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权威与文化自恋,是父母与孩子不能好好说话的根源

(2019-11-02 09:32:49)
标签:

江西抑郁症治疗

江西心理咨询

江西焦虑症治疗

南昌青少年心理

南昌心理咨询

作为父母,你有多久没与孩子亲密交流了?

那种伴随着开怀大笑,或者默默流泪的情感交流。

作为孩子,你有多久没与父母平静地话说了?

那种不带情绪、不必找借口匆匆结束的完整说话。

我听到太多父母的抱怨:“每次打电话,他都火哧哧的,动不动就急”;“每次与他说话,我都小心翼翼地挑着字眼,生怕哪句话他不愿意听,然后冲我发脾气”;“发微信她一般不回,打电话总是说自己正忙着,也不知道她整天忙什么”……

我也听到孩子的抱怨:“每次与我妈打完电话后,我都好几天情绪低落,我真不想再与她联系了”;“我妈就知道催我赶紧找对象,她根本不关心我一个人在外面累不累,过得好不好”;“我爸只会给我讲大道理,烦死了”……

父母与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话呢?


2

一般在孩子的青春期,父母就渐渐失去了与孩子的对话能力。

60后、70后的父母,养育的是90后、00后的孩子。这两代人虽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但在生命成长期,却被完全不同的文化灌溉和知识喂养,因此形成了两种差异很大的生命形态。

首先表现在知识层面上。人到中年的父母往往形成知识板结,新的知识要么被他们屏蔽在外,要么被选择性地纳入自己僵化的知识体系,两代人之间的知识鸿沟越来越深。

前段时间,我在一次晚饭后,与一位在海外留学的年轻人聊得甚是愉快。而他与自己的父母几乎无话可说,他父母拜托我与孩子聊一聊,他们很担心孩子的情绪状态。我们的话题能够打开,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聊到了B站。

“你知道B站吗?”

这个问题我问过不少父母,几乎没有人知道。我问过不少孩子,几乎每个人都知道。

不知道B站,可能更不知道A站、N站。父母被困在信息茧房里却不自知。

其次,父母失去与孩子的对话能力,还表现在价值观层面。

基于父母权威与文化自恋,父母往往固守自己年轻时形成的价值观,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完成价值观进化。

对60后与70后来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成家立业传宗接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90后与00后们,说自己是不婚主义者时,让很多父母惊慌失措。有的父母不是催婚,而是逼婚了,这成为很多亲子关系障碍甚至是冲突的来源。有的,甚至到了荒谬的程度。

一个很优秀的女孩被母亲逼婚,母亲说不管对方学历收入外貌家庭如何,只要男方不嫌弃就结婚。女孩不敢反抗,因为母亲会被气病。她打算随便找个人嫁了,生个孩子后就离婚。

多元文化、性别平权的价值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90后与00后认同,但一些父母却坚决不接受自己的孩子的性取向。一位父亲用很恶毒的语言骂儿子,逼着儿子做扭转治疗。我很明确地告诉他同性恋不是病,不需要治疗。他却一再地想说服我,让我“治疗”他的儿子。“同性恋不是病,而且没有一个心理医生能治好,我是否说清楚了?”“说清楚了,你一定要帮他成为一个正常人……”

尽管有很多没有进化的父母,我依然很羡慕年轻的一代,因为不结婚、不生孩子可以成为他们人生的选项。选项越多,自由越多。


3


我们讲婚姻平权、性别平权,为什么没人讲父母与成年子女的亲子平权?

看到一句话:父母可以与你讲道理的时候,就讲道理;不能讲道理的时候,就讲伦理。

对孩子来说,父母具有天然的权力。有的父母把这种天然的权力,看成终生的权力,随意支配成年子女的一切,包括与谁结婚,做什么样的工作,过哪一种生活。这是父母与孩子不能好好说话的根源,因为孩子想决定自己的人生。

为了应对父母的控制,孩子发展出很多应对策略:阳奉阴违、切断关系、被动攻击、冷漠暴力、自我破坏……有些家庭,到孩子青春期之后,亲子关系发生了逆转,孩子开始控制父母。同样,在这样的家庭中,亲子之间也是不能好好说话的。

要想好好说话,父母需要放下家长权威与文化自恋,进入孩子的世界。

前段时候,朵儿强烈推荐我读《涿鹿》,这是她的男神江南的作品。我当然会读,尽管按照我自己的选择,这类作品不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内。我读是因为我想了解,她欣赏的是什么?她把什么特质融入了自己的人格结构?她是我的女儿,我当然要了解对她重要的东西,她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时,我希望我能懂。

在我像她这个年纪时,我喜欢读三毛。三毛的洒脱为我的人格结构融入了金属般的特质,她笔下的爱情,深刻地影响了我对爱情与婚姻的选择。江南在她人生中的位置,与三毛在我人生中的位置类似。

《流浪地球》、《上海堡垒》、《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些都是她安利我的影片。我们的交流的话题很丰富:女权主义、同性恋、文学创作、莫扎特、仓鼠刘邦……

 

父母要和孩子好好说话,需要做到:

1、放弃父母权威与文化自恋,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个体;

2、进入孩子的情感与精神世界,让TA当你的向导;

3、放下评判,保持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