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15:z由意志和他律(CHITA.2022.05.20)
(2022-05-20 09:57:05)戰爭15:z由意志和他律(CHITA.2022.05.20)
甲方:輕身奉君畏身輕,雙橈兩槳樽酒清。
乙方:莫因風雨罷團扇,此曲斷腸惟北聲。
丙方:低樓小徑城南道,猶自金鞍對芳草。——《河內詩》李商隱
(一)
如問「z由意志是什麼?」就需同時回答:「1.什麼是z由?」「2.什麼是意志?」及「3.z由何以意志?」
「自」:鼻也。凡从自之字...如尸部...言部...亦皆於鼻息會意。今義從也、己也。「由」:甲骨文滴水入碗的樣子,引申至原因、經歷。——1a:「z由」=「由自」=「非由他」=「非他律」=「自律」=「因為且經由自己、作了自我法則的約束!」1b:「律」理解為「法則=約束」,「自律」理解為「自我法則=自我約束」。1c:z由的本質即不z由,不z由是z由概念的構成性的有待綻放的隱含目的。1d:只是因為這種z由的東西、早已預先把自身設置為某種遠方的/未來的、詢喚的/返身的自願性的獨特的範式約束,方才得以通過其完全悖論的詫異模子而到達真正的z由。
隨心所欲的z由是一種心靈酒醉的幻相/仿真。
「意」:志,心所識也。意之訓爲測度、記憶。《大學》曰: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志」:意也,記也,知也。《左傳》曰:以志吾過。旗幟亦卽用識字,則亦可用志字,此時繁體加言字旁。——2a:「意志」=「意誌」=「意向的目的/行為」。2b:「誌」原本無行為意,但通達目的是行為、且此行為需呈現為某種理性。2c:「意志」=「意向的目的/行為之理性安排」=「(理性的)事件路徑決策」
「z由意志」=「z由」+「意志」=「因為且經由自己、作了自我法則的約束!」+「(理性的)事件路徑決策」=「自律之路徑決策」
z由是他律的墳墓、意志是午夜裡的火。
(二)
「因果性」與「z由意志」之間的衝突始終需要得到某種徹底的調正/澄清。3a:因果性不存在,因為因果概念的最初架構只是真實場景的簡便處理,即「假設無知不存在...」,這種假設的非真本質在事實層面宣告著我們對于存在之仿真的傾心陶醉:通過把收緊的心房按摩與放鬆,就同時熨平了真實維度的褶皺,這種定義的不可能回溯式地導致了相關闡釋的不可能——因為我們的因果只是因陀羅網的非完整集的子權,且此賦予的方式只是為了盡快地得到想要的目的/結果。3b:人並非是為真理而生活、只是為了生活而在真理的夜幕下奔波/勞作,這將意味著人性的深處、始終縈繞有真理謀殺者的傾向/潛質。3c:首先因果性之非嚴謹的立場、其次z由意志就會義無反顧地加入這生的遊戲,意志通過因果的缺陷去z由地完成其有待完成的投射。此時,非但因果性不去修改z由意志的權重、而且z由意志也無意真正支配因果性的生/死。他們只是陷入到彼此之間的流水的偶遇/對話、落花的傾心/糾纏:因果的失真處理以掩飾意志的天真無力、而z由之體魄就取決于路徑呈現者的完備性。
z由意志就是某種協議:雖然作為勢必凋零的值域而生活在真理之夜,但皎潔的月光照得大地雪白,在此寂靜、茫然的清涼之夜,可以聽到耳徬的粒粒砂石呼喚、看到我們眼前生長的分形陣列,這一切仿佛在預示:生命所蘊含的那種更加寬廣的、非結構性的慰藉。
如果z由命令自己不z由,在此命令作為生活價值的到來之先,那種真正清涼的東西:你們繽紛事件的完備的因果的定義域,只是我們的推開的窗前的凋零值域的隨機的子權。
z由是他律的墳墓、意志是午夜裡的火。
(三)
文本是一種悲哀,因且只能選擇了繁瑣、破碎的方案,遭遇到的是生活事件的軍事性質的入侵:理性的自律之路徑的決策。但是,就在我們的悲哀的文本的背後,人間隱秘的多重映射卻是從來就未曾丟失、只是遊逛在他律的墳頭寶座——來去自如。
他律,是z由意志對待德性的秘密子權。
而z由是他律的墳墓、意志是午夜裡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