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古桥三人行·迎春桥

标签:
迎春桥吴江古桥桃源镇铜罗古镇铜罗老街古宅三人行杂谈 |
分类: 名特古桥 |
吴江古桥三人组进入第二天,首先来到了桃源镇的铜罗古镇看迎春桥。三跨三拼的迎春桥比较普通,桥上难见桥名和桥铭,更少见它的相关资料,相反介绍铜罗古镇的倒有不少。因为在铜罗的枫桥河廊才是古镇中心,是苏州市的文保单位,在它周围还能看到相当早期的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老街风味,稍加深入还有许多古宅老屋。

吴江区桃源镇铜罗社区的长春桥

长春桥为三跨三拼立壁墩石阶石板桥,位于铜罗古镇人民街汪宅东侧,东西走向跨迎春河。如此一座保存完好的老石桥桥上却却看不清桥名,周围也不见文保碑。按照其旁边著名的汪宅建于民国早期,那么推测它的的建造时期也在清末民初。

铜罗古镇的迎春桥东堍

迎春桥西堍

迎春桥侧面

主跨桥面

桥梁中心的桥心石图案

联系着老街的长春桥

长春桥西侧紧挨着汪宅

身为苏州市文保单位的汪宅既是有规模的传统民宅,又是名人故居,据介绍:在铜罗老镇区,有一条小河,名叫迎春河,河上躺卧着一座梁式古石桥——迎春桥,汪宅就依河傍桥而坐落着。该宅建于民国初期,共有六进,第一进临水,建有一座“双落水”的河埠(宅东侧依河也建有河埠),此进原是楼房,后改为平屋,第二进与第一进之间为街路,第二进至第五进均为楼房,第六进为平房。第二、三、四进后面均置有砖雕门楼和石板天井。

汪宅内的仪门头,据介绍:在充分体现小桥流水人家风貌和民国初期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的同时,汪宅也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曾经居住的地方。汪集旸为铜罗人,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在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深造期间,他以毕业论文《苏联西西伯利亚盆地地下热卤水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获得好评。

汪宅内

迎春桥东侧的老街

长春桥是向北看

迎春桥上向南看

看迎春桥后,借机来到铜罗古镇各处,游览现存的新旧镇貌街景。由于初来乍到对环境不熟悉,感觉上老街纵横交错如同迷宫,看介绍更是复杂:铜罗曾名严墓,是因东汉辞赋家严忌葬于斯而得名。铜罗位于吴江市西南部地区,桃源镇南面与浙江桐乡市乌镇隔河相望,东面则与浙江嘉兴市秀州区毗邻,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历史上曾是2省(江苏、浙江)3府(苏州、湖州、嘉兴)4县(吴江、震泽、乌程、由拳)错壤之地。

来到了铜罗古镇的中心——枫桥河廊,据介绍:2010年,在苏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铜罗枫桥河廊”被评为苏州市十大文物新发现之一。

枫桥河廊为苏州市的文保单位,文保碑就在枫桥边。

文保碑背面有对枫桥河廊的简介,据介绍:枫桥河廊,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铜罗社区民主街19号到53号、胜利街43号到76号。现枫桥河廊已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沿枫桥河南北岸东西向分布的老河廊建于清末,面积约16080平方米,北岸为民主街19号到53号,长203米;南岸为胜利街43到76号,长201米。整条河廊沿街商铺有32间,大多数建筑建造于清末民初,保存完好,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特色。吴江境内的多个古镇,在晚清时期,都已发展成为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的商贸中心。虽然如今大部分沿河廊的建筑已成为民居,但是漫步其间,仍可想见当年河中舟行东西,岸上南北商贾往来的盛况。

廊桥形式的单跨桥,可惜已是水泥梁。

铜罗古镇的枫桥河廊

铜罗古镇的枫桥港

铜罗古镇老街街景

铜罗古镇老街街景

铜罗古镇老街街景

铜罗古镇老街街景

铜罗古镇老街街景

吴江区桃源镇铜罗社区的长春桥

长春桥为三跨三拼立壁墩石阶石板桥,位于铜罗古镇人民街汪宅东侧,东西走向跨迎春河。如此一座保存完好的老石桥桥上却却看不清桥名,周围也不见文保碑。按照其旁边著名的汪宅建于民国早期,那么推测它的的建造时期也在清末民初。

铜罗古镇的迎春桥东堍

迎春桥西堍

迎春桥侧面

主跨桥面

桥梁中心的桥心石图案

联系着老街的长春桥

长春桥西侧紧挨着汪宅

身为苏州市文保单位的汪宅既是有规模的传统民宅,又是名人故居,据介绍:在铜罗老镇区,有一条小河,名叫迎春河,河上躺卧着一座梁式古石桥——迎春桥,汪宅就依河傍桥而坐落着。该宅建于民国初期,共有六进,第一进临水,建有一座“双落水”的河埠(宅东侧依河也建有河埠),此进原是楼房,后改为平屋,第二进与第一进之间为街路,第二进至第五进均为楼房,第六进为平房。第二、三、四进后面均置有砖雕门楼和石板天井。

汪宅内的仪门头,据介绍:在充分体现小桥流水人家风貌和民国初期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的同时,汪宅也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曾经居住的地方。汪集旸为铜罗人,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在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深造期间,他以毕业论文《苏联西西伯利亚盆地地下热卤水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获得好评。

汪宅内

迎春桥东侧的老街

长春桥是向北看

迎春桥上向南看

看迎春桥后,借机来到铜罗古镇各处,游览现存的新旧镇貌街景。由于初来乍到对环境不熟悉,感觉上老街纵横交错如同迷宫,看介绍更是复杂:铜罗曾名严墓,是因东汉辞赋家严忌葬于斯而得名。铜罗位于吴江市西南部地区,桃源镇南面与浙江桐乡市乌镇隔河相望,东面则与浙江嘉兴市秀州区毗邻,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历史上曾是2省(江苏、浙江)3府(苏州、湖州、嘉兴)4县(吴江、震泽、乌程、由拳)错壤之地。

来到了铜罗古镇的中心——枫桥河廊,据介绍:2010年,在苏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铜罗枫桥河廊”被评为苏州市十大文物新发现之一。

枫桥河廊为苏州市的文保单位,文保碑就在枫桥边。

文保碑背面有对枫桥河廊的简介,据介绍:枫桥河廊,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铜罗社区民主街19号到53号、胜利街43号到76号。现枫桥河廊已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沿枫桥河南北岸东西向分布的老河廊建于清末,面积约16080平方米,北岸为民主街19号到53号,长203米;南岸为胜利街43到76号,长201米。整条河廊沿街商铺有32间,大多数建筑建造于清末民初,保存完好,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特色。吴江境内的多个古镇,在晚清时期,都已发展成为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的商贸中心。虽然如今大部分沿河廊的建筑已成为民居,但是漫步其间,仍可想见当年河中舟行东西,岸上南北商贾往来的盛况。

廊桥形式的单跨桥,可惜已是水泥梁。

铜罗古镇的枫桥河廊

铜罗古镇的枫桥港

铜罗古镇老街街景

铜罗古镇老街街景

铜罗古镇老街街景

铜罗古镇老街街景

铜罗古镇老街街景
前一篇:吴江古桥三人行·禹迹桥
后一篇:吴江古桥三人行·九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