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人为什么会害怕孩子表达真实情绪?(下)

(2022-10-02 14:58:59)
标签:

江西焦虑症治疗

江西心理咨询

江西抑郁症治疗

南昌青少年心理

南昌心理咨询

5


有人问:为什么会害怕融合?大家开心在一起享受有爱的关系不好吗?


当然好。但也要知道,与渴望融合一样,渴望分离也是我们在关系中的本质需要。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内心的最深处都是冲突的。


冲突不需要被消灭,而是被整合;直到变成一种具有节律的美感,摆荡在人格与生活中间。


在家里不苟言笑的父母,可以假设是在人格发展的初期吃过亏,受过伤。


大概在6-12个月的阶段,婴儿的个体意识大踏步走向分化,逐渐意识到自我和养育的客体,是分开的两个人,并不断练习与客体分化。


只是TA也很清楚地知道,虽然我是我,但还是要借助你的能力。


比如经常在电梯里看到刚会走路的孩子,想要抢着按按钮,如果够不着,会示意大人把自己抱起来去够。这时电梯里出现一条大狗,孩子立刻扑到父母身上,紧紧依赖着不放。


我需要的时候你帮我,我害怕的时候有你在——这样的过程重复多了,孩子长大后就会在关系中收放自如,活得不拧巴。


既不用担心太近被湮灭,也不害怕太远引起自体瓦解。


糟糕的是,电梯按钮总是掌握在父母手里,或者太早训练孩子的独立性,不允许退回母亲的怀抱,都是加剧冲突的养育方式,并以不同的演绎内容将这些矛盾持续终生。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4XO9061LUdfPtNgjjoyWPCuDsk17Ihty2AS4FEO6fNCh0svvprBpOlbSlTeAPjwmsXFsCvAreWdDor1bKJtickg/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在精神分析的视角下,每个人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包括那些被社会道德和法律审判的人。


看过了人间疾苦和满目疮痍,只是那句“人啊,你到底是有病还是有罪”常常响彻耳畔。


上学时老师经常告诉我们,不要死背书,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


回到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心理的理解基础之上,才能看清潜意识如何运作而带来的关系痛苦。


在家族延续下来的历史中,每个人都是被动接受者。面对创伤,总是需要有一代人要去改变。


身为父母,认识自己,不苛责、不转移给孩子,常常善待彼此,就是不错的人生。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