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林中学

标签:
三林中学三林路658号百年名校浦东三林镇浦东各地 |
分类: 浦东各地 |
上海市三林中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路658号。这是一座创立于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具有百年文化底蕴的老校,它的创始与浦东的历史名人秦温毅、周景溪、汤蕴斋、丁仁科和秦锡田等有关。三林中学系上海市首批重点中学,1993年划归浦东新区,现为浦东新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最近有机会来到三林中学内外,对它有了初步的印象。

三林中学校门

三林中学位于浦东新区三林路658号

三林路上首先看到的是三林塘老街的指示牌,应该说三林老街的老建筑所剩无几,残留的一些也已经是破破烂烂,可谓硬件不足,但近年来三林塘充分发挥了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遗产的大量挖掘,把古镇的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三林中学正门面北正对着的是三林路,学校东侧为三新路,也是通向老街几条道路中的一条,路口搭有老街的竹牌楼。

三林中学南侧面临的是三林塘边的三林老街,这是上南路孙家桥处的三林塘。

原先的三林老街为双面街,现在临三林塘的全部拆除成了单面街,河道也进行过整治,还建起了两座巨型的仿古石拱桥。

单面街上也大多是新建的仿古建筑

临时性的摊位是为了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

挂满红灯笼的石拱桥就在三林中学原先的大门前

街面上另外有一道照壁遮挡了三林中学的老校门,据称老校门属于民国时期的产物,现在正门改到三林路上,这老校门就只作纪念物了。

三林中学的老校门

进入学校可见一块三林中学的平面分布图,所有校内建筑和方位以及学校的位置都能一目了然。

三林中学东侧是大操场的看台,围墙采用了观音兜和马头墙样式,一墙之隔的外面就是三新路。

东侧还看到一扇平面图上没有标注的东门,或许是与这些仿古建筑同时代的产物吧。

三新路上看三林中学的东校门

由南向北看大操场,前面大楼就是学校的行政楼——博问楼。

因为下雨,原本准备在大操场举办的上海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改在体育馆内进行。

在三林塘举办的上海民俗文化节已经连续几届

走进学校大门,路东可见的是平面图,与之对应的路西是刻有校训的大石块,还是名家王个簃的手迹。三林中学的校训为“勤 敬 诚 肃”四字,据百度介绍:

校训石西侧是介绍四位三林中学创始人和校长的壁廊

学校西北角的体育馆,也称小礼堂,是三林中学的历史建筑。

体育馆的南侧面

东侧面门边壁上镶有简介牌。据百度介绍:小礼堂是康锡涛于中华民国廿四年(公元1935年)捐法币2,000元,共费资法币1.8万元建造,于第二年落成,位于学校西北角,占地480平方米。上下共三层,中间一层仅于四周建有看台。下层则为运动场。场地原为柳木地板,后改为水泥地面。中层工字型钢制大梁系向德国订购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一度被作为校办厂。2005年大修后,上层为艺术教室,中层仍为看台,下层是多功能礼堂。

三林中学近年来改建新建教学楼和大操场,但围绕着天池还保留了部分历史建筑,据说这里的香樟树、桂花树和紫藤都有近百年历史了。

三林中学校园中的天池,传说天旱它不干枯,天涝它不满溢。天池中现在有湖心亭一座和太湖石堆成的假山一座。

三林中学的湖心亭名为仰高亭,据说原先与岸上相接的是一座三曲桥。

仰高亭的匾额,据百度介绍:仰高亭是三林小学壬申级毕业的校友于中华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捐建。仰高一词源于《诗经·小雅》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句,位于学校“天池”中,亦称湖心亭。与湖岸有三折小桥相连。桥头立木额,由前校长丁仁科题字“仰高”,后有捐款者题名。亭南北悬秦锡田书唐朝杜甫诗句“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及丁仁科“志在流水,我思故人”版联。由于年旧失修,仰高亭于1969年毁于大雪。后于1986年12月重建,为钢筋水泥结构。

天池南还有一座茅亭,石阶两旁有一对抱鼓石。

该茅亭名为“芳菔亭”,也大有来历,这是茅亭内的匾额。

茅亭边的简介牌,据百度介绍:芳菔亭为纪念前校长赵履福而建,于中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落成。因亭覆茅草,故又名“茅亭”。该亭于1987年大修一次。

亭内看亭顶

天池的西北,有一座一看就知道是民国时期建筑的小巧的老建筑。

前廊也有匾额

原来就是“筠修精舍”

墙角一边也有简介牌,据百度介绍:温毅图书馆是由赵丁筠修女士于中华民国廿二年(公元1933年)捐资修建的,以纪念学校创始人秦荣光(私谥温毅),亦称筠修精舍。温毅图书馆位于“天池”西北,朝南。以青砖红瓦结构,为平屋三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阅览室面积过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迁馆至小礼堂三楼。温毅图书馆改为医务室及音乐教室。1996年后改为校长室、党总支室和接待室。2005年大修后改为退休教工和校友活动室。

去年,三林中学举办了盛大的庆祝120年校庆活动,这是校园中的一座校庆纪念雕塑。

以前上下班,天天从上南路走,很长时间内以为看到的孙家桥就是三林塘,实是不知道镇中心老街还在西侧。第一次去三林塘老街就巧遇正进行舞龙比赛,真的太精彩了,三林舞龙也是他们的非遗项目之一。在地铁11号线的三林站,如今有一条巨型昂首的不锈钢龙头横跨在三林塘上,要表达的不是卧龙而是腾飞了。

三林中学校门

三林中学位于浦东新区三林路658号

三林路上首先看到的是三林塘老街的指示牌,应该说三林老街的老建筑所剩无几,残留的一些也已经是破破烂烂,可谓硬件不足,但近年来三林塘充分发挥了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遗产的大量挖掘,把古镇的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三林中学正门面北正对着的是三林路,学校东侧为三新路,也是通向老街几条道路中的一条,路口搭有老街的竹牌楼。

三林中学南侧面临的是三林塘边的三林老街,这是上南路孙家桥处的三林塘。

原先的三林老街为双面街,现在临三林塘的全部拆除成了单面街,河道也进行过整治,还建起了两座巨型的仿古石拱桥。

单面街上也大多是新建的仿古建筑

临时性的摊位是为了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

挂满红灯笼的石拱桥就在三林中学原先的大门前

街面上另外有一道照壁遮挡了三林中学的老校门,据称老校门属于民国时期的产物,现在正门改到三林路上,这老校门就只作纪念物了。

三林中学的老校门

进入学校可见一块三林中学的平面分布图,所有校内建筑和方位以及学校的位置都能一目了然。

三林中学东侧是大操场的看台,围墙采用了观音兜和马头墙样式,一墙之隔的外面就是三新路。

东侧还看到一扇平面图上没有标注的东门,或许是与这些仿古建筑同时代的产物吧。

三新路上看三林中学的东校门

由南向北看大操场,前面大楼就是学校的行政楼——博问楼。

因为下雨,原本准备在大操场举办的上海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改在体育馆内进行。

在三林塘举办的上海民俗文化节已经连续几届

走进学校大门,路东可见的是平面图,与之对应的路西是刻有校训的大石块,还是名家王个簃的手迹。三林中学的校训为“勤 敬 诚 肃”四字,据百度介绍:
“勤”者劳也,即为为某人某事尽力。培养学生勤以补拙、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究的品质。
“敬”者恭敬也,即敬人与敬事。培养学生以礼待人、敬谨将事。
“诚”者信也,即诚信与真诚。培养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肃”者持事镇静也。培养学生具有君子气质和风度。

校训石西侧是介绍四位三林中学创始人和校长的壁廊

学校西北角的体育馆,也称小礼堂,是三林中学的历史建筑。

体育馆的南侧面

东侧面门边壁上镶有简介牌。据百度介绍:小礼堂是康锡涛于中华民国廿四年(公元1935年)捐法币2,000元,共费资法币1.8万元建造,于第二年落成,位于学校西北角,占地480平方米。上下共三层,中间一层仅于四周建有看台。下层则为运动场。场地原为柳木地板,后改为水泥地面。中层工字型钢制大梁系向德国订购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一度被作为校办厂。2005年大修后,上层为艺术教室,中层仍为看台,下层是多功能礼堂。

三林中学近年来改建新建教学楼和大操场,但围绕着天池还保留了部分历史建筑,据说这里的香樟树、桂花树和紫藤都有近百年历史了。

三林中学校园中的天池,传说天旱它不干枯,天涝它不满溢。天池中现在有湖心亭一座和太湖石堆成的假山一座。

三林中学的湖心亭名为仰高亭,据说原先与岸上相接的是一座三曲桥。

仰高亭的匾额,据百度介绍:仰高亭是三林小学壬申级毕业的校友于中华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捐建。仰高一词源于《诗经·小雅》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句,位于学校“天池”中,亦称湖心亭。与湖岸有三折小桥相连。桥头立木额,由前校长丁仁科题字“仰高”,后有捐款者题名。亭南北悬秦锡田书唐朝杜甫诗句“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及丁仁科“志在流水,我思故人”版联。由于年旧失修,仰高亭于1969年毁于大雪。后于1986年12月重建,为钢筋水泥结构。

天池南还有一座茅亭,石阶两旁有一对抱鼓石。

该茅亭名为“芳菔亭”,也大有来历,这是茅亭内的匾额。

茅亭边的简介牌,据百度介绍:芳菔亭为纪念前校长赵履福而建,于中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落成。因亭覆茅草,故又名“茅亭”。该亭于1987年大修一次。

亭内看亭顶

天池的西北,有一座一看就知道是民国时期建筑的小巧的老建筑。

前廊也有匾额

原来就是“筠修精舍”

墙角一边也有简介牌,据百度介绍:温毅图书馆是由赵丁筠修女士于中华民国廿二年(公元1933年)捐资修建的,以纪念学校创始人秦荣光(私谥温毅),亦称筠修精舍。温毅图书馆位于“天池”西北,朝南。以青砖红瓦结构,为平屋三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阅览室面积过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迁馆至小礼堂三楼。温毅图书馆改为医务室及音乐教室。1996年后改为校长室、党总支室和接待室。2005年大修后改为退休教工和校友活动室。

去年,三林中学举办了盛大的庆祝120年校庆活动,这是校园中的一座校庆纪念雕塑。

以前上下班,天天从上南路走,很长时间内以为看到的孙家桥就是三林塘,实是不知道镇中心老街还在西侧。第一次去三林塘老街就巧遇正进行舞龙比赛,真的太精彩了,三林舞龙也是他们的非遗项目之一。在地铁11号线的三林站,如今有一条巨型昂首的不锈钢龙头横跨在三林塘上,要表达的不是卧龙而是腾飞了。
后一篇:随走三林老街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