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访古·江阴月城双桥

标签:
双桥月城镇双桥村江阴古桥江阴市级文保单位单跨石拱桥 |
分类: 名特古桥 |
在江阴王兄带领下,继江阴古桥之最的南闸紫金桥之后,又看江阴明代古桥之首的双桥。因为是自驾游,似乎才一晃就从南闸镇来到了月城镇,但双桥附近的村庄大都已经拆迁,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单孔石拱桥几乎是孤零零地耸立在田野中。关于双桥,具体历史和现状都比较丰富,还有神话传说,毫无疑问其地位是比较高的,故需重建,而且之后依然是江阴市的文保单位,其可取之处就是在古桥一边立有《双桥碑记》,把古桥的历史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我们。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月城镇双桥村跨古山塘河的双桥

双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代,南北走向跨古山塘河。不过才到古桥边便发现桥体经过了大幅度的修缮,不仅桥面、桥栏、金刚墙等,连拱券也进行了重修,看资料才知道古桥垮塌后于2009年重建的。

拱券顶部不见桥额石等,唯有桥栏外侧刻有“双桥”二字。

在双桥北堍西侧,除了文保碑外还有立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双桥碑记》,把不同寻常的双桥历史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双桥的文保碑显示,古桥于1992年9月公布为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不过看时间上有出入,双桥的倒塌是在列为文保单位之后。尽管经过了重建,古桥原先的构件也已经缺失了不少,但文保单位的名称还是保住了。

双桥的文保碑背面有简介,《双桥碑记》为月城镇人民政府2009年8月在重建后所立。双桥北堍东侧有积满香灰的香炉和插有一对香烛的小佛像。

至于双桥名称的来源有几种说法,有说是东北处还有一座小平板桥的缘故,那是一座已经改造的面目全非的闸桥。

远望月城镇双桥村的双桥。王兄“肯定同名了”的博客有更为详细的介绍。有链接江阴月城镇双桥

双桥的南堍,边上有几块硕大的青石料,是石桥的原构件。据介绍:双桥位于月城镇秦皇村(原双桥村),本名秦望桥,据明正德《江阴县志》载:“双桥,在太宁乡,天顺七年里人黄襄建。”又据清道光《江阴县志》载:“双桥,南三河口西三里,跨山塘河。”可见双桥位于月城锡澄运河三河口的西南侧1.5公里之处,是古山塘河东首的第一座石拱桥。双桥始建于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双桥由里人黄襄牵头,众乡民捐资建造,当时桥下的古山塘河是江阴通往常州的唯一水道。双桥是一座石拱桥,由青石作桥的主要构筑材料,桥身高大,其桥高度有两层楼房一样高,坡度较陡,拱圈薄晓,犹如彩虹,桥边栏杆是大理石,雕刻呈水浪花图案形状。建造时,曾请石工在桥体内侧的桥圈92块条石上镌刻莲花图案和每个捐资者姓名及银两数。明天启元年(1621年),秦望桥倒塌,双桥里人蒋氏一百五世孙士湖经手重建。

石桥的北堍为双坡落水结构。据介绍:“双桥桥薄薄晓晓,万古千年不会倒”,1992年9月双桥被列为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了重竖双桥,江阴有关部门2009年出资74万元重建双桥,当地村民江桂洪主动承担了修建任务。2003年倒塌的石桥部分已经摔断,也有村民将长条石抬走围田筑渠,2009年听说双桥修建,村民纷纷找来四处分散的石条。

石桥的桥座可见几乎都是大小不一的石块垒成,而不是常见的条石块,可见原石料缺失了许多。如果仔细观看,拱券石上刻有图案文字的也还能找到几块。

双桥的南北两堍石阶和桥栏

石阶中有刻有花纹的石块,桥顶为新料重铺,整体呈弧形,但不设桥心石。

双桥的东侧面

西侧面

来到双桥顶上看四方,原先江阴至常州的古山塘河早已是断断续续,现在连以桥为名的双桥村也拆迁作为土地储备,以后与古桥相伴的还不知是工厂企业还是高楼大厦。据百度简介:秦皇村位于月城镇镇北秦望山南麓,由原双桥村和原三河村于2002年合并建成,地理位置独特,水陆交通方便,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268人。秦皇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人居环境优美,群众性文娱活动气氛浓烈,村委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一帮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带领全村村民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全力建设各项社会事业,村先后被评为“老年人健身活动先进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省卫生示范村”。

月城镇双桥村的双桥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月城镇双桥村跨古山塘河的双桥

双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代,南北走向跨古山塘河。不过才到古桥边便发现桥体经过了大幅度的修缮,不仅桥面、桥栏、金刚墙等,连拱券也进行了重修,看资料才知道古桥垮塌后于2009年重建的。

拱券顶部不见桥额石等,唯有桥栏外侧刻有“双桥”二字。

在双桥北堍西侧,除了文保碑外还有立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双桥碑记》,把不同寻常的双桥历史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双桥的文保碑显示,古桥于1992年9月公布为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不过看时间上有出入,双桥的倒塌是在列为文保单位之后。尽管经过了重建,古桥原先的构件也已经缺失了不少,但文保单位的名称还是保住了。

双桥的文保碑背面有简介,《双桥碑记》为月城镇人民政府2009年8月在重建后所立。双桥北堍东侧有积满香灰的香炉和插有一对香烛的小佛像。

至于双桥名称的来源有几种说法,有说是东北处还有一座小平板桥的缘故,那是一座已经改造的面目全非的闸桥。

远望月城镇双桥村的双桥。王兄“肯定同名了”的博客有更为详细的介绍。有链接江阴月城镇双桥

双桥的南堍,边上有几块硕大的青石料,是石桥的原构件。据介绍:双桥位于月城镇秦皇村(原双桥村),本名秦望桥,据明正德《江阴县志》载:“双桥,在太宁乡,天顺七年里人黄襄建。”又据清道光《江阴县志》载:“双桥,南三河口西三里,跨山塘河。”可见双桥位于月城锡澄运河三河口的西南侧1.5公里之处,是古山塘河东首的第一座石拱桥。双桥始建于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双桥由里人黄襄牵头,众乡民捐资建造,当时桥下的古山塘河是江阴通往常州的唯一水道。双桥是一座石拱桥,由青石作桥的主要构筑材料,桥身高大,其桥高度有两层楼房一样高,坡度较陡,拱圈薄晓,犹如彩虹,桥边栏杆是大理石,雕刻呈水浪花图案形状。建造时,曾请石工在桥体内侧的桥圈92块条石上镌刻莲花图案和每个捐资者姓名及银两数。明天启元年(1621年),秦望桥倒塌,双桥里人蒋氏一百五世孙士湖经手重建。

石桥的北堍为双坡落水结构。据介绍:“双桥桥薄薄晓晓,万古千年不会倒”,1992年9月双桥被列为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了重竖双桥,江阴有关部门2009年出资74万元重建双桥,当地村民江桂洪主动承担了修建任务。2003年倒塌的石桥部分已经摔断,也有村民将长条石抬走围田筑渠,2009年听说双桥修建,村民纷纷找来四处分散的石条。

石桥的桥座可见几乎都是大小不一的石块垒成,而不是常见的条石块,可见原石料缺失了许多。如果仔细观看,拱券石上刻有图案文字的也还能找到几块。

双桥的南北两堍石阶和桥栏

石阶中有刻有花纹的石块,桥顶为新料重铺,整体呈弧形,但不设桥心石。

双桥的东侧面

西侧面

来到双桥顶上看四方,原先江阴至常州的古山塘河早已是断断续续,现在连以桥为名的双桥村也拆迁作为土地储备,以后与古桥相伴的还不知是工厂企业还是高楼大厦。据百度简介:秦皇村位于月城镇镇北秦望山南麓,由原双桥村和原三河村于2002年合并建成,地理位置独特,水陆交通方便,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268人。秦皇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人居环境优美,群众性文娱活动气氛浓烈,村委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一帮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带领全村村民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全力建设各项社会事业,村先后被评为“老年人健身活动先进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省卫生示范村”。

月城镇双桥村的双桥
前一篇:结伴访古·江阴南闸紫金桥
后一篇:结伴访古·江阴月城张公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