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争42:佛教的无神论(CHITA.2022.09.07)

(2022-09-07 18:40:05)
战争42:佛教的无神论(CHITA.2022.09.07)

中国的宗教氛围相对其它国家更为稀薄,就被划入无神的国度;以下通过对基督教、儒教、道教、佛教的直观对照寻找差异,以去思考这样一个暗藏生机的问题:「无神论是什麽、且可以是什麽?」

A1.基督教——人神间性,信徒的忏悔与上帝的拯救,「Y形」分岔的选择之路:天堂与地狱,社会科学与民主制,有神论。
B1.儒教——人人间性,君臣与父子的上下关系,「三角形」的等级管理与宗派:君权天授,政治学与集中制,半神论。
C1.道教——自我个性,山水隐居、辟谷修身,「散点状」的肉体:齐物论,文学与艺术的无政府主义者,虚神论。
D1.佛教——去自我性,参禅打坐、研究法理,「螺线状」的心灵:四禅八定,哲学或工科的技术主义者,无神论。

四种宗教的相生相克特征:

A2.基督教生儒教——基督教理的人神间性遭遇到客观生活的有心的篡改,此时神格就替换为半神格、得以建立半神论。但是,半神只是一种量的下行质变、可以理解为功利主义。如果考察西方思想源头的希腊传说,半神...似乎并非某种固定的贬义词、而只是血统的问题:半神的英雄,质的问题就重新被诠释为量的问题、时效的问题。

玩雷电的宙斯,在白云升起的奥林匹斯的山巅、专心致志地点燃一支橘红的火箭。

B2.儒教生道教——所有意识形态的政府机构、就执行而言均依赖等级管理制的人人间性的方式,区别兴许只是:权力是选择公开或是代理。而无论何种选择,对於仕途的参与者却是无所谓的事情,因为高强度的竞赛只是动力:从世俗的权力中解脱、丢入到山水不置可否的懵懂的窃悦。

看你纯洁的红色的鲤鱼,徜徉在昆仑之水的碧绿清波,而我悠长的钓竿、已划过九月的玻璃的原野、光滑的曲线伴随着疲倦的牧羊人的稍纵即逝的白露的——柔情。

C2.道教生佛教——因为道教的自我个性终究不足,这种不足横亘在不同的正前方、最主要的是如此的现状事实上完全地阻碍我们达成真正的道德。如果宗教只是某种祈求的关系、而具有受益的锁链并指向自我及其相关物,也许、非常多的正在为我们称谓公平的东西只是「对...我...公平」的高仿的赝品,这样就足够生起一份羞耻心,因为那可能触及真理的事的轨迹被强制地横亘。逻辑上必须有某种可能、试探性地假设我们——可以成为虚构、战争与幻相的本质性根源,因而拔除幻相意味着重新去定义我们到底是如何可以在这里大言不惭地宣誓拥有一种刚正的品格。

本真的存在从当下的存在的内部剥离出去、并且我们的视线之网的在场感也要随之而去,这是说:既然生命的架构原本是他者的过程、顺应这种游戏的本真的含义就并非安於这种视线,却是要去成为那种、比刀锋更为凌厉的视线,此时注定重塑、因为并非主体发射客体而是主客间性在映射我们的非真场景,如此就产生佛教思想的直接与无神论相互勾连与纠缠在一起的四重去化:w.去中心化,x.去政治化,y.去魅,z.无我。

D2.佛教生基督教——基督正神论、儒教半神论、道教虚神论、佛教无神论,其中唯有佛教是真正可以不与政治有涉,而无神论把创世神预设为内部领悟的幻境阶梯,即佛教是通过内化上帝的最初功绩与取消其法力无边的拯救的必要性而完成对基督三位一体的最终的认知,而此过程甚至也并不否认创世的实存而只是宣布:创世并不重要,重要是创世的过程只是某种後果之後果、而我们对於那种无限因果的持续性的追踪是无聊之举。

假设世上有最伤感的一句话,我想不是:我们分手吧,而是:你们的定义域只是我们值域的子集。

最後,四种宗教之间也存在某种相克关系,即:A/C(或去中心化vs去魅),B/D(或去政治化vs无我)。

无神论就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就是无神论,在这世界的国际政治关系、也并不需要一尊客观的真神的君临。

站立悬崖的宙斯把头探出白云之下、看见茫茫的群山正爬满未来世纪的人类的战斗机甲,因而深刻地理解并沉痛宣布了对过去时光的一种中心与自我的理论的彻底性的虚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