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遇生欣文物人

(2024-03-26 09:56:19)
标签:

文物人

随遇

生欣

随遇生欣文物人

吴国荣/

  一个人的作为,不在于他在工作岗位上时间的长和短;一个人的能力,也不在于他在职位上的主和次;一个人的境界,更不在于机遇的好与悖。冀晓峰长期在基层工作,又经几个部门的历练,2012年,年近半百到市文物局任职副局长。他潜下心来,一头钻进了太原文物考古的时空隧道,为太原的历史文化探源、断代和疏浚做好文牍支持而笃行不怠。

 

  “随遇生欣”是他到市文物局工作后给自己起的微信名字,出自清朝晋人祁寯藻的一副对联:“紫竹幽兰静观得趣,和风朗日随遇生欣。”他特别喜欢联中弥漫着的淡然和洒脱,尤其喜欢淡然和洒脱背后透露出的那份坚持和执着,希望自己在“随遇”中绽放出生命的亮色。

 

  太原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一座有着2500余年建成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冀晓峰说,当时到书店想找一本从文物角度系统、全面、通俗介绍太原历史文化的书籍都难。是的,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太原市文物系统分属于两个部门,一个是文化局直属的文物管理委员会,一个是晋祠文物园林管理处,后来合并组建太原市文物局,在合并之前或合并磨合期,虽然也编辑出版了不少文物方面的书籍,但微观层面的多,宏观方面的少;技术层面的多,综合方面的少。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并宣传太原,冀晓峰努力争取各方支持,广泛组织具有编写能力的工作人员,脚踏实地开始了太原文物人的瑰丽梦想。

 

  冀晓峰是中文系毕业,文史不分家。尽管他曾在宣传部门曾有不短的工作经历,但要对全市几十、上百个文物单位进行解读,且不说编著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步调难以一致,就具体文字表达和书写风格如何协调统一,加上资料核实、实地探访,就是很大的工作量。他2012年年底到任,2013年就开始文物书籍编撰系统工程。第一本为《太原最有文化的三十三处美景》,用散文的风格、历史的眼界、专业的行文结构,全面系统地介绍太原市3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一年多废寝忘食的工作,到2014年底,《太原最有文化的三十三处美景》出版。又过了一年, 2015年底,介绍太原市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太原文化美景》也出版了。这两本书探查到太原历史文化的源头,捋顺了太原文明进程的印记,亮出了太原历史文物的家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冀晓峰立足本职,胸怀全局,为了给全市文物工作者提供思想保障、理论依据和工作方法,组织业内人士编写了两本业务书籍,一本是《太原文物人读本》,一册在手,法理全通。另一本是《文明守望号》,为文博志愿者提供文物保护的基本常识和团队运营方法。

 

  文物保护的目的,是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按照冀晓峰的理解,这就是要让文物本身的信息走下高台,贴近百姓,活态传承,融入日常,让文物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滋养。于是,他创新工作思路,挖掘文物遗产内涵,首先领衔主编了《品读龙山》。太原龙山文化,佛道兼容,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被历史湮没,既古老又神秘。如何廓清迷雾,挖掘本质,这种“品读”的传播方式,不仅能让沉睡在大地上的遗存活起来,也能深入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延续这一做法,他又主编了《听得见的博物馆》,汇集全市附着在文物古迹背后的故事,开卷可读,扫码能听,更是兼具普及文博知识的作用。

 

  为了真正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冀晓峰全力支持和鼓励身边的文物人探索、研究和整理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或深入交流,或倾情作序,或讲座宣介,同时组织广大文物人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进行突破。2018年,利用太原市文物局入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价值研究与传播计划”项目,面向社会,在全市公开征集160余处文物点的解说词,又联合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时代新人说·文明与守望”大型讲述活动,把评选出的161篇解说词制成二维码放置到相关文物点供游人扫码收听,同时编辑成书《讲述——太原历史文化撷英》,让更多人能受到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浸润。冀晓峰参与普及性、群众性的历史文化宣传,统筹策划了《古城古藏》《唐风晋韵·锦绣太原》《寻幽胜境·隽永光华》等专题宣传片,让历史文化真正走出深闺,面向大众。

 

  斗转星移,转眼冀晓峰已到退休年龄。十多年来,国家不断推进历史文化、文物考古工作,太原文物工作无论是保护维修、考古发掘,还是申报命名、完善资料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让新的成果都能客观记录,知往鉴今,留之与后,冀晓峰在退休前策划编撰出版的《晋阳国宝》,是一部关于太原文物的上乘之作,了却了太原几代文物人的心愿。

 

  漫卷史书,累累硕果,冀晓峰刀笔辛勤,也已青丝染霜。作为一个有使命感的人,相信他退休后依然还会在太原历史文化的这块沃土上驰骋耕耘。

 

 (《随遇生欣文物人》发表于2024313日太原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