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南浔菱湖长寿桥

标签:
长寿桥湖州古桥菱湖镇南双林村单孔石拱桥市级文保单位杂谈 |
分类: 名特古桥 |
菱湖三人行来到了南双林村,找到了既定的目标长寿桥,这是一座外观具有宋桥风格的单孔石拱桥,但仅有的资料记载古桥重建于清嘉庆年间。古桥的东北角是梧桐禅寺,与长寿桥一样都是湖州市级的文保单位,奇怪的是无论古桥还是古庙,具体的资料却基本上找不到。长寿桥的不远处就是南双林社区,前面还有一座规模颇大的仿古戏台。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南双林村梧桐禅寺前的长寿桥

梧桐禅寺前的长寿桥是一座颇有宋元风格的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其西侧桥额刻有双钩空心的“长寿桥”三字,东侧却没有刻桥名,由于位于梧桐禅寺前西侧,当地人都俗称其为“梧桐桥”。据记载长寿桥建于清嘉庆年间,但其桥拱、桥栏、桥耳朵等构件都具有鲜明的宋桥风格,应当有着更古老的历史,至于清嘉庆年间可能是有记录的最后的修缮时间。

东侧桥额石及桥栏外侧。长寿桥的文保碑立于南堍东侧,旁边绿树中还有早时的文保点文保碑,看碑文记录长寿桥于2011年2月被公布为湖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两块文保碑间还有长寿桥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示意图。

长寿桥的东侧面。看桥时发现古桥还在发挥着通行功能,人来车往的还比较频繁。

长寿桥的西侧面

长寿桥的拱券结构为没有龙筋的分节并列结构

武康石精雕花卉图案的长系石

精致漂亮的桥耳朵

南北两堍及石阶,由于通行小车的需要,石阶只露出部分,有一半被水泥浇筑而成了斜坡。

长寿桥的桥顶上

花岗石的望柱和抱鼓石显然是后期修缮时添置,下面武康石梁石侧面雕刻着卷云纹饰。

须弥座式栏杆有武康石与花岗石两种材质。“蛋包饭的博客”有结论:长寿桥系北宋始建,明初重修,武康石桥身,青石桥栏,长系石深雕当为宋时原构,清代则以花岗岩补缀过缺损的部件。

长寿桥上四方顾盼,东方为我们行驶访桥所走的公路桥;南方桥前有一块小型广场,东南隔河对着梧桐禅寺的有一座古戏台;西方河道不知流向何方;北侧为通向宋家埭自然村的村道,在那里还有一座老石桥。

南双林村梧桐禅寺西侧造型古朴的长寿桥。据地名网介绍:南双林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西南5公里处(1999年进行行政村撤并,原东村和菱南撤并入南双林村)。南双林村现村域面积5.4平方公里,其中中心村域0.621平方公里,现有农户875户3145人,辖区10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南双林村地貌属于菱湖湿地,村庄、河港交错,塘洋、池塘星罗棋布,出门行舟,河港两岸杨柳垂河,芦苇丛生,桑地池塘。南双林村是一个水乡古村,自南宋以来就兴旺繁荣,有“九河十三井”之称,9条河港过境,村有水井13口,古桥9座。清朝末期,南双林村是菱湖南郊政治、经济、文化中、宗教和交通的重地,东侧南泾(京)港流入东苕溪(龙溪港),中心村内有市级文物保护点三处(太平桥、长寿桥、梧桐禅寺),现在还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当地。

长寿桥边梧桐禅寺也是湖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梧桐禅寺前的古戏台内外;南双林村或许已经升级为南双林社区;长寿桥边还有一座红布包着头的菩萨立像。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南双林村梧桐禅寺前的长寿桥

梧桐禅寺前的长寿桥是一座颇有宋元风格的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其西侧桥额刻有双钩空心的“长寿桥”三字,东侧却没有刻桥名,由于位于梧桐禅寺前西侧,当地人都俗称其为“梧桐桥”。据记载长寿桥建于清嘉庆年间,但其桥拱、桥栏、桥耳朵等构件都具有鲜明的宋桥风格,应当有着更古老的历史,至于清嘉庆年间可能是有记录的最后的修缮时间。

东侧桥额石及桥栏外侧。长寿桥的文保碑立于南堍东侧,旁边绿树中还有早时的文保点文保碑,看碑文记录长寿桥于2011年2月被公布为湖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两块文保碑间还有长寿桥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示意图。

长寿桥的东侧面。看桥时发现古桥还在发挥着通行功能,人来车往的还比较频繁。

长寿桥的西侧面

长寿桥的拱券结构为没有龙筋的分节并列结构

武康石精雕花卉图案的长系石

精致漂亮的桥耳朵

南北两堍及石阶,由于通行小车的需要,石阶只露出部分,有一半被水泥浇筑而成了斜坡。

长寿桥的桥顶上

花岗石的望柱和抱鼓石显然是后期修缮时添置,下面武康石梁石侧面雕刻着卷云纹饰。

须弥座式栏杆有武康石与花岗石两种材质。“蛋包饭的博客”有结论:长寿桥系北宋始建,明初重修,武康石桥身,青石桥栏,长系石深雕当为宋时原构,清代则以花岗岩补缀过缺损的部件。

长寿桥上四方顾盼,东方为我们行驶访桥所走的公路桥;南方桥前有一块小型广场,东南隔河对着梧桐禅寺的有一座古戏台;西方河道不知流向何方;北侧为通向宋家埭自然村的村道,在那里还有一座老石桥。

南双林村梧桐禅寺西侧造型古朴的长寿桥。据地名网介绍:南双林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西南5公里处(1999年进行行政村撤并,原东村和菱南撤并入南双林村)。南双林村现村域面积5.4平方公里,其中中心村域0.621平方公里,现有农户875户3145人,辖区10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南双林村地貌属于菱湖湿地,村庄、河港交错,塘洋、池塘星罗棋布,出门行舟,河港两岸杨柳垂河,芦苇丛生,桑地池塘。南双林村是一个水乡古村,自南宋以来就兴旺繁荣,有“九河十三井”之称,9条河港过境,村有水井13口,古桥9座。清朝末期,南双林村是菱湖南郊政治、经济、文化中、宗教和交通的重地,东侧南泾(京)港流入东苕溪(龙溪港),中心村内有市级文物保护点三处(太平桥、长寿桥、梧桐禅寺),现在还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当地。

长寿桥边梧桐禅寺也是湖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梧桐禅寺前的古戏台内外;南双林村或许已经升级为南双林社区;长寿桥边还有一座红布包着头的菩萨立像。
前一篇:北蔡和平居委的1829号百年腊梅
后一篇:三人行·南浔菱湖永安桥(南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