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古桥三人行·白溪御龙桥

标签:
白溪御龙桥吴江古桥桃源镇青云社区三人行沪外旅游 |
分类: 名特古桥 |
在吴江的三人之行探访古桥,继福事桥之后来到了青云镇西北,在这里看到了一座名为“白溪御龙桥”的石拱桥。古桥紧贴着一座水闸,然后是新建的公路桥,显然早已退居二线而颐养天年。白溪御龙桥桥体中等经过维修后外观齐整,要说其特别之处便是它的桥名是由四字组成,看介绍还有一些民间传说与它有关。白溪御龙桥是苏州市的控制保护建筑。

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的白溪御龙桥

白溪御龙桥紧靠着一座水闸,公路与古桥之间还有高出一截的花坛,所以它的北侧面被遮挡了大部分。但白溪御龙桥的两端依然留有宽畅的通道,让我们可以方便地上下。这是白溪御龙桥的西堍。

东堍,可以看到文保碑在花坛内。

白溪御龙桥的桥额

另一侧的桥额

公路与古桥间花坛内的文保碑

文保碑背面的介绍:白溪御龙桥俗称白带桥,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建造,1922年重建。位于桃源镇青云社区天亮浜,东西走向跨御龙河。单孔石拱桥,拱圈、栏杆和踏步石均为花岗石,金刚墙部分为青石,拱圈为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桥长18.8米,中宽2.6米,跨度8.7米高5.4米,有桥联:南向为“冰鉴一奁秋水影、渔歌两岸夕阳村”,北向为“北望洞庭山农如翠,东临笠泽水到渠成”。因区域调整,2014年7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明确为市控制保护建筑。

公路上看白溪御龙桥,原本不算矮小的石拱桥只是露出了一部分。

白溪御龙桥的北侧面

白溪御龙桥南侧面,桥座中石质有明显的不同,桥栏也有新修缮的痕迹,桥联石上刻有桥联。《吴江胜迹》网站介绍:白溪御龙桥也叫白带桥,为拱形单孔,初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 (1548),现存之桥为民国十一年(1922)重修。该桥桥身上镌刻着两副对联,其一是为:“冰鉴一奁秋水影;渔歌两岸夕阳村。”联中的 “冰鉴”指月亮;“奁”,为古代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用漆木制成,也有用陶制的,圆形,也有长方形与多边形的,大都分层,流行于战国至唐宋间,后成为一种可以开合的梳妆镜匣。联中则以“奁”大都为圆形而象征月亮。“秋水”,比喻为镜面;“渔歌两岸”,为青云渔业景况的写照,这里养殖鱼类的水面达数千亩。观阅这副对联,颇具诗情画意:一轮圆月高挂在布满繁星的天幕上,将晶莹剔透的倒影映在清澈似练、平静如镜的水面上……在夕阳的余晖里,鱼虾满舱的艘艘渔舟荡着金波进溪而来,船上传出一阵阵悠扬悦耳的渔歌,飘向那两岸掩映在花树丛中、吐腾着袅袅炊烟的村宅……

吴江区桃源镇青云社区的白溪御龙桥

白溪御龙桥紧靠着一座水闸,公路与古桥之间还有高出一截的花坛,所以它的北侧面被遮挡了大部分。但白溪御龙桥的两端依然留有宽畅的通道,让我们可以方便地上下。这是白溪御龙桥的西堍。

东堍,可以看到文保碑在花坛内。

白溪御龙桥的桥额

另一侧的桥额

公路与古桥间花坛内的文保碑

文保碑背面的介绍:白溪御龙桥俗称白带桥,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建造,1922年重建。位于桃源镇青云社区天亮浜,东西走向跨御龙河。单孔石拱桥,拱圈、栏杆和踏步石均为花岗石,金刚墙部分为青石,拱圈为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桥长18.8米,中宽2.6米,跨度8.7米高5.4米,有桥联:南向为“冰鉴一奁秋水影、渔歌两岸夕阳村”,北向为“北望洞庭山农如翠,东临笠泽水到渠成”。因区域调整,2014年7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明确为市控制保护建筑。

公路上看白溪御龙桥,原本不算矮小的石拱桥只是露出了一部分。

白溪御龙桥的北侧面

白溪御龙桥南侧面,桥座中石质有明显的不同,桥栏也有新修缮的痕迹,桥联石上刻有桥联。《吴江胜迹》网站介绍:白溪御龙桥也叫白带桥,为拱形单孔,初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 (1548),现存之桥为民国十一年(1922)重修。该桥桥身上镌刻着两副对联,其一是为:“冰鉴一奁秋水影;渔歌两岸夕阳村。”联中的 “冰鉴”指月亮;“奁”,为古代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用漆木制成,也有用陶制的,圆形,也有长方形与多边形的,大都分层,流行于战国至唐宋间,后成为一种可以开合的梳妆镜匣。联中则以“奁”大都为圆形而象征月亮。“秋水”,比喻为镜面;“渔歌两岸”,为青云渔业景况的写照,这里养殖鱼类的水面达数千亩。观阅这副对联,颇具诗情画意:一轮圆月高挂在布满繁星的天幕上,将晶莹剔透的倒影映在清澈似练、平静如镜的水面上……在夕阳的余晖里,鱼虾满舱的艘艘渔舟荡着金波进溪而来,船上传出一阵阵悠扬悦耳的渔歌,飘向那两岸掩映在花树丛中、吐腾着袅袅炊烟的村宅……
前一篇:吴江古桥三人行·福事桥
后一篇:吴江古桥三人行·洪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