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吴兴滨湖大兴桥

标签:
大兴桥湖州古桥滨湖街道塘甸村单跨三拼响板桥吴兴三人行杂谈 |
分类: 名特古桥 |
几番周折也有收获,终于得到了大兴桥确切的位置,但这座古桥已荒废,连通向古桥的小路也没有留一条。先是听村民说由毓秀桥处直接往南走小路可到,那村民估计也已多少年没走了,实际上田埂在半途已被鱼塘的围栏给隔断。都说绕道东侧可以走,谁知道那里的农田都已经变成了泥浆沉淀池,中间的围堤还没有完全干透,我们三人高一脚低一脚走了450米才靠近了大兴桥,返回又得走这么久。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滨湖街道塘甸村的大兴桥

大兴桥是一座单跨三拼高台阶响板桥,东西走向跨不知名河道,河道中长满了浮萍根本看不到水面。大兴桥重建于民国时期,可能尚不满百年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古桥,但其不设桥栏的桥型,完全是传统形式的石板桥。特别是古桥西堍建有一座供人歇脚的歇山顶桥亭,两者相配组成了颇有古诗韵味的典型画面。

由于天气原因,浓雾给观看和拍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桥梁侧面阴刻着“重修大兴桥”外观大字,看似比较简单不那么精致,小字能看清的唯有“民国”二字。大兴桥的桥面和排柱为花岗石,而桥座由齐整的青石垒砌而成。

大兴桥的北侧面。古桥位于丁家港自然村南约3-500百米,周围比较空旷。如今古桥已遭废弃,独处荒野中,连羊肠小道也没有一条。

大兴桥的南侧面,古桥总体基本完整,只是桥座和桥面石板略有缺损。寻访时打听大兴桥,一般人都能指出其大概方向,可见其在当地还是颇有影响的古桥,但大兴桥周围没看到有文保碑。

大兴桥东西两堍与高高的石阶

三拼的桥面为响板桥形式,其中两块已经缺失,形成了两个空洞。桥面中心有桥心石,只是图案已磨损而难辨。

大兴桥在卫星地图上的位置。地名网对塘甸村的介绍中也提到了大兴:塘甸村位于滨湖街道东南侧,湖薛公路贯穿全村,东邻申苏浙皖高速连接处,西毗长兜港,南接环渚街道,北连新桥村。在2001年10月由原塘甸、大兴、勤丰等三村合并而来。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辖16个自然村,共有村民小组31个,农户771户,人口3000多人。

大兴桥上向东看。原先的大兴村被归并,而地图上大面积的良田也已遭荒废,古桥西端是荒地,我们走过的东端却是成片的泥浆沉淀池,四周筑成的围堤中尽管有木桩,但泥土还没有完全干透,走在上面软软的令人提心吊胆,唯恐一不小心就会陷下去。一边有粗粗的铁管内发出阵阵的冲击声,泥浆还在源源不断地灌注到沉淀池中。

我们的车停在东端的荡湾村,须走一长段不能算作路的围堤才能来到古桥边,在地图上测量一下这段距离足足有450米。

大兴桥上向南看,河道已看不到水面,长满了浮萍。

大兴桥上向西看,眼前是那座破旧的桥亭,不过就在这座桥亭中还有着记载着当地乡土文化的宝贝。

凉亭后以及凉亭边看大兴桥

歇山顶的凉亭内部看其木结构

面向古桥一侧的两根石亭柱,柱子上应该刻有楹联,只是被人用水泥有意给覆盖了。

凉亭内有简易的石条凳可供行人歇息,背面是一堵开有小门的墙。后墙高处石匾上刻着“大兴亭”三个大字,小字前款为“民国二十二年九月 日
立 ”,下款为“吴兴县第二区修筑八字桥塘路委员会建造口口”,还有图章。后墙中还镶嵌着一块青石碑,看得出也曾经被水泥覆盖而得到了保护,这是一块“吴兴县第二区修筑八字桥塘路并建大兴亭碑记”,其中内容不仅提到当地地理的“八字桥塘路”和“大兴亭”,还提到了这座“大兴桥”,可惜许多字迹难辨,后面落款似被人有意凿去。

大兴桥是向北看,视线所及只是河中的大片浮萍。

不同角度的大兴桥。探访大兴桥尽管有一点辛苦,但看到了古桥荒而不废,特别是那座充满历史信息的桥亭安然无恙,觉得还是值得的。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座古桥难道还够不上任何的文保级别吗?湖州的古桥实在是太多了。看完大兴桥,我们吴兴三人行便匆匆地结束了全部游程,还有许多古桥要留待下一次寻访了。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滨湖街道塘甸村的大兴桥

大兴桥是一座单跨三拼高台阶响板桥,东西走向跨不知名河道,河道中长满了浮萍根本看不到水面。大兴桥重建于民国时期,可能尚不满百年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古桥,但其不设桥栏的桥型,完全是传统形式的石板桥。特别是古桥西堍建有一座供人歇脚的歇山顶桥亭,两者相配组成了颇有古诗韵味的典型画面。

由于天气原因,浓雾给观看和拍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桥梁侧面阴刻着“重修大兴桥”外观大字,看似比较简单不那么精致,小字能看清的唯有“民国”二字。大兴桥的桥面和排柱为花岗石,而桥座由齐整的青石垒砌而成。

大兴桥的北侧面。古桥位于丁家港自然村南约3-500百米,周围比较空旷。如今古桥已遭废弃,独处荒野中,连羊肠小道也没有一条。

大兴桥的南侧面,古桥总体基本完整,只是桥座和桥面石板略有缺损。寻访时打听大兴桥,一般人都能指出其大概方向,可见其在当地还是颇有影响的古桥,但大兴桥周围没看到有文保碑。

大兴桥东西两堍与高高的石阶

三拼的桥面为响板桥形式,其中两块已经缺失,形成了两个空洞。桥面中心有桥心石,只是图案已磨损而难辨。

大兴桥在卫星地图上的位置。地名网对塘甸村的介绍中也提到了大兴:塘甸村位于滨湖街道东南侧,湖薛公路贯穿全村,东邻申苏浙皖高速连接处,西毗长兜港,南接环渚街道,北连新桥村。在2001年10月由原塘甸、大兴、勤丰等三村合并而来。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辖16个自然村,共有村民小组31个,农户771户,人口3000多人。

大兴桥上向东看。原先的大兴村被归并,而地图上大面积的良田也已遭荒废,古桥西端是荒地,我们走过的东端却是成片的泥浆沉淀池,四周筑成的围堤中尽管有木桩,但泥土还没有完全干透,走在上面软软的令人提心吊胆,唯恐一不小心就会陷下去。一边有粗粗的铁管内发出阵阵的冲击声,泥浆还在源源不断地灌注到沉淀池中。

我们的车停在东端的荡湾村,须走一长段不能算作路的围堤才能来到古桥边,在地图上测量一下这段距离足足有450米。

大兴桥上向南看,河道已看不到水面,长满了浮萍。

大兴桥上向西看,眼前是那座破旧的桥亭,不过就在这座桥亭中还有着记载着当地乡土文化的宝贝。

凉亭后以及凉亭边看大兴桥

歇山顶的凉亭内部看其木结构

面向古桥一侧的两根石亭柱,柱子上应该刻有楹联,只是被人用水泥有意给覆盖了。

凉亭内有简易的石条凳可供行人歇息,背面是一堵开有小门的墙。后墙高处石匾上刻着“大兴亭”三个大字,小字前款为“民国二十二年九月

大兴桥是向北看,视线所及只是河中的大片浮萍。

不同角度的大兴桥。探访大兴桥尽管有一点辛苦,但看到了古桥荒而不废,特别是那座充满历史信息的桥亭安然无恙,觉得还是值得的。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座古桥难道还够不上任何的文保级别吗?湖州的古桥实在是太多了。看完大兴桥,我们吴兴三人行便匆匆地结束了全部游程,还有许多古桥要留待下一次寻访了。
前一篇:三人行·吴兴滨湖毓秀桥
后一篇:群友会·浦东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