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2017-04-10 10:42:54)
标签:

朱泾老街

金山区古镇老街

孙旭初宅

西林街吴宅

与师同行

分类: 古镇老街
待泾村看古宅老桥后再次返回朱泾镇,随后观博物馆的古镇展,见时间尚多又在老街上逛了一圈。以前曾经看过一些古镇老街,也到访过朱泾老街,现在再看许多细节似乎都未曾注意到,每一次的游览只能用一点点来表示了。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朱泾镇最著名的莫过于东林寺了,其奇特夸张的外观造型恐怕不会得到齐声的喝彩吧。东林寺南端的照壁隔河,有一栋新近修缮的老建筑,与周围的仿古建筑群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我们此行的关注点之一。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老建筑显然是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无论那一方的外立面,都有鹤立鸡群的非同凡响的感观。这是背立面。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曾经与李凡一起专程骑游到朱泾看济众桥的,印象较深的有三:一是东林寺奇怪的造型和前面的铜拱桥,二是东林街上人气较旺,三是西林街上冷冷清清的几座老宅。当时却不曾注意到还有这座老建筑。这是主立面。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老建筑西侧花坛内立有文保碑,原来这座名为“孙旭初宅”的老建筑2007年2月就列入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只是2013年7月修缮后重新焕发了光彩。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文保碑背面镌刻着老宅的“修缮记”,应该是修旧如旧恢复了原貌。老房子是一个重镇的历史见证,如今孙旭初宅孤零零地坐落在河边,三层混凝土混合结构,层高约四米,带天井,南北进深二间。与众不同的是三楼外楼梯对称布局,可至顶层晒台,如此建筑立面在上海比较少见。现尽管已经修缮,也挂上了“东林寺景区游客中心”的牌子,只是铁将军把守,不能进入参观。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东林寺前的孙旭初宅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老宅院内与南门外的路面相差有七八十公分,要进出,唯有东侧边门了。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朱泾镇曾是金山县府的所在地,是地理中心也是历史重镇,镇上原有许多老房子,可惜大多被拆除。东林街100号也是一栋老建筑,尽管还有居民居住而显得凌乱,但局部细节处处透露着当年的豪华和不同一般。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地瓷砖和墙瓷砖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木楼梯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水泥刻花地坪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与100号老建筑隔街相望的还有一座老建筑,同样是中西合璧的风格,暗想,如果这两栋老建筑能恢复原貌,或许与“孙旭初宅”有得一比。这是老宅的廊柱和装饰物。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磨光石子地坪上的“五福捧寿”有一圈如意头围绕着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门口处有盘长结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朱泾耶稣堂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耶稣堂内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堂内堂外无疑都是新建的,而一些圣徒在前面的小堂中举办着宗教活动,在耶稣堂人员的指点下,这才注意到沿街的大钟楼,尽管小堂也是新建的却正与钟楼相连着。据百度介绍:朱泾耶稣堂位于金山区朱泾镇西林街238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美籍传教士步惠廉牧师购买居民地基创建。1924年,沈文蔚牧师增建钟楼。隶属上海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松江教区,辖二堂及各乡布道处。抗日战争期间,宗教活动中止。1946年9月复堂。1955年,再次停止活动。1985年,恢复宗教活动。1989年重修后,同年圣诞节正式复堂。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沿街并不起眼的竟然是高大的钟楼,再过几年就将要达百年历史了。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朱泾老街上最吸引我们的应该是位于西林街250号的“吴宅”了,尽管老宅尽显败落相,缺少必要的资料,也不能登堂入室参观,但仅在目所能及的细节处可知这是一座有规模有历史的古建筑。据介绍:吴宅始建于明末,是一座四开三进的清式两层建筑。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吴宅一角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楼上的中式木栏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吴宅中的青石质“石鼓墩”,与待泾村“官厅”的石鼓墩如出一辙。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吴宅中的“石鼓墩”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木雕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木雕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木雕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木雕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西林街上看老房子,内有一人下午还在陶醉中,知我们来意说,朱泾镇的老建筑都被拆光了,唯有一座“济众桥”还能看看。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市河南广福街上的老房子,其中随处可见都是在维修老房子的。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广福街的老房子
随走朱泾老街一点点
朱泾镇的济众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