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2018-11-26 12:00:00)
标签:

上升永济桥

宁波古桥

芦港村半路庵

单孔石拱桥

区级文保单位

分类: 名特古桥
由望春桥向西,西塘河、中山西路和地铁一号线并驾齐驱,沿河还有三座与望春桥类似的单孔石拱桥,分别是新桥、上升永济桥和高桥。但由于车行速度快,加上雨天没看仔细,漏掉了新桥,一会直接就来到了上升永济桥处,该地是原属鄞州区的高桥镇,现在已划入到了海曙区。上升永济桥的南侧是工厂,没有道路可通达,西北与望春桥一样也是一座地铁站,站名为“梁祝”,一边的公路桥上保留着旧名“半路庵”。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芦港村半路庵自然村的上升永济桥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是一座南北横跨西塘河(后塘河)的单孔石拱桥,因为历史上附近曾经有一座半路庵而又名半路庵桥,现在看其东北有一座“包公庵”却查不到资料。上升永济桥保存完整,其北堍包括凉亭和土地庙都整治一新,南堍似乎没有去路。在古桥的西北150米处便是一号线的梁祝站。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两侧的桥额石上刻有桥名和桥铭,北堍凉亭中立有两块不同时期的文保碑,却都还是鄞州区的,如今已属于海曙区。海曙区文管所介绍:上升永济桥,又称半路庵桥,位于海曙区高桥镇芦港村半路庵南首,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光绪九年(1883)重建。该桥为石砌单孔拱桥,南北走向,横跨于鄞西后塘河两岸。桥全长25.54米,宽4米,桥孔高6.15米。跨度8.64米。桥两侧有栏板、望柱,柱上雕石狮,栏板前端各有抱鼓石,南、北踏跺各32级。桥额镌“上升永济桥”。东面落款为“光绪癸未(1883)岁募捐重建,里人×××”。西面落款为“大清乾隆丙辰(1736)岁陈尔康建”。桥东北岸筑土地堂一间,坐西朝东,内有碑记。桥北堍起向东有一排桥亭屋,名曰“半路庵亭”,据说原有二排,另一排因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供销社而被拆除。该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目前保存状况较好,是江南水网地区比较典型的石砌拱桥之一,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远望横跨西塘河的上升永济桥。《宁波晚报》朱永宁的介绍:上升永济桥在鄞州区高桥镇芦港村的半路庵自然村,从中山路向西出城,距离梁祝大道300米处左拐,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单孔石拱桥,南北架跨在西塘河上,它就是上升永济桥。西塘河是古代宁波北上京城、联系中原的主要水道,河上多官船,跨河所建都是高大的石拱桥。上升永济桥全长26.30米,净跨8.22米,桥孔内设有纤道,桥面宽3.25米,两头各有29级台阶,两侧共设栏板、抱鼓18块,间立望柱,匾式桥额嵌于中栏外侧的拱券之上。桥始建于清代乾隆丙辰年(公元1736年),现桥是清光绪癸未年(公元1883年)重建,它是现今西塘河上建成时间最晚、形制最健全、建造最精致、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石拱桥。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在卫星地图上的位置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的东侧面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西侧面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桥联石上刻有两副桥联。《宁波晚报》朱永宁的介绍:上升永济桥的桥墙上有两副桥联,东西分别为:上跨长虹路通两岸,升看朝旭彩映中流。永古津梁基安磐石,济人功德惠胜乘舆。这两副桥联,既是赞叹新桥的壮美,更是歌颂造桥者的功德,特别用了一个“乘舆济人”典故来作比较。春秋时代,一个叫子产的人主政郑国,有一次外出时,来到溱水和洧水河边,看见百姓们不能蹚水过河,他就用自己乘坐的车子来回载百姓过河,这事被广为流传,后人有“子产以乘舆济人,惠政遍人口”之说。这里则称,建造上升永济桥的功德更要胜过子产。乍看两副桥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只要将四个句首的字拆出相连,就能念出它的桥名。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北侧桥洞下设有纤道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的拱券结构,桥底下有雕刻着精美图案的龙门石。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的北堍石阶,桥堍与一座长亭相接。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几个方向看上升永济桥北的“半路庵亭”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北堍东侧有土地庙一座,据称其中还有古石碑两方。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的南堍石阶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的石阶、桥栏、抱鼓石和桥顶上只留下一只的石狮子。《宁波晚报》朱永宁的介绍:因为上升永济桥建成时间最晚,所以,它代表了宁波古代造桥技术的最高水平,建成至今已有130年,从来未曾大修过,却依旧保存完好。现存桥上的雕饰,其精美程度在宁波的石拱桥中,也是不多见的。桥面硕大的桥心石上,四周双框,框间刻草饰,中心圆框,内刻荷花图案,两旁刻花瓶,背衬祥云纹,瓶中分别插有玉如意和三支画戟,寓意“吉祥如意”和“平升三级”。桥下拱顶正中龙门券上的浮雕,是宁波古桥中最精致的。龙门券的圆框内,刻的是“鲤鱼跳龙门”图案,人站在桥下纤道上,可以看得很清楚,龙门为一座四柱三间牌坊,一条鲤鱼已半条跃出了水面,有腾起的老龙,在把守着龙门。桥墙的联柱石上,伸出四只吓唬水怪的龙首,口内含珠。联柱石下则成柱础状,刻有寓意长寿的鹤鹿及暗八仙等图案。令人可惜的是,桥面栏柱上的雕饰,除了抱鼓石尚好外,望柱上的狮子,现在只剩下一只了。这只狮子也是侥幸留下,当年扫“四旧”时,所有望柱上的石狮都被砸毁,唯有这只狮子,与桥顶上广播喇叭的杆子绑扎在一起,那年代还没有电视,广播是最主要的宣传工具,砸倒了广播电杆那还了得,所以逃过一劫。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的桥心石图案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桥顶上的石狮子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上向东看,西塘河东西横贯,北岸近古桥处有一座寺庙,看地图上标注为“包公庵”。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上向南看,围墙内是工厂,西南有一座小板桥,尽管桥梁已换成了水泥梁,还是颇有些许古意的。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上向西看,地铁站近在咫尺,车站名为“梁柱”。 因为古桥所在地近海曙区高桥镇梁祝村,那里有1994年11月18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梁祝古迹遗址。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上向北看,“半路庵亭”外不远就是中山西路,其中的公路桥保留着旧地名“半路庵”,一边的小桥也被保留了下来。
宁波三人行·海曙高桥上升永济桥
几个角度的上升永济桥。百度介绍:高桥镇芦港村地处浙江省宁波市西郊,南依鄞西重要水道西塘河,北靠姚江,村域内尚保留着上升永济桥,新桥二大古代建造的宏伟拱桥,属重点保护文物。历史上在明州城望京门外5公里,广德湖东岸。西塘河自大西坝穿过至望京门外护城河。据传,南朝时建村时因此地为广德湖畔多芦苇,又有“芦”与“金殿传胪”的“胪”以及“福禄寿”的“禄”谐音,寓意“传胪”、“俸禄”和“财禄”,因此取名芦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