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争85:伍尔夫《幕间》分析(上)(CHITA.2024.08.21)

(2024-08-22 00:28:42)
战争85:伍尔夫《幕间》分析(上)(CHITA.2024.08.21)

为了对女作家伍尔夫的最後一本小说《幕间》进行合理定位,就不得不把它同前期的作品序列去进行写作题材和创作手法上的比较:1925~1931是伍尔夫的鼎盛期,6年间相继完成《达洛维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奥兰多(1928)》、《海浪(1931)》四部重量级的意识流大作。其中《达洛维夫人》是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女性中心主义」的成名作,而2年後的《到灯塔去》却令人遗憾地发生了向「男性中心主义」的“可耻的”妥协,所幸只是暂时的,因为续之发表的《奥兰多》使用奇幻的方式去真正阐明了伍尔夫「雌雄同体」的理念。《海浪》则是伍尔夫的诗歌体实验品,其华丽的语言有助进一步确立她在英国文坛的卓越地位。再後,基於许多因素,主要是社交应酬等活动的干扰,伍尔夫在1931~1940的10年间只出版了一部冗长且失败的《岁月》(就文学价值而言)。当人们发出对伍尔夫已江郎才尽的窃窃私语,她最终又一次强有力地、迅速地完稿《幕间(1941)》,这是一部歌剧式的实验神作,彻底扭转了世人的猜疑,正是我们要分析的这本。

因此,1)就创作手法而言,《幕间》的歌剧实验是对《海浪》的诗歌实验的超越。2)就女权的关切而言,《幕间》也并非简单地延续《达洛维夫人》的「a.女性主义/女性中性主义」和《奥兰多》的「b.雌雄同体」的精神线索,而是成功进化到「c.雌雄换位」的高度(如果允许我这样用词)。3)就叙事线程而言,《幕间》进一步地深化了《达洛维夫人》中尚且青涩的双重叙事,不是简单的加倍法,而是通过对人物和歌剧的两种场景之间的分离,去产生一道看似割裂的空隙,同时再对此空隙进行晦涩的填充,由此重新造成另一种线程之间的纠缠体验,也就重新地定义了复调叙事的技巧和方式!4)从主题揭示的成熟度而言,准确的说把《幕间》直接和《达洛维夫人》这部得到普遍认可的代表作去比较时,《幕间》所想要表达的内涵似乎虽然呈现一种表相的同构,但在手法上却是内敛的、曲折的、甚至也人为地去设置某种思考的障碍,以此来诱发和刺激读者们去去思考,而这落在了文学作品另一层的乐趣之上!

其实,《幕间》的内涵只是《达洛维夫人》的翻版,但形式上极大地予以复杂化、有趣化。所以,伍尔夫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的桂冠理应归於《幕间》,而不是前期任何一部!(注1:《幕间》的复调主体是「雌雄换位」和「帝国关切」。注2:人物结构的附表。)至此,原理上对《幕间》的说明基本完成,下面就只是对文本证据的引用(用“「」”符号标记)和对这些零碎分段的诠释(用“——”符号标记),至少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对伍尔夫的风格、隐喻的分析是得到其文本自身的支持:

A.莲花池隐喻

「(看到)一个女仆,趁着碗碟还没有端出,走到莲花池边用凉水洗脸。(老巴塞罗缪讲故事)池里一直都有莲花,是风儿吹落的种子自然生长起来的,绿色叶子上飘浮着红色、白色的花朵。几百年来,水流裹挟泥沙进入池子,聚集在池底黑色的淤泥,足有四五英尺那麽深。在这一团绿色的深水下,鱼儿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目光呆滞,是一群金色的鱼,镶嵌着白色,夹杂丝丝黑色和银色。它们静静地在水底巡行,摆出各种姿态,又快速来到池塘边缘,触摸青草的颤动,形成摇晃的一片阴影...一颗谷粒掉下来,沉入池底,一片花瓣掉下来,沉入池底。列队整齐的鱼儿停止了游动,它们整装待发,批胄带甲,跟着水面的波动闪电般地游走了。就在水池的深水区,在其黑色的中心,那位贵妇人投池自尽了...(故事讲完)花瓣沉入水底,侍女回到厨房。」

——1941年2月伍尔夫完成《幕间》,3月投水自尽,原因是病情恶化、以及德国对伦敦市区的轰炸导致的绝望。莲花池故事的虚构是作者内心想法的投射,也是作者「女性主义」思想的一个整体的综合隐喻,池中之鱼的行止或色彩,标记着由「女性主义」到「女性中心主义」到「雌雄同体」再到「雌雄换位」之间的差异和变化。其中,雌雄同体是抹杀性别差异的等级,而雌雄换位却是重新对性别等级予以确认:通过把父系的改造为母系的,同时也把母系的改造为父系的,就造成了相对单纯的「女性中心主义」更加倍的直观对比。「莲花池隐喻」支撑的是《幕间》的双线程叙事的女权部分,和露天戏剧表演场地的「镜子隐喻」所支撑的帝国关心部分是对称的,此两者之间的缝合方式,其一是通过《幕间》的主标题(包括「谷仓隐喻」),其二则是通过神秘的女演出设计师拉特鲁布这个角色的令人费解的躲闪行为(注:树林的声音、留声机的播放等都是其重要的节奏性道具)。「莲花池隐喻」的次要相关者是作为「男性中心主义」代表的老巴萨罗谬(奥利弗先生)的新教徒妹妹的老斯威森太太(露西):「“拉特鲁布女士不需要我们的感谢,露西。”巴萨罗缪粗暴地说,拉特鲁布就像这条鲤鱼,搅动池水,想要的却是泥浆里的黑暗。」「露西还盯着莲花池,漫不经心地抚摸十字架。但她的眼睛在水面寻找鱼儿...她看到那条大鲤鱼,几乎很少到水面。它们快速地穿梭,银色、粉色、金色,溅起水花、色彩斑斓...她在这个景象中看到我们自己的美、力量和荣誉。鱼儿有信仰,她推理。」

B.曼雷萨太太、巴萨罗缪父子的主客换位

「贾尔斯猛的一拉将椅子放好,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现他的愤怒。他因这些守旧落伍者而生气,他们在这坐着边喝咖啡边看风景,而整个欧洲就在那一边,浑身的刺都竖着...枪林弹雨。」「贾尔斯采取了一个策略,在伊莎看来就是他的小伎俩,他双眉紧缩,闭口不言,那姿势看起来好像是他承受了全世界的痛苦与烦恼,为了挣钱给她花。」「“我的心整麽能充满春天的气息?”老巴萨罗缪站在书架前大声说...他双手叉腰,站在他作为乡绅的私人藏书前:《加里波第》《威灵顿》《水利官员报告》,这些是思想上的伟大丰收,但是所有这些和他可怜的儿子贾尔斯相比,就什麽都不是了。」「(曼雷萨太太)往贾尔斯的方向看过去,与他感到一种共谋。一根细线连接着他们,可见亦不可见...她似乎在问,为什麽要浪费感情,浪费可以从这香醇、融化、可爱的世界里挤出的这唯一一滴咖啡?」「观众都在往回赶,音乐召唤他们。曼雷萨太太走在队列的最前面,旁边跟着贾尔斯。她的围巾沿着肩膀,在她结实丰满的曲线上飘舞。风更大了,她穿过草坪,往留声机播放音乐的方向走去,看起来宛若女神,矫健活泼,颇具富态,它的丰饶角也溢出来了。紧随其後的是老巴塞罗缪,他赞美人类身体的力量让广袤的大地果实累累。」

——家主巴萨罗缪的儿子贾尔斯和伊莎的婚姻貌合神离,伊莎暗恋穿灰色衣服的海恩斯先生。访客到来後,贾尔斯和曼雷萨太太相互暗恋,伊莎和道奇互有好感,道奇和斯威森太太也有忘年之感,这3组并不正大光明的想法都只是伍尔夫借以阐述「雌雄换位」思想的工具,可以总结这样的一个通项公式“如果女子像男子一般地行动,男子就只能像女子一样的行事。”期间所使用的大量词汇,都是只有推敲一下,方始看得清楚其中的含义。比如,小伎俩和策略之间的反差,把女子的生闷气的方式平移给男子。比如,曼雷萨太太说的可爱的世界的一滴咖啡,则是把雄性在追逐过程中的调侃口语平移到女子。比如,对曼雷萨太太的描述“她的围巾沿着肩膀,在她结实丰满的曲线上飘舞...矫健活泼,颇具富态...身体的力量”其中使用的“结实、富态、力量”等词汇全部是从男性主义中取出。如果,优美且健康的单词被有计划地予以转移,剩下的情况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啦。但是,特别注意到另一点,在此我们是有意地将其摘录而出,但如果这些句子是隐藏在大量的文本叙事之中,就并非显而易见的情况!所以《幕间》的「雌雄换位」技术并不是露骨的权力战争,而只是通过文字渐进式的替换和取代,才最终曲折地完成了作者目光炯炯的神标。(注:虽说在政治及传播领域里这不是新鲜事,但在文学中,读者通常不会给自己的心灵预先就设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