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乐行心理咨询|“没有父亲的人必定会编造一个父亲。”
(2025-01-24 14:44:03)
标签:
江西心理咨询南昌抑郁症治疗青少年心理疏导江西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疏导 |
每个人都有爸爸,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爸爸。
每个人都有爸爸,自然指的是生理性父亲,从一个婴儿发出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这世上就有一个性别为男的人类成为一名父亲。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爸爸,更多指向的是社会性意义,不仅仅指家庭关系里这个人身的消失,而今更多谈论的则是这个身份认同的消失。
“父亲”这个身份认同一般来讲,包括了几个成分: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胜利。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做一个“父亲”,你最好做到:
第一,能赚钱养活太太和孩子,并陪伴他们;(供养功能)
第二,能保护太太和孩子免受天灾人祸的侵扰;(护佑功能)
第三,能够设定家庭规则维持家庭结构;(规训功能)
第四,传递给孩子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传道功能)
第五,你一定要比其他男人强大有力,至少也要比妈妈强大有力,也就是说,你要是个男人,你要很man。(胜利功能)
<父亲的功能与悖论>,李孟潮"}" style="margin: 1.17647em 0px 0px; padd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overflow-wrap: break-word; color: rgba(0, 0, 0, 0.3); hyphens: auto; visibility: visible;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父亲的功能与悖论>,李孟潮
文里指出父亲身份认同里前三供养、护佑、规训功能其实也是母亲的天职,传道功能也可以通过母亲而在传统社会更多是通过父亲和族长、祭司、老师、师傅等人物一起完成。
而胜利功能必须由父亲一个人完成,这个更多是由男性生理结构决定的社会地位让孩子,特别是儿子,会有家庭之内的比较与家庭之外的比较期待——“父亲能够胜过母亲”,“我的父亲能胜过你的父亲”。而父亲的悖论就在于,“好爸爸”和“胜利的父亲”形象是会有冲突的,对内与母亲同样承担家庭养育责任的爸爸,与对外能让孩子与家庭获得尊重与认同的父亲——“让一个6岁的孩子来选择,他会选择父亲不要缺席做个‘好爸爸’,可是到他16岁,当他发现父亲是个穷鬼,是个软蛋,事情就不一样了。”
母亲是一种天生的身体联结,父亲是一种后天的选择与构建。
如果走进一家书店的亲子儿童区(包括本书局),在儿童区等待的标题里也大多数写着——“母婴关系”,“写给妈妈的”......
也曾经接受过读者的询问,有没有专门给爸爸看的心理方面育儿书?
答:所有育儿书爸爸都应该看。儿童作为主题的书应该看,母婴作为主题的书更应该看。
以上李孟潮老师提出的“父亲功能与悖论”,完整文篇收录于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父性》(第2版)推荐序。序文末尾,李孟潮老师也附上少有的有关父性研究的书籍,《父亲的重要性:精神分析的重评》(The Importance of Fathers: A Psychoanalytic Re-evalution)、《父亲之死: 精神分析的探询》(The Dead Father: A Psychoanalytic Inquiry)和《为了父亲的爱:宗教恐怖主义的精神分析研究》(
如果要一份或许能品味出父亲角色的人生态度与意义的心理学相关书目,不多不少,两本正好。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