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我们会“分不开”?(上)

(2021-11-04 15:29:13)
标签:

江西心理咨询

江西抑郁症治疗

南昌青少年心理

江西焦虑症治疗

南昌心理咨询

一个人不得不去面对的时候,其实自己也是能够熬过来的,有能力去应对的。




 


在临床上有很多个案是找不到主线的。

 

他从小心理成长的主题是什么,遭遇到什么冲突,碰到什么困难,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成长主题没有完成,某个心理冲突没有处理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

 

比如儿童期有儿童分离焦虑症,到了一定的年龄逐步发展成为有依赖人格的特质,当碰到一个应激、困难时,他可能就会出现适应障碍。有的时候在外在的因素、压力的刺激下,他又有抑郁的症状等等。

 

从判断上来说,我们贴了很多标签,分离焦虑、依赖人格,适应障碍等等。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讲,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理解,在精神科临床当中,称作共病


也就是一个人同时符合几个心理障碍的诊断,这是可以在一个共同的背景下去理解的。



个案:


28岁,男性,成人分离焦虑症,是妈妈陪他来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妈宝”类。从3岁、5岁、8岁、18岁、28岁、38岁、48岁等,心理动力的背景是一样的。

 

他来寻求帮助是因为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不想动,不想做,消极,失眠,在精神科诊断是有抑郁症,吃药吃了四五天,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不希望一直吃药。


他也会有反思,希望自己有应对情绪的能力,而不是通过吃药来改善。

 

回顾他的生活事件,大半年前离婚,很黏老婆,又出轨,老婆受不了他我感觉老婆是把他作为儿子在养,如果是作为妈妈,儿子出轨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又是作为老婆,接受不了,然后离婚了。

 

离婚后,他又非常后悔,又要去找前妻复婚,跑到前妻的单位里下跪、认错,前妻就心软了,回来跟他睡了一夜,好像就是断奶断不了。我们会发现这个个案不仅跟他老婆是这个模式,他在结婚之前谈过好几次恋爱,都是爱的时候很好,分手的时候就是死去活来,就马上需要找另一个人来填补空缺。

 

从早年的成长经历来看,他的妈妈很能干,他从小对他妈妈也是非常依赖,爸爸缺位,也会比较软弱,妈妈为他操心蛮多的。幼儿园送了大半年都送不出去,不得不在家里带他,又鼓励他去幼儿园,总是不顺利。


他从小就会让人操心,让人不放心,有些又不得不让他自己去承受。



分离焦虑症不仅限于儿童,也包括成年人。

 

如果不得不去分离,超过他的承受能力,也会变成抑郁,就是分离性的丧失,依恋的对象失去,如果没有办法马上找到,就会体验到非常多的哀伤与抑郁,这样的个案如果真的承受很深的抑郁,倒容易成长,往往还没有抑郁透了,就有人来帮助他,给他情感的满足,就是我们讲的喂奶。

 

就像我们在分离个体化中强调的一点,又想去承受独立、风险、迷茫,然后又承受不了,陷入很大的情绪波动当中,这样的个案确实会非常多

 

因此我们初步可以看到,分离焦虑症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可能他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符合儿童分离焦虑症,到了18岁,依赖人格特征已经很明显了。在恋爱中的分离,他会出现短暂的适应障碍,某个阶段可能情况严重一点,时间久一点,就会达到抑郁症的表现。


我们会发现各种诊断往他身上套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同一个个案,从动力学的角度可以把他的症状串起来。

 

儿童分离焦虑症和成人分离焦虑症有许多共性的部分。儿童对分离的恐惧、害怕表现得更为直接一些成人会比较掩饰成人黏人,在他的理智中会被人笑话的,是不好的,很想去掩饰,但本质上是过度依赖他所依赖的一个对象。

 



· DSM-5关于分离焦虑症诊断的标准 ·


A定义:个体与其依恋对象离别时,会产生与其发育阶段不相称的、过度的害怕或焦虑。


也就是说分离焦虑是我们都会有的体验,是正常的现象,人对离别都会有一些情绪的反应。但是比如焦虑症,就会表现出和发育不相称的过度的害怕与焦虑。

 

至少有下列 3项:

1、当预期或经历与家庭成员或与主要依恋对象离别时,产生反复的、过度的痛苦。


2、持续、过度地担心会失去依恋对象或担心他们可能受到诸如疾病、受伤、灾难或死亡的伤害。


3、持续、过度地担心会经历导致与主要依恋对象离别的不幸事件如走失、被绑架、事故、生病。


4、因害怕离别,持续表现不愿或拒绝出门、离开家、去上学、去工作或去其他地方。


5、持续地、过度地害怕或不愿独处或不愿在家或其他场所与主要对象不在一起。


6、持续地不愿或拒绝在家以外的地方睡觉或其主要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睡觉。


7、反复做与离别有关的恶梦。

我们经常会讲一句话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个人肯定白天遭遇过要离别的冲突,比如小孩子,家里人总是劝说他该去幼儿园了,该去读书了,他在理性层面可能会接受,这些冲突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晚上会以梦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做梦的时候,各种防御就会减轻,潜意识的冲突会更容易冒出来。


8、与主要依恋对象离别或预期离别时反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

成年人也会有躯体化的症状,直接是由内心冲突导致的,从防御角度来讲,这都是潜意识的,不是他故意的。


B病程标准:儿童青少年4周,成人6个月。

 

C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

 

D排除标准:孤独症谱系,幻觉妄想,场所恐惧症,GAD,疾病焦虑---


 

· 依赖型人格障碍 · 


18岁以上,不到18岁,不去下人格障碍的诊断。


人格障碍是两年以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肯定是一个固定持久的模式,才能叫人格障碍。一旦形成了一个人格超过18岁以上,是不会轻易改变,所以需要有时间的限定。


下列至少5项:

1、如果没有他人(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人)大量的建议保证,便难以作出日常决定。


2、要求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


3、因为害怕失去支持或赞同而难以表示不同意见(并非因对被报复的现实担心)。


4、难以开始一些项目或一些事情(因为对自己的判断或能力缺乏信心,而非缺乏动机或精力)。


5、为了获得他人的培养或支持而过度努力,甚至甘愿做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


6、过分害怕不能照顾自己,独处时感到不舒服或无助。


7、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结束时,迫切寻求另一段关系作为支持和照顾的来源。


8、害怕只剩下自己照顾自己的不现实的先占观念。

有些青少年也会很悲凉,担心自己老了孤苦伶仃怎么办?你也不能说他的不对,这的确是事实,他也不是乱想,他总想这个,你现在年轻还没度过呢,怎么想到老了没人照料,这些都是依赖人格的特质。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乐行心理/江西乐行心理。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