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84:谈「知行不一」的问题(CHITA.2024.08.14)
(2024-08-14 15:44:03)战争84:谈「知行不一」的问题(CHITA.2024.08.14)
「知」者,分「真知」和「假知」。「行」者,分「真行」和「假行」。设若真知者真行,则「知行合一」,设若真知者假行、或假知者真行、假知者假行则「知行不一」。
此时,我们预先排除掉一种名为「不知」的情况,即不对不知者真行、不知者假行予以具体讨论,因为...依照规律,大部分人性都可纳入选择性呈现者,即不知者往往主动或被动的(有意或无意地)倾向於把身姿移动至假知的范畴。虽然,一名坦率的不知者,理应得到人性的另一种尊崇,即向勇敢、和真诚的奉行。现在,不知者被剔除後续讨论,则对假知的心理学探究明显地被重视起来。但其重要的程度,无论对假知者假行、或假知者真行,都依然不及对真知者假行的评分。换而言之,真知者假行才是这个世界中的最底层的隐蔽、且有效的生存法则。这样,在「知行」的辩证分析中,真正的博弈双方其实就只剩下了真知者真行、和真知者假行两者。
真知者假行的情况又可以分出许多的情况,其中最热门的显然是在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场域,事实上,也就只是从这两个场域的内部生发,方才能够对人类的道德裁决(或价值判断)做出不失偏颇、有条有理的分析。於是,生存利益是决定方,它直接地对道德进行注释,所使用的手段正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方式,这就意味着:政治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目的性的一致,且所勾勒的知行范畴是统一、进而同一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政治本质和经济本质的一致。人们把政治学和经济学分而习之,就只是一种障眼法,或者客气地说只是基於对表观差异度的选择性提取。
基於有对表观性的提取,真知假行才得以把自身给隐匿在层层折叠的孔隙之间,成为隐身的。此时,知行不一的方式才成为标志着时代性、及现代性的巅峰技术。就简洁、清晰地表达而言,对「知行不一」的分析其实到此已经可以结束,只是考虑到话题本身的巨复杂性、以及对认知本身的基本尊重,我们不得不再行狗尾续貂似地增补几点(更多地留待以後时间予以处理):
1.真知假行是一种流行的对现代性的管理、统治与结盟技术。
2.通过此技术,真知假行者可以或企图去支配假知真行者、假知假行者,甚至真知真行者。
3.真知真行者的被动局面、非常类似不知者,特别是注意到後者独特的坦诚的特质。
4.坦城的本身虽说是善的,但因为其形式、方式缺少波折,反而放慢了行动的主动权。
5.上述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的主动行动者,都隐秘地得到了真知假行者的操控。
6.操控本身是为技术,并且是绝对现代性的。现代性向後现代性的过渡还没有真正发生,尚且只是情绪的酝酿。
7.对过渡的渐进和分解,成就了当今世界最大的赌注池。参与者的筹码虽然都是有限的、投注却始终表饰为正直的(其内涵是模糊的)。
8.对博弈的模拟没有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因为对赌注的抛掷问题,至少人们并没有认真地予以追究或讨论,即便有所知觉,相距其最终的结果、依然有相当巨大的随机性。
9.虽说有必要去直面由时间及世代的交替所构成的心灵的飘渺感。但随机性却始终仍是、取决於赌注本身的抛掷与回收的方式,此时世界就不得不是知行合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