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义10: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简注(CHITA.2024.08.13)
(2024-08-13 16:24:23)奥义10: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简注(CHITA.2024.08.13)
原作:(清)仓央嘉措
汉译者:(现代)曾缄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若将此心以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
山头野马性难驯,机陷犹堪制彼身。自叹神通空具足,不能调伏枕边人。
欲倚绿窗伴卿卿,颇悔今生误道行。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
静坐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
入山投谒得道僧,求教上师说因明。争奈相思无拘检,意马心猿到卿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CHITA简注:
「母胎生」:“四生”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俱舍论卷八曰:(一)卵生,由卵壳出生者,如鹅、孔雀、鸡、蛇、鱼、蚁等。(二)胎生,又作腹生,从母胎而出生者,如人、象、马、牛、猪、羊、驴等。(三)湿生,又作因缘生、寒热和合生。即由粪聚、注道、秽厕、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如飞蛾、蚊蚰、蠓蚋、麻生虫等。(四)化生,无所托而忽有,称为化生,如诸天、地狱中有之有情,皆由其过去之业力而化生。以上四生,以化生之众最多。
「桃花树」:此处指美人在成劫之初化生,应彼宿缘,可忽而有之。桃花/美人的互喻,名句参柳如是《西湖八景》曰“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思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已恨」:按照“三世两重因果论”,过去之情即为当下之因。
「多情」:情债也。
「汝」:指仓央嘉措本人。
「止/观」:佛教通用术语,即定/慧。戒生定,定生慧,慧知戒。无戒,则梵殊难定也;定不成,游走止/观(静/动)之间,全无着落。
「历历」:历,已经的。历历,叠韵用法指多次重复的经历。作者屡见落花之代谢,遂知情债难偿,因果如线,牵返于轮回。
「此心」:顺逆之心。顺之,无尽;逆之,劫尽。作反诘句式,心在观相之中,竟终未忍祛此也!
「结尽、缔尽」:无偿尽则为永续轮回,有偿尽只是此生一次。
「再世」:郁此生之终究不能偿尽也。
「玉树」: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后以"玉树"称美佳子弟。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不观生灭与无常」:止之不能,观之不尽。听违梵律,入踏轮回。其中,生灭即无常;不观者,因失定性,无法可观。
「轮回/死亡」:轮回,即生死永续的循环和周流,是佛教理论的一种生命相。
「野马」:《庄子.逍遥游》曰“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神通」:佛教“六通”为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既知宿命,不脱婴网,乃漏之未尽。未尽者,情债难偿。
「卿卿」:古指夫妇、朋友之间的爱称。
「持钵」:僧侣的乞食制度。古印度人生四阶段为“知学期、家庭期、林栖期、绝世期”。
「三宝」:即佛、法、僧三宝。
「灵台」:道家术语,指心灵或上丹田。《庄子.庚桑楚》曰“不可内於灵台。”
郭象注:“灵台者,心也。”《黄庭外景经.上部经》:“灵台通天临中野。” 务成子注:“头为高台,肠为广野。”
「投谒」:投帖求见。
「因明」:佛教的逻辑论辩方式,立宗、因、喻三支。玄奘法师有《因明入正理(商羯罗)》译着。
「意马心猿」: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曰“心猿不定,意马四驰”。《西游记》曰“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倾城」: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曰“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两全法」:仓央嘉措的宗教职责对其个人的儿女私情之间,实则无可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