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2018-02-05 11:17:47)
标签:

来秀桥

丹阳古桥

单孔石板桥

江苏省丹阳高中

丹阳县文庙旧址

分类: 名特古桥
丹阳城区的三人行,最后目标是三思桥,在其东侧看到还有古桥,一路寻找过去才知道在学校内。这“省丹中”是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的简称,也是历史上丹阳县的文庙旧址,尽管大部分主体建筑已不存,却保留着泮池和笔架山,除了泮池上的一对来秀桥外,还有一块“满汉文碑”和其他一些遗迹。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镇江市丹阳城区“省丹中”中的来秀桥,在围墙外看到古桥边的文保碑上是“锁翠桥”三字,后才知道,原丹阳县文庙的泮池两侧有两座石拱桥,统称为来秀桥。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进入“省丹中”后看到锁翠桥的东侧面,整座古桥布满了藤蔓,简直就是一座植物桥了。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锁翠桥的桥面、桥栏和文保碑。据百度上介绍:环青桥和锁翠桥,统称来秀桥,位于原县文庙东西侧,今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校园内。居东者谓青龙,居西者谓白虎,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建。两桥相同,均为单孔石拱形,各长10米,宽4米。经此两桥可通往笔架山。此两桥今尚存。据此文庙首先看到西侧的锁翠桥为“白虎”桥了。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锁翠桥的西侧面还能看到古桥的本来面目,桥额石上的“锁翠桥”三字也历历在目。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锁翠桥的东侧面、桥面和文保碑背面的简介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在锁翠桥上向东看来秀桥双桥中的环青桥,它的西侧面也有密密的藤蔓遮挡着。关于来秀桥包括锁翠桥和环青桥的一对古桥,《中国桥》网站上有详细的介绍,不妨全文抄录,来了解两座古桥的来龙去脉:环青桥和锁翠桥,统称来秀桥,位于原县文庙东西侧,今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校园内。居东者谓青龙,居西者谓白虎,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建。两桥相同,均为单孔石拱形,各长10米,宽4米。经此两桥可通往笔架山。此两桥今尚存。附:光绪《丹阳县志》记载:来秀桥、锁翠桥在泮池上,明正统元年(1436年)建。泮池乃古代学校的水池。这两座古桥至今仍安之若素地坐落在省丹中内河上。爬满青藤的古桥,迎来送往无数莘莘学子。对面笔架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一年四季,鸟语花香。两岸的石坡也完好无损。在乾隆《丹阳县志》上查阅到丹阳县重修儒学记一文。该文首先写:“丹阳学在县东南,西即市河,上通练湖,下会斜桥,水势直泻,无留蓄回旋之意。泮池旧在棂星门内,池东北复有一池,曰‘来秀’……”该文还记述了文庙内开凿内城河支流的情况,“河自学前开凿,绕而之东之南。河成,虑奔决之患,又命工伐石护坡。移棂星门于河之上。门之左百步许设巨桥,通车马往来。河之南凿土为山,叠石峰,树松柏。省丹中内的两座古桥,不同年代的志书各有不同的称呼,多数冠之“来秀”,但两座桥不可能都叫来秀桥。大成殿前有二座水池,东侧为来秀池,西侧为锁翠池,所以,一座叫来秀桥,一座应叫锁翠桥。根据近年重修出版的明隆庆《丹阳县志》载:环青桥原称来秀桥又名青龙桥、锁翠桥原称来秀桥,又名白虎桥。称青龙白虎大概意思是两座桥是文庙的守护神。如今,省丹中又在这支流上又造了一座新桥名为学思桥。学思桥的南边拓建一座袖珍公园,新建的牌楼代替了旧时的棂星门。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环青桥的两面都有藤蔓包裹着,其桥座稍有显露,这是东侧面。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环青桥的文保碑和背面的简介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环青桥的桥面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不同角度看环青桥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我们由“省丹中”大门前往泮池时,首先经过了一座石拱桥,现在知道是后来再建的“学思桥”。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虽说是新建的石拱桥,学思桥与来秀桥的的两座古桥大小格式基本上是一样的。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省丹中”大门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新民西路138号,按照一般经验,各种单位中最难进的就数学校了。冯老师不死心,去跟门卫商量,也许正好是双休日的缘故吧,也许这里与上海不太一样,反正很顺利地就让我们进入到了“省丹中”内。据介绍:“省丹中”,1941年创立于四川青木关,前身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附属中学”,1946年迁来丹阳夫子庙。后几度易名,于1996年更名为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学校占地7.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景色秀丽,新建南苑景区与笔架山有机融为一体,南苑广场的石坊石狮、银杏古树、花架巨石和横跨砚池的来秀桥、 丹阳市高级中学学思桥与笔架山上的读书长廊、天禄石刻、满汉文碑及大成殿前的梓树都给校园增添了典雅古朴的文化氛围。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孔子雕像。由于孔子雕像与新建牌坊的坐西朝东,以至于看来秀桥时总是搞不清具体方向,按照古时制式,大成殿等应该都是坐北朝南的,两座古桥当然也应该是南北走向的。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孔子像前的石牌坊,一边题额为“万理澄澈”,另一边为“环青锁翠”。笔架山上有长长的读书长廊以及散落着不同时期的石构件,其中的一座“天禄”石刻倒也栩栩如生,不过后来看了真正的原物之后,才知道是缩小多少倍的复制品。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在围墙外看锁翠桥时,就发现桥头有一些圆形的石坊柱子。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进入“省丹中”发现还有不少,那应该都是文庙棂星门的遗留物了。而加了玻璃罩的满汉文碑是“省丹中”的重量级文物,据介绍:满汉文碑位于省丹中(原为文庙)物理实验楼北。全名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为乾隆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用以炫耀武功、纪念平叛胜利的刻石。碑为青色质地,阴刻楷书,高2.95米,宽1.76米,厚0.3米。碑文自右向左竖写,汉文在右侧为24行,每行88字,每字约3×2.5厘米,部分字迹已风化难辨;满文在左侧,为26行。内容记载了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噶尔叛乱事迹。此碑同“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和“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同竖于文庙戟门前,后因文庙毁圮,仅存此碑,移放现址。满汉文碑幸存了下来,1985年8月被当时的丹阳县政府公布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省丹中为了保护古碑,为其加上了玻璃罩。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在环青桥东侧隔岸,还看到有同样用玻璃罩着的大石碑,查询资料得知,这件文物是《重建文昌阁碑记》,是与满汉文碑同时代的古碑。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在三思桥看到锁翠桥后,沿内城河走,学校外内城河西侧的小弄堂内,发现有牌坊石柱,先看到的一根被砌在了围墙中,不知其前因后果。
三人行·丹阳古桥之来秀桥
后一根在路对面人家的外楼梯上,据观察两根牌坊石柱是一对,一直在原位而没有被动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