线图书馆阅读体验活动。”
放学一回到家,谈义博便急不可待地打开电脑,按照老师讲的步骤登陆到了广灵小学官网的阅读平台里。“一进入我所在的年级页面,哇!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了”一排排琳琅满目的书籍令他眼花缭乱,在“书架”上既有《探索宇宙的神奇奥秘》、《小学生最惊奇的200个探案游戏》等天文地理书籍,又有《青鸟》、《少年巨人》等人文社会书籍,还有《小王子》、《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谈义博在阅读平台兴奋地点开了好几本书,一副恨不得全都看完的样子。从那天起,谈义博为了能多看书,每天一回家就抓紧时间做作业,完成后就立马点开在线图书馆,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谈义博的妈妈欣慰道,“没想到小小的在线图书馆竟然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改变,现在孩子为了看书,写作业的效率可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呢!”谈义博说,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电子阅读体验活动让他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同时,他也很感谢广灵路小学愿意将线上图书馆共享给其他学校同样热爱阅读的同学们。
突破故事3·课程视角
出镜者: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教育集团
关键词:联手排难
携手成长 众智解决课程难题
核心学校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是虹口区普遍评价较高的公办小学,2015年在公办四中心小学的全力支持下,上海市民办四中心实验小学成立,集团内的优秀师资在各校积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实现共享、共赢。
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的科学孙老师是一名创客教师。一次机缘巧合,他有幸参与了中美千校携手环保项目,孙老师想要把创意环保活动也在学校推广,让更多的孩子提升环保意识。孩子们对环保活动十分感兴趣,可是,在一次次活动后,孙老师发现,孩子对环保活动的热情只局限于活动开展的那一段时间中,一旦活动结束,孩子们便又恢复了原状。与此同时,来自民办四中心实验小学的许老师也面临着她的苦恼。新成立的民办四中心实验小学,开设了一门名为IPA的特色探究型课程。IPA课程主要整合了学生在其他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并以主题活动的形式,通过让学生互动讨论、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途径,帮助学生运用所学,拓展新知,实践探究,以达到知行统一的课程目标。可是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寻找哪一个主题,既能让学生感到有兴趣,又能综合运用学生所学呢?
一次集团的跨学科教研活动,将这两位各自思考着的老师聚在了一起。当孙老师提出他的想法和困惑时,许老师顿时豁然开朗起来。她说道,“既然我们有相似的烦恼,我们何不联合起来,将环保这一主题做成一门课程,并在各个年级段进行实施?"许老师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孙老师的热情回应。朝着共同的目标,孙老师和许老师组成了两人课程开发小组。他们先梳理分析了两校一至五年级科学课与探究课中的相关内容,然后通过课程统整,将同一年级相关的内容整合成一个教学内容,再设计教案,最后在课堂中进行实施。他们两人每周都会将自己所实施的情况与教后感悟告知对方,以便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设计,从而更吸引学生投身于创意课程中。同时,许老师还邀请孙老师来到民办四中心与她共同执教,即由孙老师负责有关科学课的教学实施,再由许老师在IPA课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做一做、说一说等课堂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段时间的初步实施,让两位教师看到了效果。学生们对科技创意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上而将创意理念注入了自己的生活之中。
全景扫描
组建不同形式学区、集团
探索各具特色办学模式
2016年,虹口区继续加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结合“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工作,进一步扩大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新组建了“上外附小”教育集团、虹口四中心教育集团、小班化教育联盟、分层递进教学联盟,从“组织架构、项目研究、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维度开展实践研究,带动更多学校提升办学品质。同时,虹口区也将着力推动“优质课程的开发和共享”、“师资队伍的柔性流动”等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中的重点难点工作,挖掘各学区、集团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力求在这些关键维度形成创新举措,促进各校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新的增长点。至今区内已成立了10个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单位,覆盖小学25所、初中15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