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徽州古牌坊之琳村胡氏节孝坊

标签:
胡氏节孝坊徽城镇鲍川村琳村徽州古牌坊歙县文保单位三人行杂谈 |
分类: 沪外旅游 |
据网上的介绍,在古徽州自宋元明清以来,一府六县共竖立牌坊一千多座,现存118座(也有称136座的),其中歙县占了80座,如数据属实的话,那么我们此行看了近乎一半数量的徽州古牌坊。在有限的时间里看那么多可谓是狂轰滥炸,难以消化也是理所当然的了。三人行的主要目标说是徽州古牌坊,由临安到歙县一路游一路看古桥古村落等,看到第一座真正的徽州古牌坊时已是2月10日的下午3点了。首先看到的古牌坊是位于歙县徽城镇鲍川村琳村的胡氏节孝坊。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鲍川村琳村的胡氏节孝坊。

对徽州古牌坊的介绍网上有许多资料,具体到每一座上就各有侧重了,我们所看的第一座徽州古牌坊胡氏节孝坊的介绍就比较少。来到牌坊前首先的感觉就是高大、壮观、恢宏、肃穆,对于这种既不住人也不供神的纯粹纪念性古建筑,其本身的历史和构造以及纪念意义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时半会是不可能完全了解的。胡氏节孝坊处于村道中,两边的民居与它几乎相连着,徘徊在古牌坊下,感觉到四根立柱边的夹杆石尤其高大。

节孝坊的柱子上有文保牌,胡氏节孝坊为歙县的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一般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节孝坊当属于第二类功德坊了。

胡氏节孝坊的东侧立面,要看究竟多高,李凡与古牌坊的合影正好有了一个对比。据介绍:胡氏节孝坊的结构为三楼三间四柱冲天式,其宽度为10.4米, 高度12.95米。

胡氏节孝坊的西侧立面,两面外观几乎一模一样。据介绍:胡氏节孝坊,位于城外琳村(原属南源口乡),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双龙板题“圣旨”;额枋东为“纶褒贞节”,西为“天锡孝慈”;下注“旌表故民萧邦永妻胡氏”。

古牌坊的各部分都有其专用名词,即便一个构件也有几种称呼。此行徽州尽管看了那么多的古牌坊,对于它的结构还得多看看网上别人的介绍才是,至于所纪念的人物以及时代背景,也只有努力去抄录了。

“圣旨”、“纶褒贞节”、“旌表故民萧邦永妻胡氏节孝”等字。古牌坊除了外观改造,文字是相当主要的内容,不过由于时代久远,大部分文字已漶漫难辨。

“天赐孝慈”

牌坊细节

侧面

素面的梁枋

细节

次间屋檐等

融合在民居间的胡氏节孝坊

胡氏节孝坊所在琳村的一座老房子。琳村是一个自然村,没有找到具体的介绍,它属于歙县的徽城镇鲍川村,据介绍:徽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治所在地,始置于秦,唐以后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 是徽文化最具代表地之一。徽城镇由原徽城镇和南源口乡合并而成,辖15个行政村,14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5.8万人,总面积61.5平方公里。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夜宿歙县城内,公路边见有大型牌坊,仔细看是新建的仿古牌坊,额枋两边分别是“徽州古城”和“徽商之源”。

徽州古牌坊不仅是徽派古建筑的三绝“即民居、祠堂、牌坊”之一,也是包罗万象辉煌的徽文化的象征了。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鲍川村琳村的胡氏节孝坊。

对徽州古牌坊的介绍网上有许多资料,具体到每一座上就各有侧重了,我们所看的第一座徽州古牌坊胡氏节孝坊的介绍就比较少。来到牌坊前首先的感觉就是高大、壮观、恢宏、肃穆,对于这种既不住人也不供神的纯粹纪念性古建筑,其本身的历史和构造以及纪念意义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时半会是不可能完全了解的。胡氏节孝坊处于村道中,两边的民居与它几乎相连着,徘徊在古牌坊下,感觉到四根立柱边的夹杆石尤其高大。

节孝坊的柱子上有文保牌,胡氏节孝坊为歙县的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一般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节孝坊当属于第二类功德坊了。

胡氏节孝坊的东侧立面,要看究竟多高,李凡与古牌坊的合影正好有了一个对比。据介绍:胡氏节孝坊的结构为三楼三间四柱冲天式,其宽度为10.4米, 高度12.95米。

胡氏节孝坊的西侧立面,两面外观几乎一模一样。据介绍:胡氏节孝坊,位于城外琳村(原属南源口乡),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双龙板题“圣旨”;额枋东为“纶褒贞节”,西为“天锡孝慈”;下注“旌表故民萧邦永妻胡氏”。

古牌坊的各部分都有其专用名词,即便一个构件也有几种称呼。此行徽州尽管看了那么多的古牌坊,对于它的结构还得多看看网上别人的介绍才是,至于所纪念的人物以及时代背景,也只有努力去抄录了。

“圣旨”、“纶褒贞节”、“旌表故民萧邦永妻胡氏节孝”等字。古牌坊除了外观改造,文字是相当主要的内容,不过由于时代久远,大部分文字已漶漫难辨。

“天赐孝慈”

牌坊细节

侧面

素面的梁枋

细节

次间屋檐等

融合在民居间的胡氏节孝坊

胡氏节孝坊所在琳村的一座老房子。琳村是一个自然村,没有找到具体的介绍,它属于歙县的徽城镇鲍川村,据介绍:徽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治所在地,始置于秦,唐以后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 是徽文化最具代表地之一。徽城镇由原徽城镇和南源口乡合并而成,辖15个行政村,14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5.8万人,总面积61.5平方公里。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夜宿歙县城内,公路边见有大型牌坊,仔细看是新建的仿古牌坊,额枋两边分别是“徽州古城”和“徽商之源”。

徽州古牌坊不仅是徽派古建筑的三绝“即民居、祠堂、牌坊”之一,也是包罗万象辉煌的徽文化的象征了。
由琳村的胡氏节孝坊开始,接下来几天内三人行游走在歙县和周边,总计看了60座左右的古牌坊,可谓大开眼界、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