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古桥三人行·思范桥
标签:
思范桥吴江古桥震泽古镇苏州市保三人行 |
分类: 名特古桥 |
看吴江古桥走过了汾湖和盛泽,都是散落在乡间的老石桥,即便是双龙桥有老街,也已废弃不成样了。现在来到了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震泽古镇,因为李凡曾经到访过古镇,按照他的原计划只看一座镇西的思范桥,但我们还是要求看镇东体量相当的禹迹桥。又因停车位置偏远,李凡去转场时,我们稍稍深入,便再看到几座古桥,也算是停车位难找的意外收获了。当然穿过古镇老街时,随处经过的一些老宅子凡能进入的也都顺便进入游览。

震泽古镇西栅气度不凡的思范桥

思范桥边文保碑上还是吴江市 文物保护单位,后才知道1997年9月,思范桥被吴江市政府列为第三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由于行政区划变更,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震泽古镇为江南名镇,号称为江南五大桑镇之一。思范桥是镇上较为著名的古迹,文保碑背后有简介,网上资料也是随处可见。据介绍:思范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区西栅,相传为纪念范蠡而建,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高跨頔塘之上,与镇东的禹迹桥遥遥相望。桥全长34.2米,中宽4.9米,矢高5米,跨度为12.2米,全桥均以花岗石构筑。该桥始建年代已无考,据当地方志载,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嘉靖十一年(1532)、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曾分别重建,现存之桥为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

桥额上镌刻桥名“思范桥”,据介绍思范桥桥名中的“范”指的是范蠡。范蠡,春秋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越国大夫。越国为吴国所败时他曾赴吴国为质二年,回越国后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亡吴国。范蠡在功成名就之际,深悟勾践“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于是,悄然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溯,云游四方。传说当年范蠡偕西施同乘一船观赏太湖渺茫空濛的湖光山色后。途经现震泽镇区之南的斩龙潭(相传大禹治水时曾斩黑龙于此,故名),只见这里水波不兴,澄明如镜,正合他俩隐居的心境,于是就在潭边筑宅而居。范蠡还延请工匠在潭前砌造一高台,每逢睛明之日就与西施一起拾级而上,放线垂钓,故这里被称为“范蠡钓台”,为“震泽八景”之一,斩龙潭也被改称为“蠡泽湖”。当然,震泽还是没把范蠡长留住,之后,他漫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范蠡走后,蠡泽湖畔的百姓为纪念他,就在其故宅上建起了“范蠡祠”,在其出蠡泽去五湖泛舟必经之处建造了一座“思范桥”,以表达怀念之情。

思范桥南堍石阶

北堍石阶

人在桥顶如此渺小对照之下思范桥越发显得高大雄伟

震泽古镇西栅气度不凡的思范桥

思范桥边文保碑上还是吴江市 文物保护单位,后才知道1997年9月,思范桥被吴江市政府列为第三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由于行政区划变更,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震泽古镇为江南名镇,号称为江南五大桑镇之一。思范桥是镇上较为著名的古迹,文保碑背后有简介,网上资料也是随处可见。据介绍:思范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区西栅,相传为纪念范蠡而建,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高跨頔塘之上,与镇东的禹迹桥遥遥相望。桥全长34.2米,中宽4.9米,矢高5米,跨度为12.2米,全桥均以花岗石构筑。该桥始建年代已无考,据当地方志载,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嘉靖十一年(1532)、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曾分别重建,现存之桥为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

桥额上镌刻桥名“思范桥”,据介绍思范桥桥名中的“范”指的是范蠡。范蠡,春秋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越国大夫。越国为吴国所败时他曾赴吴国为质二年,回越国后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亡吴国。范蠡在功成名就之际,深悟勾践“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于是,悄然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溯,云游四方。传说当年范蠡偕西施同乘一船观赏太湖渺茫空濛的湖光山色后。途经现震泽镇区之南的斩龙潭(相传大禹治水时曾斩黑龙于此,故名),只见这里水波不兴,澄明如镜,正合他俩隐居的心境,于是就在潭边筑宅而居。范蠡还延请工匠在潭前砌造一高台,每逢睛明之日就与西施一起拾级而上,放线垂钓,故这里被称为“范蠡钓台”,为“震泽八景”之一,斩龙潭也被改称为“蠡泽湖”。当然,震泽还是没把范蠡长留住,之后,他漫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范蠡走后,蠡泽湖畔的百姓为纪念他,就在其故宅上建起了“范蠡祠”,在其出蠡泽去五湖泛舟必经之处建造了一座“思范桥”,以表达怀念之情。

思范桥南堍石阶

北堍石阶

人在桥顶如此渺小对照之下思范桥越发显得高大雄伟
前一篇:吴江古桥三人行·流芳桥
后一篇:吴江古桥三人行·泰安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