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古桥之小石桥·懋兴桥·遇文桥
标签:
奉贤古桥胡桥村小石桥胡桥村懋兴桥迎龙村遇文桥结伴访古 |
分类: 名特古桥 |
前文中三座老石桥中两座没能看到具体桥名,有匿名网友留言指正,尽管至今还是没能搞清,还是要表示感谢。随着古桥的逐渐消失,有些信息就成为了永远的谜团,况且关注的人也寥寥无几,即便是真实的权威的信息恐怕也只能归于沉寂了。继续在柘林镇的结伴访古,接下来再看三座老石桥,首先一座是没有桥名却还算完整的小石桥。

奉贤柘林镇胡桥村的小石桥

小石桥为东西走向的三跨双拼立柱墩石板桥,因为没有桥名,故当地人口中的俗称就已成为了它的正式名称。

小石桥东堍。据蛋包饭的博客介绍:小石桥位于大树村九组前,无桥铭, 也没有文字记载,故无法知道此桥的始建年代,也不知道其真实的桥名。当地百姓称之小石桥。东西向,3跨2拼石板桥。横跨牛泾,西跨已经塌陷,东跨明显朝南倾斜。东跨2.20米,桥中跨长5.50米,西跨长3.70米,桥宽1.04米,桥高2.40米。

小石桥西堍。据介绍:柘林镇胡桥村于2007年5月在行政村管辖范围调整时由原孙桥村、窑桥村、大树村合并而成。胡桥村位于柘林镇西部,东至新寺村孟家港,北至百尺泾,南至上横泾,西至迎龙村船槽港,有浦卫公路和科工路贯穿全村,全村区域面积6.702平方公里。

小石桥的三跨桥面和桥脚结构。在2016年6月公布奉贤区公布第一批文物保护点名录151处中,也能找到小石桥的名字:127小石桥 柘林镇胡桥村
文物保护点。

在观察小石桥时,发现其东堍副跨桥梁的南侧面上还是有桥铭的,只是阴刻的文字模糊难辨,可以确认是建桥人,后面的“和尚仝建”十分清晰。

各个角度的小石桥

小石桥所跨牛泾也正在整治,这是桥上向北看。

桥上向南看,前面就是村道公路桥。

新桥为为胡迎路的大树九号桥

胡桥原先也是镇的建制,现在已经沦落到了一个居委会,稍偏离一点就是村了。唯一相同的是在镇区想吃饭却很难找到停车位。镇上的胡桥影剧院。

所找的懋兴桥地址还在胡桥老街上

懋兴桥东西走向横跨在胡桥镇市河的支流口上,不过这条支流早已经淤塞填埋,据说已有近三十年了,老桥当然也是名存实亡,老石桥处于胡桥老街的延续段上,只能算是老石桥的遗址,环境很是杂乱。这是懋兴桥的东堍。

来到桥上向东看,桥堍曾经浇筑过水泥。

之所以还会来寻找懋兴桥,是因为这一堆杂物下还有懋兴桥的桥梁存在。

显露一部分的懋兴桥的石砌桥座

一根桥梁已经翻了个身,倒立的“懋兴桥”三字清晰呈现在眼前,推测这根桥梁应该是北侧的桥梁了。尽管如此,懋兴桥的花岗石桥梁十分厚实,所刻桥名桥铭也十分规整,毕竟是镇上的经济实力非一般乡下可比。

一边的纪年款为“民国十五年”,可见该桥建于1926年。

另一边的桥铭上是“懋兴典建立”五字,如此看来该桥应该是胡桥镇上名为懋兴的典当行出资建造的。

再看一座位于位于柘林镇迎龙村6组保存比较完整的遇文桥

桥额非常简陋,只是阴刻“遇文桥”三字,但比起没有名字的小石桥来要好许多,至少可以让我们记住这座桥。

遇文桥位于乡村民居之后,桥体完整保存良好,显然也是长时间废弃不用了,成了人家养鸡场的一部分。

遇文桥为三跨双拼立柱墩斜坡石板桥,没有建桥时间的记录。在2016年6月公布奉贤区公布第一批文物保护点名录151处中有其名:119
遇文桥 柘林镇迎龙村六组
文物保护点 。这是它的南北两堍与桥面。

桥脚

桥座

遇文桥南堍通向民居楼房的夹缝中,北堍即农田。站在桥上向东看,两岸浓密的树枝遮挡了视线。

遇文桥上向西看,水面较为宽阔。据介绍:迎龙村位于胡桥社区的西部,紧靠着胡桥工业区,东西有北横路、科工路,南北有迎立路、浦卫公路贯穿整个村。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我村2007年4月份有原迎新、原永革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全村下辖生产小组25个生产小组,常住人口达到2730人。

隐藏在民居后的遇文桥

遇文桥前迎龙村迎新六组的传统民居

奉贤柘林镇胡桥村的小石桥

小石桥为东西走向的三跨双拼立柱墩石板桥,因为没有桥名,故当地人口中的俗称就已成为了它的正式名称。

小石桥东堍。据蛋包饭的博客介绍:小石桥位于大树村九组前,无桥铭, 也没有文字记载,故无法知道此桥的始建年代,也不知道其真实的桥名。当地百姓称之小石桥。东西向,3跨2拼石板桥。横跨牛泾,西跨已经塌陷,东跨明显朝南倾斜。东跨2.20米,桥中跨长5.50米,西跨长3.70米,桥宽1.04米,桥高2.40米。

小石桥西堍。据介绍:柘林镇胡桥村于2007年5月在行政村管辖范围调整时由原孙桥村、窑桥村、大树村合并而成。胡桥村位于柘林镇西部,东至新寺村孟家港,北至百尺泾,南至上横泾,西至迎龙村船槽港,有浦卫公路和科工路贯穿全村,全村区域面积6.702平方公里。

小石桥的三跨桥面和桥脚结构。在2016年6月公布奉贤区公布第一批文物保护点名录151处中,也能找到小石桥的名字:127

在观察小石桥时,发现其东堍副跨桥梁的南侧面上还是有桥铭的,只是阴刻的文字模糊难辨,可以确认是建桥人,后面的“和尚仝建”十分清晰。

各个角度的小石桥

小石桥所跨牛泾也正在整治,这是桥上向北看。

桥上向南看,前面就是村道公路桥。

新桥为为胡迎路的大树九号桥

胡桥原先也是镇的建制,现在已经沦落到了一个居委会,稍偏离一点就是村了。唯一相同的是在镇区想吃饭却很难找到停车位。镇上的胡桥影剧院。

所找的懋兴桥地址还在胡桥老街上

懋兴桥东西走向横跨在胡桥镇市河的支流口上,不过这条支流早已经淤塞填埋,据说已有近三十年了,老桥当然也是名存实亡,老石桥处于胡桥老街的延续段上,只能算是老石桥的遗址,环境很是杂乱。这是懋兴桥的东堍。

来到桥上向东看,桥堍曾经浇筑过水泥。

之所以还会来寻找懋兴桥,是因为这一堆杂物下还有懋兴桥的桥梁存在。

显露一部分的懋兴桥的石砌桥座

一根桥梁已经翻了个身,倒立的“懋兴桥”三字清晰呈现在眼前,推测这根桥梁应该是北侧的桥梁了。尽管如此,懋兴桥的花岗石桥梁十分厚实,所刻桥名桥铭也十分规整,毕竟是镇上的经济实力非一般乡下可比。

一边的纪年款为“民国十五年”,可见该桥建于1926年。

另一边的桥铭上是“懋兴典建立”五字,如此看来该桥应该是胡桥镇上名为懋兴的典当行出资建造的。

再看一座位于位于柘林镇迎龙村6组保存比较完整的遇文桥

桥额非常简陋,只是阴刻“遇文桥”三字,但比起没有名字的小石桥来要好许多,至少可以让我们记住这座桥。

遇文桥位于乡村民居之后,桥体完整保存良好,显然也是长时间废弃不用了,成了人家养鸡场的一部分。

遇文桥为三跨双拼立柱墩斜坡石板桥,没有建桥时间的记录。在

桥脚

桥座

遇文桥南堍通向民居楼房的夹缝中,北堍即农田。站在桥上向东看,两岸浓密的树枝遮挡了视线。

遇文桥上向西看,水面较为宽阔。据介绍:迎龙村位于胡桥社区的西部,紧靠着胡桥工业区,东西有北横路、科工路,南北有迎立路、浦卫公路贯穿整个村。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我村2007年4月份有原迎新、原永革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全村下辖生产小组25个生产小组,常住人口达到2730人。

隐藏在民居后的遇文桥

遇文桥前迎龙村迎新六组的传统民居
前一篇:奉贤古桥之永安桥·世德桥·万寿桥
后一篇:奉贤古桥之曹家桥·朱家桥·沙晏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