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丰子恺故居

标签:
丰子恺故居浙江嘉兴桐乡大运河畔石门镇名人故居三人行 |
分类: 沪外旅游 |
丰子恺先生是一位我敬仰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曾经去探访过坐落于陕西南路39弄(长乐村) 93号的旧居,听说不多久便因各种原因而关闭了。心中一直想去桐乡市石门镇的丰子恺故居看看,此次与李凡冯老师的三人行也完成了这一个愿望。

位于浙江省嘉兴桐乡市石门镇的丰子恺故居

丰子恺故居为“缘缘堂”,现与新建的丰子恺漫画馆共同组成了丰子恺纪念馆。据称丰子恺纪念馆还是国家2A级景点,位于浙江桐乡市石门镇的木场桥堍,是以名人文化为主的一座艺术殿堂。这是丰子恺纪念馆庭院内的丰子恺先生坐像,先生被称为我国著名的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翻译家、书法家 。

丰子恺故居所在的石门镇,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京杭大运河自杭州流至桐乡县石门镇,形成一个120度的大湾折向东北。图中为跨大运河的石门大桥。

石门镇的大运河边,有一块“古吴越疆界”的石碑。据介绍:石门即今之石门镇,在镇北十八里。元至元《嘉禾志》载:“越王垒石为门,以为界限之所。”清康熙《石门县志》云:“石门在县北二十里,春秋时吴越垒石为门以为限隔,故市名石门,巷名垒石。今改为玉溪镇。”石门镇唐设石门驿。南宋时于石门驿中设行幄,为皇帝往来之行宫。又设酒务、税务。元置巡检司,明设课税局,成为运河上军事要地和交通重镇。

石门镇临大运河的石门文化中心

当我们兴致勃勃地询问起石门镇的老街时,被人指向了这条马路,说如今冷冷清清的石门镇街面就是当时的老街,尽管还有部分老房子留存,古镇可以说是已不再存在了,究其原因有人说当年的大运河拓宽整治,把老街也给彻底的改造了。

石门镇曾属崇福镇所在的崇德县。石门老街上门面房已经改作加工作坊,看到“缘缘超市”的店招,尽管不再有人气,但令人立刻想到了著名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

寻访了几处还算完整的老宅,见一家旧货店门前有一些石构件,感觉到除了丰子恺先生的故居外,石门镇似乎也无什么古迹可寻了。

石门镇上“丰子恺纪念馆”的指示牌

故居边的木场桥是一座已经改建的水泥拱桥,镇上的桥梁都是水泥桥了。

木场桥的桥名由丰子恺先生的幼女丰一吟题写,桥栏板上镌刻了许多丰子恺先生的漫画。

木场桥堍的丰子恺漫画馆,据百度介绍:丰子恺漫画馆1998年建于“缘缘堂”东侧,总面积820平方米,院子中间立有丰子恺全身石雕像。内设“丰子恺艺术生涯陈列室”、“丰子恺书画精品陈列室”、“中国漫画名家陈列室”、“中国当代漫画家作品陈列室”等四个展厅。缘缘堂内原有的展品全部移到这里。

丰子恺故居是整个纪念馆的出入口。据百度介绍: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故居“缘缘堂”始建于1933年春,由丰子恺先生亲自设计,采用黑瓦彩墙的江南民居风格。1938年曾毁于日军炮火,1985年恢复原貌,缘缘堂则按故居形式布置家具。

丰子恺故居是桐乡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丰子恺故居是坐北朝南的宅院,是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教育家丰子恺的故居缘缘堂。“缘缘堂”不仅是丰子恺的现实家园,更是他的精神家园。他不仅几次撰文描述缘缘堂,还将自己的文章一再以缘缘堂的名义结集出版,如《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和《缘缘堂续笔》。

丰子恺故居门内为接待室和服务部,专售与丰子恺有关的图书和旅游纪念品。

原先的丰子恺故居门票,现在已经实行免费参观。

纪念馆内庭上的丰子恺先生坐像

内庭内的石碑与丰子恺先生喜欢的猫雕像

草坪巨石上“高风亮节”四字


丰子恺先生为父母手写的墓碑以及墙上镶嵌着的碑刻

缘缘堂内从东边墙门进院,墙门里面上方“欣及旧栖”四个堆灰阳文大字,是根据当年丰子恺题书仿制复原。

就在墙面旁边,还有缘缘堂焦门,这是缘缘堂的原物,1937年11月缘缘堂毁于日军炮火,焦门由丰子恺堂兄丰嘉麟保存并捐赠。

丰子恺故居缘缘堂

据百度介绍:厅中“缘缘堂”堂额照马一浮原迹复制。民国15年(1926)丰子恺同弘一法师住在江湾永义里的租房里,有一天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自己喜欢且可以相互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佛祖释迦摩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结果拿起来的都是“缘”字,遂起名为“缘缘堂”。当即弘一法师写了一幅横额,交九华堂装裱。弘一法师与佛有缘,出家当了和尚,加之二人交情甚厚,真可谓缘上加缘,缘由深厚。

缘缘堂内景,据介绍:1985年缘缘堂由桐乡市人民政府和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广洽法师为重建故居慨然捐资重建。

李凡在丰子恺先生用过的写字桌边

丰子恺故居内楼上房间陈设

楼上房间陈设

故居内有一个小小的天井,其中有一座葡萄棚,一副秋千,据介绍为当年丰子恺儿女嬉游之处。

位于浙江省嘉兴桐乡市石门镇的丰子恺故居

丰子恺故居为“缘缘堂”,现与新建的丰子恺漫画馆共同组成了丰子恺纪念馆。据称丰子恺纪念馆还是国家2A级景点,位于浙江桐乡市石门镇的木场桥堍,是以名人文化为主的一座艺术殿堂。这是丰子恺纪念馆庭院内的丰子恺先生坐像,先生被称为我国著名的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翻译家、书法家 。

丰子恺故居所在的石门镇,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京杭大运河自杭州流至桐乡县石门镇,形成一个120度的大湾折向东北。图中为跨大运河的石门大桥。

石门镇的大运河边,有一块“古吴越疆界”的石碑。据介绍:石门即今之石门镇,在镇北十八里。元至元《嘉禾志》载:“越王垒石为门,以为界限之所。”清康熙《石门县志》云:“石门在县北二十里,春秋时吴越垒石为门以为限隔,故市名石门,巷名垒石。今改为玉溪镇。”石门镇唐设石门驿。南宋时于石门驿中设行幄,为皇帝往来之行宫。又设酒务、税务。元置巡检司,明设课税局,成为运河上军事要地和交通重镇。

石门镇临大运河的石门文化中心

当我们兴致勃勃地询问起石门镇的老街时,被人指向了这条马路,说如今冷冷清清的石门镇街面就是当时的老街,尽管还有部分老房子留存,古镇可以说是已不再存在了,究其原因有人说当年的大运河拓宽整治,把老街也给彻底的改造了。

石门镇曾属崇福镇所在的崇德县。石门老街上门面房已经改作加工作坊,看到“缘缘超市”的店招,尽管不再有人气,但令人立刻想到了著名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

寻访了几处还算完整的老宅,见一家旧货店门前有一些石构件,感觉到除了丰子恺先生的故居外,石门镇似乎也无什么古迹可寻了。

石门镇上“丰子恺纪念馆”的指示牌

故居边的木场桥是一座已经改建的水泥拱桥,镇上的桥梁都是水泥桥了。

木场桥的桥名由丰子恺先生的幼女丰一吟题写,桥栏板上镌刻了许多丰子恺先生的漫画。

木场桥堍的丰子恺漫画馆,据百度介绍:丰子恺漫画馆1998年建于“缘缘堂”东侧,总面积820平方米,院子中间立有丰子恺全身石雕像。内设“丰子恺艺术生涯陈列室”、“丰子恺书画精品陈列室”、“中国漫画名家陈列室”、“中国当代漫画家作品陈列室”等四个展厅。缘缘堂内原有的展品全部移到这里。

丰子恺故居是整个纪念馆的出入口。据百度介绍: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故居“缘缘堂”始建于1933年春,由丰子恺先生亲自设计,采用黑瓦彩墙的江南民居风格。1938年曾毁于日军炮火,1985年恢复原貌,缘缘堂则按故居形式布置家具。

丰子恺故居是桐乡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丰子恺故居是坐北朝南的宅院,是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教育家丰子恺的故居缘缘堂。“缘缘堂”不仅是丰子恺的现实家园,更是他的精神家园。他不仅几次撰文描述缘缘堂,还将自己的文章一再以缘缘堂的名义结集出版,如《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和《缘缘堂续笔》。

丰子恺故居门内为接待室和服务部,专售与丰子恺有关的图书和旅游纪念品。

原先的丰子恺故居门票,现在已经实行免费参观。

纪念馆内庭上的丰子恺先生坐像

内庭内的石碑与丰子恺先生喜欢的猫雕像

草坪巨石上“高风亮节”四字

丰子恺故居内门,据百度介绍:重建后的缘缘堂仍为砖木结构,保持原来高大、轩敞、明爽的特色,结构、布置乃至栽培的花木悉依原貌。青砖黑瓦,朱栏粉墙,具有深沉朴素之美。整个建筑由三楼三底的楼房和楼前小院及后院组成,总面积510平方米。

丰子恺先生为父母手写的墓碑以及墙上镶嵌着的碑刻

缘缘堂内从东边墙门进院,墙门里面上方“欣及旧栖”四个堆灰阳文大字,是根据当年丰子恺题书仿制复原。

就在墙面旁边,还有缘缘堂焦门,这是缘缘堂的原物,1937年11月缘缘堂毁于日军炮火,焦门由丰子恺堂兄丰嘉麟保存并捐赠。

丰子恺故居缘缘堂

据百度介绍:厅中“缘缘堂”堂额照马一浮原迹复制。民国15年(1926)丰子恺同弘一法师住在江湾永义里的租房里,有一天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自己喜欢且可以相互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佛祖释迦摩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结果拿起来的都是“缘”字,遂起名为“缘缘堂”。当即弘一法师写了一幅横额,交九华堂装裱。弘一法师与佛有缘,出家当了和尚,加之二人交情甚厚,真可谓缘上加缘,缘由深厚。

缘缘堂内景,据介绍:1985年缘缘堂由桐乡市人民政府和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广洽法师为重建故居慨然捐资重建。

李凡在丰子恺先生用过的写字桌边

丰子恺故居内楼上房间陈设

楼上房间陈设

故居内有一个小小的天井,其中有一座葡萄棚,一副秋千,据介绍为当年丰子恺儿女嬉游之处。
前一篇:三人行·崇福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