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报复性补偿”——我不需要,但我偏要(下)

(2021-09-25 14:53:25)
标签:

江西心理咨询

江西抑郁症治疗

南昌青少年心理

江西焦虑症治疗

南昌心理咨询

过度补偿,也填不满自卑感


孩子在小的时候,“控制欲”是非常强的,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这个世界。


他们的主观全能感,让他们觉得母亲充分回应自己,给自己足够的爱,那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他们把母亲当成一个主观客体去“使用”。


父母充分的回应,充分被孩子“使用”,就能满足孩子的全能感。


理想的状态下,随着他们长大,内心积累了足够的安全感之后,就会与自己的主观全能感和解,能够接受外部世界的得失与挫折。


可是,如果他们的需求渴望被破坏,部分需求处于压抑之中,他们就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


长期发展下去,他们会觉得自己身处一个缺乏爱的世界,他不能从他人身上获得满足,只能靠自己来满足自己。


当孩子的自卑感强烈到他们害怕永远无法弥补过去,他们必须拼命追求补偿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满足于仅仅恢复平衡,而是会为了追求超常规的平衡而过度补偿。


长大后,一旦遇到能够让他们觉得自己足够好,觉得自己“配得上”的人或事,他们就会飞蛾扑火。


补偿机制,能平衡令人痛苦的自卑感。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喜欢买名牌包包。她的收入并不高,可是她却可以连续三个月省吃俭用,买一个一万块的包。


小的时候,虽然家庭条件并没有到很差劲的地步,可是父母一直给她灌输“我们很穷”的概念。


她听同学们都讨论那些她只从电视上看到过牌子的鞋子,想让妈妈也给她买一双。妈妈就会很悲情地告诉她:二百块的鞋子,是我们这样的人家能想的吗?


每次她想要稍微好一点的东西,妈妈都会告诉她,我们这样的家庭,配不上这样的好东西。


现在的她,不断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就像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她在告诉自己:你配得上好东西,你值得更好的东西。


《理解人性》一书中说:心灵一旦处于自卑感的压力下,或者受到认为自己弱小而无助的想法的影响,就会尽其所能想办法将“自卑情结”征服。


只有过度补偿,才能缓解自己“不如别人”的自卑感。



 

放过自己,放过孩子


我们成年的世界,其实没有什么新鲜事,都是在重复童年的模式。


有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我们做的事情,都滞留在儿童阶段。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为了让孩子没有创伤,就要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吗?


当然不是。


对孩子来说,生活环境固然重要,可并不能成为衡量其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他对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的理解。


也就是说,我们做了哪些事情,让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认为生活环境是不安的。


这就像是有的家庭贫穷,孩子却并不会自卑;有的家庭富裕,孩子却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的家庭是单亲,孩子却内心富足;有的家庭健全,孩子却充满不安。


我们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借助于有意识和潜意识地补偿儿童的不安全感,来对儿童施加影响。


对待孩子的合理需求,尽量满足。


比如孩子想吃个冰淇淋,啃个炸鸡,这都是合理的要求,让孩子尝试一下没有什么坏处。不要总是担心拉肚子,只要选个安全卫生的就好。


即使有不能满足的时候,也要让孩子理解到,并不是因为他不好,而是因为哪些客观原因导致的。


同时要看到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他们是渴望爱,渴望关注,渴望接纳,还是渴望理解,都要有积极的回应。


对于不安的自己,合理补偿。


如果我们自己曾经是那个没有被满足的孩子,那么就应该用合理的方式疗愈。


过度补偿的确爽,可是也后患无穷。它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还会让我们沉浸在虚假的满足中。


找到自己没有被满足的那个时刻,尽可能详细地想象自己在那时的心理和神情,然后用已经长大的自己,与那个小孩对话。


告诉他:曾经的你,的确受过伤。但是现在你已经长大,已经有了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没有人能够继续伤害你,你不必再担惊受怕。


能让你强大的,唯有搀扶着你前进的自己。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乐行心理/江西乐行心理。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