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成长(一)
(2014-02-28 14:33:15)
标签:
江西心理咨询乐行心理南昌心理辅导南昌心理咨询南昌抑郁治疗文化 |
分类: 心理阅览 |
这对双胞胎降生的时间到了,他们两个一边哭,一边来到光亮的世界里。当他们发现自己已经出生,第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们发现他们是在母亲慈爱和温暖的怀抱里。此中的美好绝不是他们原先所能领会的。
丁光训讲过一个寓言,其中讲到出生的恐惧。据说,人出生之时有四种基本情感:恐惧、愤怒、爱和恨。也有心理学家认为,出生本身就是一个创伤事件,其中充满了恐惧的体验,叫“出生创伤”,它是生命恐惧的经验原型。此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到的危险情境,都会唤起他对“出生创伤”的恐惧体验。
从前有一位母亲怀了一对双胞胎。随着时间的推移,母腹里的胎儿渐渐长大,有了小小的脑袋,有了感觉,后来又有了知觉,发现了他们的环境,并且发现他们是一对,也发现了自我。他们高兴地生活在母腹这环境里,他们说:“我们多么幸福,有这样好的一个世界。”“我们的妈妈多好,爱我们,把她自己给我们分享。”
几个月之后,他们意识到,他们不能在此久留,他们得离开这个环境。他们害怕,害怕一切都完了,害怕等待他们的是毁灭。一个说:“但愿此后生命还能继续。”另一个哭着说:“我们完蛋了,你别想入非非,”他觉得人生毫无指望,“我们的成胎和成长最后带来的是一死,人生是全然荒唐的,有什么意义可言!”他甚至推论,那看不见的母亲也是没有的,是为了某种需要而想出来的。他们两个害怕,一个是完全悲观失望,等待毁灭;另一个保持着对母亲的信赖,但也不知道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时间到了,他们两个一边哭,一边来到光亮的世界里。当他们发现自己已经出生,第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是在母亲慈爱和温暖的怀抱里。此中的美好绝不是他们原先所能领会的。
伍德(John
Wood)在《我们害怕什么》一书中形象地描述道:“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最初体验很可能是充满恐惧的。我们被迫离开母亲的子宫──一个柔和、温暖、安宁、舒适的环境,被抛入这个世界──一个由刺激的光亮、噪音、寒冷、疼痛构成的噩梦。婴儿出生的时候,因为恐惧而身体紧缩,因为疼痛而面部扭曲、双眼紧闭。也许,我们与母体脱离的第一种情绪反应就是恐惧,第一个反应就是躲避。”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最初的焦虑来自他与母体的脱离。哲学家也说,有生就有死。当人有了存在的自我意识,他就会产生死亡焦虑,而且这死亡焦虑在他的一生之中如影随形,伴随他直到死亡。亚隆说,因为人们对死亡焦虑无所觉察,它暗中采用各种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弗洛伊德和弗洛姆都认为,战胜死亡焦虑的方式是爱与工作。
在前面的寓言里,丁光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人对死亡的恐惧可以在爱中得到消融──“他们发现自己是在母亲慈爱和温暖的怀抱里。此中的美好绝不是他们原先所能领会的”。仿佛记得,曾经有西方心理学家这样理解:伊甸园反映的是人类对母腹的原始记忆,以及从母体脱离的生之创伤。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象征着人类从母腹出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世界。从此之后,人再也不可能回归他的母体──那里有基路伯执剑守护,他必须适应新的环境,应对其中的各种艰难和危险因素,学习正确的选择,成为自主的新人,这个过程叫成长。
我们该怎样来描述这个世界呢?我们害怕到这里来,但在这里住了一阵子之后,就产生了依恋的情感,又变得害怕离开这里。来非我所愿,走又无可奈何;从来到走,其间的整个过程又充满各样的担忧。恐惧感在我们出生时,它与生俱来;在我们生活中,它如影随形;当我们死去后,它如烟而逝。它与我们的关联如此神秘,以致我们要理解自己,就必须理解恐惧,这是我们一生的根本难题。
从生到死,我们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恐惧。安格尔(James
Angell)在《处理我们的恐惧》一书中这样陈述:“我们生活在各种恐惧之中。我们害怕被抛弃,害怕失败,害怕痛苦,害怕死亡。我们害怕上帝是虚构的,害怕生活不过是一场闹剧。我们害怕陌生的环境,害怕怀孕,害怕变老,害怕陷入无助,害怕遭到抢劫,害怕受伤害,害怕看到别人受伤害,害怕破产,害怕股市暴跌,害怕不被人爱,害怕爱别人太多,害怕受人关注,害怕被人冷落,害怕陌生人,害怕电梯,害怕犯错误,害怕街头地痞,害怕老鼠,害怕地震,害怕血,害怕有人上门讨债。”我们害怕的远远不止这些。
前一篇:从眼前踩出远行的路
后一篇:乖顺的孩子,家长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