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2018-05-14 15:10:10)
标签:

董庄桥

长泾镇南国村董庄桥

江阴古桥

三跨三拼石板桥

市级文保单位

分类: 名特古桥
结伴访古在江阴市,探访的古桥大多是石拱桥,最后来到了长泾镇的南国村,看一座长泾镇东与顾山镇交界处的三跨三拼垒砌墩石板桥。古桥为江阴市级文保单位,文保碑上桥名为董庄桥,当地的自然村也以董庄桥为名,但桥梁两侧的桥额上却刻的是“惠济桥”。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长泾镇南国村董庄桥自然村的董庄桥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董庄桥又名惠济桥,东西走向跨江阴长泾镇东与顾山镇交界处的砂子港上,如今虽然已近乎废弃,其三跨三拼和垒砌墩的造型,在历史上其必定水为南北要津,陆为东西要道。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桥头立有文保碑,其桥名为董庄桥,而“光绪二十六年”的桥额上却刻着惠济桥的桥名,对此,在文保碑背面的简介中能够找到答案。董庄桥西堍北侧立有文保碑,文保碑显示古桥为江阴市人民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碑背面的简介:董庄桥,清乾隆年间,由乡绅郭天竣发起建修,乡民筹款10年合力建成,为三跨石平板桥,桥身长18米,由9块金山石组成桥面,桥面两侧有石柱、石护栏板,桥墩由条石垒砌而成,因村边有惠济庵,桥或有惠民济渡之利,又名惠济桥。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董庄桥的东堍。“肯定同名了”的博客介绍:董庄桥,位于江阴长泾镇董庄桥村东侧东塘河河面上,在东塘河西岸的董庄,历来是东西行旅的要道,河上原建有木桥一座,因为桥址在董姓宅基地之旁,故村民称它为董庄桥。董庄乃是郭氏故居。清乾隆年间,乡绅郭天竣见河面宽阔、河桥易毁,就倡议以石代木。乾隆乙亥年(1755年),他与附近惠济庵的住持园明商讨此事,得到了老和尚的支持。同时,郭天竣与乡党族人商量,大家捐出米麦若干,经过十年捐款,乾隆丙戌年(1766年)的冬天开工,只用了五个月时间,石板桥就造好了。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董庄桥西堍。“肯定同名了”的博客介绍:董庄桥为三跨石质平板桥,桥全部用石构建,两岸引桥各长约3米,石桥墩3孔,全长12米,总长18米有余,中间大孔长约7米,两肩小孔均长约6米,桥面铺设9块30厘米厚的大金山条石。桥两侧有石立柱8根,石护栏板6块,高40厘米。中间桥条石两侧各镌“惠济桥”三字,小桥孔条石两侧各刻有古朴简洁的花纹图案。桥墩都用条石垒砌,成四方形下大上小的烽火台造型。桥成,立碑以志其事。碑阴面记载公彰义举村民名录,而正面则请清代学者华绅佩作铭。铭文称颂“郭子倡义”、“厥功伟矣”,“镌石表之,名并桥垂”,“后有继者,视此丰碑”。华绅佩并以此事作《董庄新建慧济桥碑记》一文。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董庄桥的桥墩、桥栏板、望柱、抱鼓石和三拼的主跨桥面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董庄桥和东西副跨桥面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远望董庄桥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东岸顾山镇一侧看董庄桥的南侧面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东岸顾山镇一侧看董庄桥的北侧面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西岸长泾镇一侧看董庄桥的南侧面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西岸长泾镇一侧看董庄桥的北侧面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董庄桥上向东看,顾山镇一侧都是农田,与古桥相连的只是两条羊肠小道。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董庄桥上向南看,宽阔的河道。长泾镇一侧正在进行浜岸硬化的河道整治。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董庄桥上向西看,河堤筑高了许多,前方就是南国村的董庄桥自然村。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董庄桥附近民居的门牌。地名网介绍:长泾,古称东舜城,江南古镇,江阴东南一大市镇。 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文字记载史。全镇面积5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6万,下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南国村位于江阴市长泾镇的东面,东与顾山镇新龚村,北与顾山万兴村相毗邻,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约为5.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约2800亩,下辖28个自然村、59个村民小组、1980住户,人口为6574人,村民中除回族1人,布依族7人,彝族2人外,其余均为汉族,共有158个姓氏。
结伴访古·江阴长泾董庄桥
董庄桥上向北看,江阴长泾镇与顾山镇的界河究竟是砂子港还是东塘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