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研员的工作职责及内功修炼
(2012-11-20 08:11: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管理偶得 |
浅谈教研员的工作职责及内功修炼
杨星宇
新时期,我们广大教研员肩负着“学习,研究,指导,示范,合作,创新,服务”的光荣使命,要积极、主动地为新课改的深化工作冲锋陷阵。为此,我们教研员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做好内功修炼工作。下面,笔者来谈谈教研员的工作职责及内功修炼这一话题。
一、教研员的工作职责
1.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视导。教研员要结合全县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同时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发展规划的视导工作,善于听取一线教师对视导的意见,善意地找出学校存在的不足地方,并帮助其解决问题。
2.发挥校本教研的引领示范作用。教研员要深入学校、配合学校开展专题研讨和观课议课活动,必要的时候亲自上“下水课”,让一线教师知道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主动引领并帮助全县一线教师总结教学方法、策略和经验,寻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地方。
3.整合教育教学与教研资源。教研员要创建学科教学网站,整合全县教育教学与教研资源,鼓励教师上传原创的资料,跟全县教师共享,为一线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的、真实的和自己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4.组织开展各种评比活动。教研员在当好教“练”员的同时,还要学会当好裁判员。在开展优质课、听评课、教育教学论文等评比活动以及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科知识竞赛活动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严格把好各种评价关。
5.开展命题研究工作。要让学生一直保持“想学”的状态,就必须严格把好考试命题关。教研员要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熟悉考纲和教学目标,要研究命题规范和发展性评价理论,为一线教师开展命题提供范式,为科学、公正评价学生和减负提质增效作出贡献。
6.重视教研员自身建设。要重视师德学习和内功修炼,养成良好的学习、实践和研究的习惯,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一线教师的榜样。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强化课改意识、课程意识,努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以形成鲜明的教学和研究特色。
二、做好内功修炼工作
我们教研员要面向课改,立足基层,着眼长远,修炼好学习功、研究功、下水功、引领功和文字功,并努力在“形成风格和培育特色”上下功夫。
第一,学习功。教研员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如,对教学案例和课例,每天可抽半个小时进行自我学习和研修,便可积沙成塔。我们教研员也要做到博学多闻、博采众长。只有多读书,多实践,才能实现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及时更新。
第二,研究功。不要贪大求全,不要热衷于各种体系的研究,要脚踏实地,扎根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要进行个案研究,课例研究和叙事研究;要研究学生的学习,通过研究学习来研究教学,要努力让学生一直保持“想学”的状态;要多研究农村,研究薄弱学校,研究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办学,为教育均衡发展献计献策。
第三,下水功。要下水搞课题,从教师的实际需要来搞课题,使研究成果成为教师的精神食粮,得到他们的欢迎和赞赏,使他们乐于实施。这是教研员的基本特征。要勇于上新课程的下水课,要给一线教师上好“示范课”,甚至“标准课”。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员只有参与实践,才会有更直观的感受,教研也才会落到实处。
第四,引领功。教研员要发挥校本教研的引领示范作用,并从四个方面着手修炼。第一方面,要让一线教师感到你是他的朋友。教研员与教师是共同体,与教师一起分享成功,共同成长。要淡化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即在品行与学识上做老师的老师,而在教研业务上则要与他们做朋友。第二方面,要做一个很好的教“练”员。指导要到位,但不能越位。要到学校去参与听、备、说、评等教研活动,要与教师一起共同研讨。从这一点来说,教研员又是教师成长的“打磨石”。要与教师一起上课、评课、诊断,及再设计、再上课、再评课、再诊断……经过几次“打磨”,让教师一次比一次成熟。教“练”员还要善于打开教师的视野,要不定期地到学校去进行专题讲座或参与教师论坛。第三方面,要做一个很好的“推介员”。把教师的新经验,教室内的闪亮点,由下而上地进行推介,做好教师的“伯乐”;要向一线教师推介优秀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优秀学科教育网站,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做好教师的资料“管理员”。第四方面,要做一个很好的“加工员”。在设计方案时,为教师把关,诊断、提升,进行理论概括。给一线教师进行引领提升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四点,一是精神和气质的熏陶,二是智慧和思维的启迪,三是思想和理念的提升,四是专业和科研的引领。
第五,文字功。在新课程研训一体化理念指导下,教研员肩负教研和师训的重任,经常要起草文件、通知、活动策划书等,还要对所开展的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如果文字功底不过硬,一般文字都不通顺,而且逻辑关系混乱,那将很难得到受训教师的认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教研员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灿烂的教研之花,必然会结出丰满的课改之果。我们教研员要甘为人梯,主动与广大教师、学生一同携起手来,共同走向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之路,与校本课程共荣共进,一同展示靓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