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持《我和你:人际关系的解析》书摘(下)
(2013-11-19 10:54:07)
标签:
乐行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文化 |
介绍一本书给大家做为分享:
情感抱持和刺激屏障
双臂环绕的体验不仅保护我们不被摔下,还把我们围绕在里面加以保护。当我们被抱进双臂之中时,我们便在自己和外界可能会带来伤害和冲击的事物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在双臂的环抱中,我们有了一层保护,避免我们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即便我们可能并不清楚哪些部分是来自我们自身的,哪些部分是来自外界的,但我们可以感觉到这种缓冲。
一个足够好的母亲,在抱持作用中,处理事情的目的是不让她的孩子被过度刺激。她能够感觉出多大程度的刺激是被允许且可以忍受的。在充分抱持的环境中,婴儿能够自由地以本身存在的状态发展;婴儿并不总是必须有反应。在最佳的抱持状态中,自体进入存在,而不受外部侵入的影响。
当抱持不充分的时候,就会出现温尼科特(1975)所称的“冲击”的危险。如果刺激的强度超过了婴儿自我功能能够承受的程度,会导致创伤性伤害,从而导致个体使用分离性防御。不仅自我的发展被中断,而且正在成长的个体会变得害怕外界世界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婴儿的能量必须被引导到阻止外界侵入的方向上(很像当外界巨大噪声干扰我们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反应)。
在生命稍后期,好的抱持环境也类似地提供了容器的作用。在这个容器当中,人们可以探索他们自己的能力,而不受外界需求和喧闹的影响。例如,一个好教师会给予学生探索、犯错和不知道的权利。相似的,治疗师也学会很高兴地接纳治疗当中出现的静谧空档,让患者在这个时刻作为自体而存在。
人们寻求心理治疗的原因往往是当他们情感上正在成长的时候,他们需要感到被抱持。他们需要一个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他们能体验他们自身令人恐惧或躲避的部分。他们需要知道这个结构不会“令他们失望”。他们也需要相信,他们不会被那些不受欢迎的建议或治疗师的冲突或困境所侵犯。临床医师努力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这使得心理治疗成为对抱持环境的一个最好的理解。当病人面对他们的记忆和情感生活中那些无法独立面对的令人非常恐惧的方面时,治疗师会“抱持”病人。(我的一个病人曾这样描述她的治疗经历:我坐在她的旁边,而她正面对内心的恶魔。)即使病人因对治疗师感到失望而对治疗师发怒、与治疗师竞争、嫉妒治疗师或对治疗师大喊大叫时,治疗师仍继续抱持病人。即便关系带来痛苦,充分的抱持仍继续进行。
好朋友彼此之间也会有刺激。我们经常彼此向对方“卸下”一些强度过大而无法承受的情感,只希望另外一个人和我们一起承受,而不是让他们破坏这些情感。通常情感支持便是这样一种包容的形式,吸收了过度刺激的部分,将它变得不那么有害。我曾得知一条西班牙俚语,从字面上来翻译是,我能让一个人“成为我的银行”,也就是说,让某人为我保留并保护我的感受,允许我远离这些感受(MarcosLichtmajer,写给作者的信,1990年 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