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目骋怀

(2024-02-08 10:25:03)
标签:

旅游

骋怀

游目骋怀

                                                                                                    /吴国荣

我曾给旅游胡诌过一个定义,叫做“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去到外面转一转”。这当然是玩笑,但无论如何,旅游总应该是吃饱穿暖之后的行为。这种行为即属于精神上的享受,也属于文化上的追求。如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样,人们除了上学念书、阅读自修之外,对社会更具体、更深刻的认知,还需要经常了解外面的世界

旅游的这种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方式,既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之区别,也有门道和看热闹之不同。我有一位朋友,几十年来,通过各种方式,游遍了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每到一地,他都要千方百计的购买各地区的行政地图,更注重索取旅游景点的介绍和说明的册页,然后在旅途和返程回家的过程中,不断地熟、琢磨而保存。久而久之,他的旅游收藏装满了一大柜子。一个一个旅游过的地方,都成为地图上熟的一个亮点,而旅途的经历,也成为一个个记忆犹新的故事,有些能触动人心的遗存和历史人物,也会成为他笔下的人生感想。

随着身份的转变,时间的宽裕,旅游成为我的一种常态,而旅游的方式也有了改变。姑娘在北京漂泊,每年都有家务事需要我给她帮忙。女婿是一个自由职业者,闲暇之余,女婿都要陪我到城里城外转一转。北京我去过多少次了,从第一次的超大品牌的故宫、颐和园、十三陵和八达岭长城开始的初次旅游,到以后每次利用工作间隙一个点一个点的补充,倒是也转了不少地方,但是或走马观花,或心思不专,总是印象不深。况且,北京相对于其它城市真是太大太大了。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历史沉淀和积累又是太深太深了。它还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遗存和文物古迹又是太多太多了。而对一个城市的了解,除了对它的历史脉络的主要节点景区的参观之外,更多的是要对它支脉延展的街巷和文化灵魂的重要景区的考察。几年来,在市内不仅拜访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皇家宫廷建筑和祭祀建筑,而且还参观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近代史先驱以及郭沫若、茅盾、齐白石、梅兰芳等文化名人故居旧址,这些故居,加上还参观过全国各地当年在北京的会馆,基本上都是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遍布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一处一处的参观,就是考察北京城的布局特点、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北京的寺庙也很多,不仅城内保存的不少,而且在西山地区峰回路转披锦绣的山凹里,也遍布着晨钟暮鼓、梵音道乐。这些儒释道的宫观寺庙建筑,不仅代表着北京的宗教历史和文化遗产,而且各自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特别是雍和宫、广济寺、潭柘寺和戒台寺等,每参观一处,都是对北京城认识的一次升华。“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谚语,就是北京城历史蝉变的佐证。

如果说这种旅行,算是深度旅游,或延伸旅游的话,那么,对于某一文化种类的考察,就是专题旅游。我接待过两位朋友,他们都是退休人员,有一定的学位和历练,专门从北京到山西考察参观壁画。壁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形象的反映着历朝历代的社会生活、历史特点和艺术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壁画本来就丰富多彩,解放以后地下墓葬壁画的发掘又异彩纷呈,山西这两个方面的壁画皆尤为突出。最著名的有平陆枣园的汉代壁画、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以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为基本视点,汇集山西境内九原岗、水泉梁、娄睿墓出土的北朝时期墓葬壁画)、平顺大云院唐代壁画、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应县辽代木塔壁画、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还有如璀璨星斗的明清时期的壁画。他们两位长期以来,无论在山西,还是在全国,因路遇方便曾参观过大量壁画。退休以后又抽出时间,专门旅行参观一些刚发掘建馆的墓葬壁画,或以前由于远离通衢大道,不便参观,但又很有代表性的壁画,以及规模较小但又是国保级的壁画。他们说,两年多来,他们跑了全国大部分有壁画和新近出土的墓葬壁画的地方,基本捋清了各个朝代和各个地区壁画的不同风格和艺术特点,也学到了以前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这种旅行点多面广,虽然辛苦,但确能完成自己专题参观研究的心愿。而且在旅行过程中还饱览了一路风光,有些是印象深刻,有些是重新感受,至于具体考察参观的目的地,因之前从未涉猎,所以又都是新的体验。

我们的祖国确实是地大物博,山水各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祖先遗传下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数不胜数。而大地之下掩埋的文化又层出不穷。对于旅行者来说,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大体上对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有了特色异同的概括,更愿意探寻参观那些埋藏于地下的文物,特别是那些识文断字、著文稽史者,把大地上陈列的文化遗产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更愿意把新的历史发掘,作为自己旅行的新的起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考古发掘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历史探源、断代、重点考古发掘层出不断,不仅展现出古代中华文明四处闪烁的璀璨灯火,而且呈现出史书上缺乏记载、西方社会矢口否认的五千年文明的实物认证。浙江余姚市,距今7000年至53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杭州余杭区,距今5300年至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四川广汉市,距今4500年至2900年的三星堆遗址;山西襄汾县,距今4300年的陶寺遗址;陕西神木县,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峁遗址;还有大量的新、旧石器时期的遗址公园,或已建成开园,或正在发掘建设。行走在“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劳动生活的场面上,沐古风古韵,赏古色古香,和古人对话,俨然我们在时光隧道的灯光里,翻识简帛,阅读经史。特别是那些在遗址上建起来的博物馆——山西曲沃的晋国博物馆、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太原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静穆的仿古建筑里,展示着主题展览的收藏实物,在玻璃栈道的底层或土石台阶之下,看到的不是古代陵寝的墓道、棺椁和陪葬品,就是宫城的柱础、基石和建筑格区。观众人嚷嚷、指指点点,似乎就是当当时建筑工程的建设者或监工人,或是来自宏大工程附近乡野的参观者。这种实物展示和遗址现场的互相印证,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古代社会,是展现在古老大地上的一部活灵活现的史书。

如果说参观古遗址是历史文化者的一种挚爱,那么,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喜欢的是体验式的旅行或旅居。我有个晚辈的亲戚,学校毕业,混在北京,亦为北漂,在一个设计公司干了两年,又到上海,之后又回到北京,找了对象结了婚,又跳槽去了云南大理。以前我对大理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也还比较方便的层面。近年去云南,专门到大理,方知大理确实是自由职业者的天堂。小伙子和妻子俩租住在离大理古城五、六里地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有一半的院子被外来人租住,有玩陶泥的、画画的、做扎染的……他们俩是搞平面设计的,由此,村子也显得很艺术。他们的院墙是用石头垒成的,很古朴。他们把房子收拾得也很文艺,既是起居室,也是工作室。院子里还有一间房子是储藏室。院门前放着一辆小轿车、一辆摩托车。院里院外的植物爱怎么长就怎么长,墙头冒出的仙人掌,碧绿而如翡翠,错落自然而有韵致。三角梅如瀑布,大股小股的流出来。大棒的野菊花各形态,任意撒娇。茶马古道穿村而过,道旁的那棵大树下,坐着村里一些老太太,边唠嗑边做着手工活,甚是惬意。当然,村里还有做民宿的,开饭店的,跑运输的,总之,烟火气非常浓郁。他俩都三十大几了,我问在这里收益咋样他答,自给有余。我又问:在这里待到何时,他答:没考虑,住够了再说。当然,几十岁的年龄差距,交流不在一个频道。我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这应该就是现在比较时尚的、体验式的旅行或旅居吧。

神州大地,到处都充满着神奇和美好,不仅有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而且有祖先为我们传续下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甚至在我们的脚下还有层出不穷的五千多年文明的新呈现。让我们迈开双脚,放飞心灵,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感受目的地的景观,领略沿途的一路风光,收藏旅途的故事和欢笑,“留到以后坐在摇椅上慢慢地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