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争27b:尊严与卑虐(CHITA.2022.08.21)

(2022-08-21 19:34:44)
标签:

chitaarbitrage

文化

战争27b:尊严与卑虐(CHITA.2022.08.21)

是尊严,与卑虐的冰雪消失,头顶上出现一个巨大无边的漏斗。——CHITA.

「民族认同」对非发达的经济共同体而言通常具有讳莫如深的表述,如社会成员不能顺利在尊严/卑虐的过渡地带寻觅可接受的平准,则迷惘至痛苦的情绪就会发生。而并非是想要批驳类似的自然的起源,恰巧相反、要理解其为适应性的现象,去解除相互避而不谈的禁忌。

对生命的评价由低而高、总充斥对照与攀比,因而低经济体对高经济体的推崇与羡艳、又以反身回指的方式对自己的领域构成自卑,这种情感招致一种责任与负担的转向、自身初始设定的归因:单体的自我得到快捷的赦免、而斜体的集体成为生活之中的愚蠢往事的最佳替身。也就说:自我拥有一种美的品格而是他人所没有的,但此类说法通常只是安慰的技巧。

对集体之替身的委弃与虐待、以换取个体的惩罚的自由,这就非常冷酷地阐释了发生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性的身份认同里的原理:最初只是压力消解的方案,却成为狂热的确证的信念,超出普遍的情绪并建立了价值/道德的形销骨立的错觉。

错觉也不是错觉,错觉的置换性要求进化到信仰的高度。情绪的事件产生整体感受的迁移、进入意识形态的凝固,来到销魂的幻相世界。此时的判断力尚可以通过替换与归因、去找到唯一坚韧的正确答案,不再需要任何繁琐的思量与细心的考据。

认知的力量将拔超至道德以上,感性要对理性执行心灵的矫正、再教育。这无休无眠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导致虚弱的心灵失去判断的独立与柔韧,思想、就只是沉湎在一堆单调病理的自戕。

发展中的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的道德鸿沟的本质是经济发展的历史不平衡,交叉在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最能代表彼此对比关系的也许是迁徙权:a)发展中国家的公民转移到发达国家的公民。b)发达国家要求移民具有技术、净值、政治避难等条件,即对本地公民权所提供的福利的增量、事实上由新移民自身的随附资源产生。c)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在本质上并无亏欠发达国家任何东西、相反对其离开的土地存在一种客观的并未补偿的缺损。——并非要指责这种人口流动的不公正,只是承认作为一种合理的双向的交易,因为对国际规则的默许的共同前景:关注并参与的发达国家的多民族的精英制度,并不认为就是朝贡的变体,至少和暂时是某种交易、以换取发展的知识与发展权的落实。

但是,因为全球普遍性的可以达成的文明愿景,对弱市场的民族或国家而言却非常容易产生禁忌,这种前病理性的情感可以得到相宜的疏通与清除、但却因为在客观的国际事务里遗忘了共识、乃至规则化的世界的分级演变成为完全与道德判断挂钩的工具型的样本:人们在意识形态的领域发生了隐秘而强制的置换,把经济的历史差异性概念偷偷转换为道德的勘误性概念,这就难怪使得主流的学说可以完全正式地在全球的几乎所有话语权上得到压倒性的流行。这种流行重新转回到第三世界的风俗与习惯、就产生某种强制性的传教效应。个体们充分浸润在道德领域的工具与话语,其独特的玄奥原本植根在经济的内部、现在却作为道德的塑形。这强力的意志导致类殖民国家的人民对自己原始的民族认同感的呈现决定性地下降、并产生了对自身的道德原罪的哀怨的误判。

这种哀怨的误判将再次向建立其上的经验与思辨传递,加重人们的认同性缺失、压制了多元化的思想原本所具有的生动与活性。

经济的价值判断向道德的价值判断之间的过渡并不真正存在,话语权就不作为一种商品世界异化的後果而降临并固定,否则我们只是符号、世界只是影子。

人们的尊严/卑虐并不真正属於他们自己,其实也并不在意是否应该属於自己。

因为自己并不存在。不存在的自己匆忙地踏上通往异域的高速动车,在旅途上、正漫不经心的翻阅到一本不再属於他们的——民族尊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